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交通銀行副行長 侯維棟】商業銀行的科技發展趨勢

目前,在經濟新常态的背景下,經濟金融全球化趨勢、資訊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對傳統商業銀行帶來諸多挑戰和深遠影響。依托科技創新,助推轉型更新,是傳統商業銀行積極應對挑戰的戰略選擇。本文試圖從商業銀行的視角探讨銀行科技的發展趨勢。

商業銀行經營所面臨的環境

1.特朗普經濟對美國及國際形勢的不确定性影響。自當選美國總統以來,特朗普在一些場合重申了“美國優先”的原則,其中,以“讓美國恢複安全”、“讓美國人重獲工作”和“讓政府重新為人民服務”為其三大施政理念,這充分凸顯了特朗普“以就業和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導向。這種“面向國内、美國優先”的施政綱領來自于當下美國國内内生性因素的驅動。同時,這種政策将産生顯著的外溢效應,對近期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走向産生不确定的影響。

2.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銀行業作為典型的“親經濟周期”行業,伴随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态以及“三去一降一補”的結構性調整,目前的經營遇到了新的挑戰,比如規模和利潤增速放緩、不良資産管理難度加大等,銀行亟需通過轉型發展适應新常态的經濟形勢。

3.金融服務多元化。随着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跨界做金融的網際網路企業越來越多,據統計,目前從事網際網路金融的企業已超過1萬家,金融服務多元化的趨勢日趨明顯。而金融服務的多元化,也就意味着銀行傳統的金融服務市場佔有率被擠占。

4.客戶行為模式發生巨大變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客戶的行為模式發生巨大變化,社交媒介、電商平台和金融價值鍊的疊加,更是加劇這一變遷過程。傳統銀行業務必須依托新技術,加快實作轉型、更新,引領金融業态的變遷步伐。

5.資訊安全給銀行帶來壓力。随着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金融業務的場景正在經曆不斷的拓展與創新,應用方式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技術發展背後的風險,很多不法分子借助新型通訊技術,利用網際網路虛拟空間,實施電信網絡新型詐騙犯罪,尤其是最近發生的多起針對客戶資訊詐騙的惡性事件給網絡資訊安全工作敲響了警鐘。

商業銀行資訊化的着力點

1.強力支撐銀行營運和服務。銀行已經成為建立在IT基礎上的金融機構,沒有IT的支撐,銀行的營運、服務、創新都無從談起。銀行IT的首要任務是保證系統的安全營運,在目前銀行系統大集中的情況下,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許出現問題。

2.分布式技術。過去,傳統銀行主要采用集中化架構模式進行業務集中處理,但由于這種模式的橫向擴充能力不強、資源排程不靈活,難以滿足目前Fintech模式下的海量并發、海量資料高效處理的要求。同時集中式架構軟體開放性不強,采購與維護成本較高,随着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的發展和日趨成熟,分布式架構、雲計算技術為IT技術推動金融創新提供了機會。

3.高度重視資料采集和應用。資訊時代,資料是現代銀行越來越重要的生産資料,是現代銀行的戰略資産。其中,如何用好資料,把資料價值發掘出來,正在成為一個現代銀行加快業務創新、提高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水準的最重要基礎工作。圍繞資料的價值挖掘,近年來銀行從戰略的高度開展了基于結構化資料和非結構化資料的大資料分析與利用,包括産品定價、市場營銷、精細化管理、風險管理及監管等各項工作,但資料應用水準還有提升的空間。

4.資訊安全空前重視。目前資訊安全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特别是近期出現的各類電信網絡新型詐騙犯罪活動,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客戶資訊安全問題需要多部門協同關聯。針對目前的資訊安全問題,人民銀行聯合公安部、工信部等相關部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相信對于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将起到良好成效。

5.網際網路應用愈來愈多,并持續優化。一是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到來,人們的行為習慣已經發生了改變。銀行做網際網路金融,首先要做好平台建設,比如網銀、手機銀行,這是與客戶粘度最高的觸點。前段時間,交通銀行開展了“億元黃金等你搶”的活動,客戶點選率非常高,效果顯著。二是微信、阿裡等BAT公司掌握客戶入口,并以此切入金融服務領域,一系列創新獲得客戶認可。三是基于APP的創新已經涉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四是網際網路管道,特别是移動網際網路管道已經成為銀行服務客戶的主管道。

6.外部合作管理趨于規範。新金融時代,銀行需要不斷創新産品和服務,而新産品和新服務的推出需要強大的IT來支撐,強大的IT支撐能力離不開外部合作,即使是擁有數千人開發隊伍的工商銀行也毫不例外。外部合作的規範性和資訊安全需要予以高度重視。

7.支撐産品創新的力度逐漸加大。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技術驅動的産品創新,銀行産品創新也離不開IT系統的支援。目前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在使用新技術方面效率很高,銀行也可以借鑒跨界合作的經驗,以技術來驅動産品和服務創新,以此提高自身的業務競争力。

8.IT監管日趨規範。近兩年的金融監管力度在逐漸加大,也越來越規範。中國的金融監管以機構監管為主,而近期很多新的金融創新為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課題。可以看到,目前金融監管的部門協同性正在逐漸完善,由某一監管部門牽頭,協同其他監管部門對金融業務進行監管的新模式正在逐漸完善。

未來商業銀行資訊化的趨勢

1.IT會得到高管層的更高重視,重要性持續提高。據悉,國際領先銀行每年平均投入稅前利潤的17%~20%用于高科技應用與數字化創新,但國内很多金融機構每年隻投入淨收入的1%~3%。随着IT技術在銀行營運和産品創新領域重要性的提升,未來IT的重要性将持續提升,也将更多得到管理層的重視,相對的IT投入比例也将持續提高。

2.銀行資訊化将根據自身的實力差異化建構。大型銀行未來将注重新技術的使用和可擴充性,其資訊化建設主流應當是“自主+合作”的模式。而中小型銀行由于自身的IT基礎相對薄弱,會更加注重使用社會資源,像農商行、城商行等中小銀行的資訊化建設未來将越來越多地走“合作+外包”的模式。

3.Fintech對未來商業銀行的資訊化會産生深遠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移動網際網路,這是銀行在管道建設方面的重點,也是網際網路時代商業銀行服務客戶、适應客戶行為習慣轉變的重要抓手。二是基于大資料的智能分析,很多專家指出未來資料應用的趨勢就是智能分析,這是銀行認識客戶和精準營銷的基礎。三是人工智能,這是下一步商業銀行資訊化的重要的方向。近期AlphaGo、沃森等智能機器人,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機器人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這在商業銀行Call Center等方面都有應用的空間。四是區塊鍊,國内外商業銀行普遍認為區塊鍊未來是發展方向,伴随着技術的成熟,區塊鍊技術在金融領域将有新的突破。

4.對IT管理的投入會更加明細、科學。銀行盈利增速放緩,将倒逼銀行對IT的投入更加有效,好鋼一定會用在刀刃上。并且銀行也會着力采用新技術來降低IT成本,一些分布式技術的應用将有效降低IT的成本支出。

5.應對海外監管變化,本着對等的原則,IT的政策要進行調整。我國銀行業“走出去”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是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如何滿足海外監管機構的合規要求是銀行業“走出去”所面臨的一緻問題。這方面所遇到的諸多挑戰與新課題,需要IT結合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監管要求進行布局。

6.IT成為創新的強勁動力。未來IT真正要展現自身的價值,絕不僅僅是維持銀行的正常營運,而将會在創新上展現能力。

  相關建議

未來商業銀行的資訊化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新技術的應用探索。對于各家商業銀行都是必須的,不然就會在競争當中陷入被動。現在網際網路金融在适應客戶行為模式方面已經走在了銀行的前面,銀行應當變“被動應對”為“主動轉變”。

二是建構聯盟,加大未來資訊化應用的研讨。可以通過聯盟做一些共同的研究和宣導,成立一些跨行業、跨機構的課題組來研究資訊科技的應用。

三是加快立法程式,規範外包等業務規範。IT外包的規範化管理需要有法律的保障,應當加快立法程式,包括地方性法規等。

四是銀行要加強同業的合作,協同解決好跨行、跨系統問題,以應對跨界的挑戰。要處理好競合關系,共同應對跨界競争,提高行業的整體水準。

五是監管政策的跟進。真正要把銀行的資訊化作用發揮得更好,監管的政策要跟進非常重要,要根據目前金融創新的動态,靈活制定和調整監管政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