天天看點

專訪焦烈焱:普元如何做好數字化時代的大資料治理

2016年12月8日-10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CCF大資料專家委員會承辦,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天玑資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CSDN共同協辦的2016中國大資料技術大會(Big Data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6,BDTC 2016)在北京新雲南皇冠假日酒店成功舉辦。

普元是國内領先的軟體基礎平台與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大中型企業、政府機構及軟體開發商提供SOA、大資料、雲計算三大領域的軟體基礎平台及解決方案,幫助組織業務向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轉型。在本次大會上,普元資訊CTO焦烈焱發表了題為“數字化轉型中的大資料治理架構”的演講。大資料治理需要多重技術和工具提供支援,才能更好地發揮資料價值。傳統的大資料治理更多專注于結構化等資料,然而現在企業會面臨越來越多的非結構化資料。該怎麼去治理?這是未來大資料治理需要直面的很大難題。

專訪焦烈焱:普元如何做好數字化時代的大資料治理

普元資訊CTO 焦烈焱

焦烈焱,2003年加入普元資訊,現任CTO,全面負責普元資訊技術與産品的營運工作,公司技術發展戰略的重要決策人。焦烈焱在企業技術架構研究方面有二十餘年的經驗,長期緻力于分布式環境的企業計算、SOA與雲計算技術研究與實踐。加入普元資訊後組織完成一系列核心産品的研發工作,包括SOA應用平台、以BPM&/ESB為核心的業務內建平台、以複雜事件處理、資料治理、作業排程為核心的大資料平台,期間主持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多家大型企業技術平台的規劃與研發。著有《SOA中國路線圖—實施版》一書。

以下為采訪實錄

CSDN:作為國内領先的軟體基礎平台與解決方案提供商,普元SOA、大資料、雲計算三大領域軟體基礎平台及解決方案均走在了行業前列。能否為我們介紹下普元在大資料方面的戰略布局和最新規劃?

焦烈焱:普元之前并不做SOA系列的産品,但随着雲和大資料技術的到來,我們認為現在是新技術架構更新的時代。實際上在雲和大資料時代,它還需要一個類似SOA的中間件,服務于過去的雲架構和資料架構。普元在大資料這塊不會做我們不擅長的大資料應用或資料挖掘分析,也不會做資料庫、資料存儲領域,而是專注于做好資料處理、資料管理以及資料治理。現在的資料越來越多:

  • 有更多的結構化、非結構化資料,比如視訊、音頻等資料;
  • 物聯網、傳感器帶來了很多以前采集不到的資料;
  • 現在的IT系統接觸的客戶行為越來越多;
  • 内部精細化管理時,要求的資料比以前多很多。

在資料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如何把它管理好并加以應用、讓資料産生創新是我們專注解決的難題。

CSDN:大資料越來越熱,請問您怎麼看待目前的大資料環境?企業應如何抓住市場契機來發展自身?

焦烈焱:大資料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我認為大資料更多的是一個IT發展、IT建設思路。在有了大資料後,我們更多地是以資料驅動方式來為IT業務服務,企業的契機就是怎麼用好這樣的思維來做事情。另一方面,在學術界大家認為用以前正常手段處理不了的資料才叫大資料,這是一個學術界的定義。在這兩個方向上我更偏向于前者,不用管現在的資料是否處理得了,充分發揮處理作用才是大資料的本質。

CSDN:近日,普元在第二屆兩化融合創新高峰論壇上成功捧獲“企業數字化最佳轉型解決方案”大獎,貴公司優質的解決方案和實踐經驗也備受認可。可否介紹一些普元深度參與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案例?

焦烈焱:普元的客戶多為傳統型企業,尤其是傳統大型、特大型企業。坦率地講我們的例子可能不像很多網際網路的例子那麼時髦光鮮,比如我們會跟洋河集團一起做它的網際網路+系列案例,給紅領集團做西裝定制的産品支援,給索非亞做定制家居的營銷管理。這些傳統的像政府、海關、蘇州工業園區都是我們客戶群體。可能我認為,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家、這麼一個時代,幫助傳統型企業和機構進行轉型能夠發揮更多的價值。

CSDN:您剛剛也有提到服務對象,普元提供的服務包括大中型企業、政府機構、軟體開發商等等。不同的服務對象貴公司所提供的技術服務特點有沒有什麼不同?

焦烈焱:是比較類似的。我們都是為企業使用者提供基礎軟體的平台,讓客戶在這上面做自己的應用創新。基本上使用普元提供的産品和解決方案後,就不必擔心基本的技術問題。其實大家也應該發現了這樣一個趨勢,所有的企業最終都會變成軟體企業。軟體研發成本很高,是以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平台去解決,讓客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業務創新上去。

CSDN:在新一代系統架構中,大資料是核心要素。這就要求企業在搭建大資料平台時,需着手大資料治理相關建設。傳統的大資料治理存在哪些弊端?數字化轉型中的大資料治理架構又有什麼特點或優勢?

焦烈焱:我先談談什麼是大資料治理。現在做大資料可能更多是做大資料的平台,并在平台上做應用創新。那麼大資料治理究竟做什麼?建立大資料平台或大資料應用類似于搞交通,有人鋪路、有人造車。大資料治理則跟警察一樣,會在馬路上建紅綠燈、安攝像頭,在有了這些合規檢查的前提下路才能建好,車才能跑起來。好比足球賽,絕大多數人為運動員服務,我們恰恰是為裁判服務。是以我們做的事情相對小衆一些。

現在的大資料治理跟以前最大的不同在哪呢?以前,大資料治理更在意流程管理群組織規範等,然而現在的資料量越來越大,管理次元越來越多,是以必須借助技術手段。以前的足球裁判隻有哨子、旗子還有紅黃牌這些工具,現在則有鷹眼攝像頭這些。普元一直在做中間件,給使用者提供工具幫他把資料管理好、治理好,這就是以前的資料治理和現在最大的差別。

CSDN:有沒有一些典型的大資料治理方案可以分享?

焦烈焱:有個我們在蘇州工業園區做的一些工作。現在政府特别強調資料共享,以前資料共享都是用資料交換,過程很長且不一定及時。現在通過治理手段做共享平台,把資訊打通實作資訊共享,這對現在整個社會的發展、企業效率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加深。

CSDN:在大資料治理上也是探索了很多才發展到今天的程度,這個過程中碰到過什麼困難?

焦烈焱:大資料治理實是一個小衆的事情,是以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目前大資料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我們很多人更多地是研究IT資料和交易等,包括信貸系統、網上銀行系統這些,而不是搞資料挖掘分析的,是以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在大資料處理的完善度方面難免會考慮不足。但是随着資料量的提升和業務範圍的拓寬,資料治理的重要性會逐漸展現出來。其實我們面臨的一點就是很多地方仍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這就屬于到底是先污染後治理還是先治理後污染的問題。但好處在于我們發現很多領先的客戶,他們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當資料量到了一定的級别,如果想要資料創新,必須借助資料治理。

CSDN:您認為未來大資料治理會向什麼樣的趨勢發展?

焦烈焱:大資料治理需要很多技術手段讓使用者把資料用好,在資料用好的情況下會發現傳統資料治理談的最多的是結構化資料,但現在有了越來越多的視訊資料、物聯網資料、非結構化資料,這些資料該怎麼治理是未來非常大的難題。以前跟IT系統打交道可能就是上一個網頁、填一些資訊、然後做個搜尋,以後更多是語音和視訊的方式,這種情況下該怎麼做?資料又該怎麼治理?都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CSDN:在企業數字化未來這一點上您有怎樣的思考?

焦烈焱:大家都講企業以後會是數字化企業,企業以後的軟體都由自己做研發,是以會發現軟體應用的空間會越來越廣,用軟體的方式做業務創新,能夠加強管理體系、實作精細化和靈活化營運,這些都是軟體能發揮的作用。我經常說此軟體非彼軟體,網頁時代做得好未必在視訊時代同樣如此,現在講大資料也是一樣。其實用大資料思維解決問題,并且跟企業實際結合起來,你的數字化、每個人的數字化可能都不一樣。

CSDN:您之前寫過《SOA中國路線圖—實施版》一書,在平時生活中您也是個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人嗎?

焦烈焱:我寫作真的不多,如果你做了一個事情你可能把它說出來,如果你再想提升一步就把它畫出來,如果再想提升一步可能就把它寫成一本書,寫作其實是蠻難的。但在今年我們做了普元整個InsideOut雲計算研發開放計劃,進行了大量的寫作,把整個公司正在研發的産品和設計全向業界公開。也歡迎更多朋友來查閱,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雲計算實施的問題都可以到我們公開的計劃裡找到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也可以跟我們的專家溝通交流。我們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把整個的知識貢獻出來,讓業界采用這種技術,降低門檻。這一塊我們也跟CSDN有很多的合作,希望通過CSDN的管道在中國把雲計算、大資料的知識普及更多,傳播更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