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域酒企如何杜絕“内卷”?

作者:中國酒業雜志

本輪酒行業的增長周期中,由品牌驅動品類,又由品類帶動了産區,産區之後,區域共同市場的開拓及維護已經成為了新的話題,而共同市場,也酒業大競合時代的産物之一。

什麼是共同市場?以醬香熱中茅台扮演的角色為例,從商品的角度來說,消費者先關注茅台品牌,而後關注醬酒品類,再然後開始關注茅台産地遵義的其他酒類品牌,到了這一步,遵義地區酒類品牌已經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攻守同盟”,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反過來說,他們已經以“黔酒”為集體标簽,共同面對市場,而在醬香熱的催化下,全國市場,就是黔酒的共同市場。

以地域為劃分,各地域的酒業叢集都有自己的群體标簽,在這個群體标簽下,地域内的企業面對的是共同市場,以川酒和豫酒為例,他們勢強則圖謀全國,勢弱則經營一域。

川酒全國行·勢強則圖謀全國

川酒産能占據了全國白酒産能的半壁江山。2022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釀酒企業白酒産量達到375.1萬千升,同比增長0.4%;四川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産量達到191.7萬千升,同比下降3%左右,也就是說,2022年上半年,四川白酒産量在全國占比51.1%。

區域酒企如何杜絕“内卷”?

在企業數量上,四川省注冊酒企的的數量也在全國排名靠前。目前四川省白酒企業的注冊資本主要分布在100萬以下,企業數量為3631家;其次為100-200萬的企業,企業數量為301家。從整體來看,四川省白酒企業注冊資本在500萬以下的企業超過90%,在1000萬以上的企業僅有6%。

而在目前四川省白酒企業的平均注冊資本區域分布中,宜賓市白酒企業的平均注冊資本最高,達到了1857.5萬元,除此外,泸州市白酒企業平均注冊資金較高,達到1008.5萬元。

在營收方面,2022年酒類上市公司年報中,五糧液、泸州老窖、舍得酒業、水井坊這4家上市酒企作為川酒代表交出一份優異的成績單。2022年,4家川酒上市酒企實作營收共計1099.18億元、淨利潤399.55億元,分别同比增長13.96%、18.29%;其中,營收增長134.67億元、淨利潤增長61.79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百億級酒企業。與19家上市白酒企業2022年年報總營收3517.99億元、總淨利潤1304.72億元相比較,4家川酒上市酒企營收、淨利潤分别占比31.24%、30.62%,繼續保持上市酒企三分天下有其一。

在市場占有率方面,由于曆史的原因,以四川白酒為代表的濃香型白酒市場占有率由高峰期的70%降為目前的60%左右,濃香型白酒依然處于絕對優勢。是以,川酒的共同市場是全國乃至全球。

區域酒企如何杜絕“内卷”?

白酒産業,是四川最具特色的傳統優勢産業,是食品輕紡産業的重中之重。川酒資源禀賦突出、釀造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曆經千年傳承形成了獨特的釀造技藝,凝結了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蘊含了源遠流長的巴蜀文化。

4月21日,以“一江共一脈·川鄂共舉杯”為主題的2023“川酒全國行”武漢站活動暨線上推廣活動啟幕,川酒明星陣容齊聚,川蜀佳釀彙聚,在荊楚大地掀起川酒旋風。

據《中國酒業》了解,7年間,“川酒全國行”在全國如火如荼地舉辦了12站,從2017年秋天啟程,“川酒全國行”走過長春、貴陽、南京、鄭州、濟南、西安、上海、北京、廣州、杭州、武漢。回顧四川白酒發展史,為開拓川酒的全國共同市場,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白酒産業發展,先後出台多項政策措施,從産業、産能、品牌、市場、人才、創新等次元推進川酒産業轉型更新高品質發展。

正如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全勝在此次“川酒全國行”武漢站活動所說,目前,川酒産業整體規模居全國第一,中國人每喝兩瓶白酒,就有一瓶來自四川;四川擁有宜賓、泸州兩大世界級蒸餾酒産區,以及成都(邛崃)、德陽(綿竹)、遂甯(射洪)等全國優勢白酒産區,五糧液、泸州老窖等“六朵金花”名優品牌引領帶動川酒“雁陣”名酒佳釀享譽海内外,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豫酒中原行·勢弱則先精耕一域

不同于川酒的強勢,當下的豫酒群體是困頓的,豫酒當下的共同市場在于保住中原地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豫酒也有過高光時刻:自帶文化與曆史積澱,被列入國宴用酒的“杜康”,被評為國家十七大名酒的宋河、寶豐;在1998到1999年産銷量居全國第三,銷售收入排進全國前十的仰韶;留下“低度酒鼻祖”的印迹的張弓……

如今,豫酒在行業中的地位已經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據統計資料測算,2022年16家豫酒重點酒類生産企業的主營産品銷售額為94.45億,而作為酒類消費大省,河南白酒消費的市場體量高達600億元。

在這94.45億元中,仰韶酒業一騎絕塵,以32.18億元的成績占比34.07%,穩居第一,繼續領跑豫酒,遠超排名第二杜康控股15.05億元,兩家企業也是被統計企業中主營産品銷售唯二超過10億規模的企業,第一名與第二名之間的差距近20億元。

寶豐酒業與宋河酒業分别以9.09億元、8.44億元的成績位列第三、第四,主營産品銷售正在逼近10億大關;主營産品銷售同樣在5億規模以上的企業,還有7.81億元的賒店老酒、7.33億元的五谷春酒業,皇溝以4.7億元名列第七,豫酒在酒行業的地位與河南在中國的地位極不相符。

追根溯源的話,豫酒的式微是“内外交困”導緻的結果。上世紀90年代末的金融危機讓豫酒先遭受了一波重擊。此後豫酒又沒有及時趕上2002—2012年的酒業黃金期,同時豫酒在這個時期體制改革也陷入了僵局,很多酒企采用租賃經營方式,這緻使經營權和産權的分開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後續發展。

區域酒企如何杜絕“内卷”?

就在豫酒下行之時,茅台、五糧液、泸州老窖、洋河、古井等區域外名酒企業長驅直入,豫酒還是沒能守住自己的大學營,市場逐漸被蠶食。

在去年6月河南省釋出的《河南省酒業振興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中提到,到2025年,河南省本土白酒規模力争達到260億元,其中仰韶酒業要力争突破100億元。

以目前豫酒的整體實力而言,實作260億營收目标,仰韶酒業必定是重要支撐。無論是豫酒的産區打造還是豫酒的品牌形象提升,仰韶酒業都是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酒業是農業産業化的龍頭産業、地域生态資源的特色産業、以生物技術為依托的生物制造業,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加速農産品轉化、提供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産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僅從資料來看,目前河南省白酒年消費規模約600億元,是大陸白酒産銷大省。但是本地酒企市場占比不足30%,很多白酒品牌都将河南當作第二市場。

河南省自2017年提出豫酒振興以來,“豫酒中原行”的推介模式逐漸成型。今年是進入第二個5年,首站就放在了商丘——皇溝酒業的所在地。

河南省工業和資訊化廳一級巡視員姚延嶺在接受采訪時說到:“河南是白酒消費大省,但本地酒企市場占有率并不高。當地推進豫酒中原行,是希望豫酒企業能夠形成合力、抱團發展”。

2023年是豫酒振興發展的關鍵之年,作為集中展示豫酒品牌文化的重要平台,“豫酒中原行”活動是加快豫酒轉型發展,大力宣傳推介豫酒,讓消費者近距離品鑒豫酒、了解豫酒、營造“豫商賣豫酒”、“河南人喝豫酒”氛圍的重要舉措,也是豫酒保衛本土市場的重要舉措。

無論是川酒的“全國行”,還是豫酒的“中原行”,都是以開拓、維護共同市場為初衷,以區域為群體标簽,強則共圖全國,弱則共守本土,内卷不是長久之計,确定好群體标簽下的共同市場,同進同退,才是區域協同發展的更優解。

(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2023年第6期,許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