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然人、機器人與數字人的情感互動

作者:AI自智體

原創 高科技與産業化 高科技與産業化 與産業化”可以訂閱哦

自然人、機器人與數字人的情感互動

任福繼

大模型湧現是元宇宙發展的催化劑

數字化的内涵已經從傳統的資訊化逐漸演變到智能化、智慧化、數字文明。元宇宙是數字文明的起爆劑,是虛實相生的網絡世界,将其定義成已來的未來,意指其太超前、是“早産兒”。但元宇宙的産生符合時代的趨勢,我們可以從虛拟世界、數字世界、意識世界、可程式設計世界、可檢視世界看出一些規律。

元宇宙和先進智能可能成為塑造數字世界的核心。福布斯預測的2023年數字世界八大新興科技趨勢,均與元宇宙、機器人、先進智能密切相關,包括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機器人更加人性化以及基因編輯日趨普遍、區塊鍊技術如日中天等。

此次大模型在理論上并沒有多少創新,但它确實引起轟動,甚至引爆一場轟轟烈烈的人工智能大變革。這在于一個原本沒有關注的現象“湧現”,大模型的湧現能力催化了元宇宙。我們本來對元宇宙還比較悲觀,認為它的短闆太多,但大模型出現後在某種意義上可能将加快元宇宙的落地化。

為什麼大模型的湧現能力可以催化元宇宙?所謂“湧現”簡單而言就是小規模、個體看不見的東西,當沉積成大規模時就會超過人類的智慧。最近的大模型包括ChatGPT、TPT4以及更新的GPT家族,雖然在理論上看似沒有創新,但正因為湧現的能力,使得它能夠“翻天倒海”帶來深層次的變化。某種意義上這是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進化。但大模型所帶來的智能包括下一步要推動的情感,和人類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其情感機制、智能機理是另一個管道。

如果ChatGPT4具備互動功能,以下這六點比較值得關注:第一,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第二,高效的文本生成能力;第三,豐富的知識庫及提供世界知識能力;第四,更強的創造性和适應性;第五,跨語言多模态互動能力;第六,強大的自我學習和自我進化的能力。

超世界模型将是元宇宙的最終歸宿

為什麼說超世界模型是元宇宙的最終歸宿?在超世界模型裡,不僅能身臨其境、如見其人,而且可以身臨其境、确如其人,機器人會來幫助他。人類生活在三個變量描述的時間、空間、人間中,人間被分成人物和實物。在超世界中就不再隻是簡單地體驗二進制世界,而是從正的時間到負的時間、從真實空間到虛拟時間、真實事物到虛拟事物、從自然人到虛拟人。在二十四維世界來回穿梭,我們稱之為“超世界”。

增強現實在超世界模型中時間是正的、空間是實的,人間裡的人物也是真正的人物,隻是實物是虛拟的。過往的虛拟現實是什麼概念?時間是負的。原大學幻小說中的内容現在可以實作一部分,比如和逝去的親人再會、與曆史的人物對話,同時實物也變成虛的實物。我們預測未來的虛拟現實,是時間上變成正的、空間上變成虛的。

具體而言,元宇宙主要是描狀塑形,實體世界可以數字化、數字世界可以現實化,這是創造虛實相融。最近讨論的大模型實際上是注智賦能,推動虛拟系統感覺和了解實體世界,促進虛實互動。超世界是交融共生,在虛實四維空間深度穿梭和無限延展,打造虛實交融,這就是我們提出來的超世界模型。

我們已經對元宇宙有一個大概的概括,現在的元宇宙是已來的未來,它走向虛實相生的網絡世界。超世界是虛實交融的真實世界,其中最主要的關鍵因素就是先進智能。

先進智能是1956年由達特茅斯會議提出的人工智能、上億年生物進化的自然智能,再加上不到30年的情感計算融合的研究範式。它可以負責打通現實世界與元宇宙的連接配接,賦予元宇宙感覺、了解、推理的能力。情感智能負責打通現實世界與元宇宙最後一公裡,提供自然、和諧的沉浸式體驗和傳遞。

元宇宙的技術體系原本被稱為“大螞蟻”BIGANT。這個體系被認為支撐不了元宇宙的“行穩緻遠”,必然會出現泡沫。其原因就在于它将人工智能和其他幾大支撐技術等同。人工智能是元宇宙的大腦,在新的元宇宙技術體系中,将人工智能放到了大螞蟻的頭腦上,同時在原來的六個闆塊中加入人工情感、情感計算。為什麼要加上情感計算和人工情感?因為隻要有互動、隻要為人類服務,離開情感便寸步難行。

“三人”共舞的時代

什麼叫自然人?在座各位都是自然人,是現實空間中真正的人類。機器人主要是指高仿真機器人即模仿人而制造的機器人,不僅外觀上仿真,而且在計算機賦能技術之下要具備感覺、決策、執行等基本的人類行為特征。數字人的定義是元宇宙的原住民,隻通過計算機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語音合成等技術打造的具有數字化外形、存在于非實體世界中的虛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複制人類的知識、情感、記憶、思維。

自然人、機器人、數字人“三人”同台,從人類的發展曆程過程來看有很古老的傳說。比如指南車、水牛流馬、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以及情感機器人“想想”、“索菲亞”等。從自然人勞動到機器人帶着數字人夥伴,奠定了未來“三人”同台的基礎。

為什麼數字人、機器人、自然人要進行“三人”共舞?清華大學釋出的《元宇宙發展研報告3.0版》認為,2021年虛拟數字人核心産業規模約為336億元,到2025年為998億元。這些資料與我們最近了解到的資料有一些差異,但确實正按照這一趨勢在增加。

更有觀點認為,未來的自然人、機器人、數字人一起分工協作時,自然人的勞動比例隻占5%——我們認為到2049年後這一比例會更低,機器人占15%、數字人占80%。此外,以後的機器人、汽車等硬體成本不能超過總成本的10%。

“三人”共舞将出現在哪些應用場景?比如在康養領域,基于機器人以及數字人大腦的情感互動能力,能對老年人産生陪伴和關懷,在情緒管理、心理治療上都會起到積極作用。我們的調查顯示,85% 的老年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孤獨,“三人”同台就可以減輕這種問題。此外還包括大教育、大文旅和大健康等, “三人”共舞擁有廣闊的應用場景,自然人、機器人、數字人共舞會貫穿千行百業,甚至進入千家萬戶。

情感互動是“三人”共舞技術的“天王山”

情感是人類特有的,情感計算是世界性的難題。原本認為情感研究都屬于文科以及認知科學,其實情感計算有強大的剛需,包括養老、陪伴、幼兒陪護、健康醫療、科教文化、國防軍事、智慧小區等。

面對這樣的世界性難題,我們該怎麼做?這就回歸到人工智能,大資料驅動本質上是迂回了人工智能的本質問題。是以對于未來30年以及60年,是基于腦智、心智、意識的了解這一範式。最近出現的大模型是不是有和人類不一樣的智能機制、情感機理?這都是值得研究的。如果我們不進行情感這方面的研究,就有可能産生無情感共鳴、低沉浸體驗,包括弱人機系統。

近年來,我們研究情感計算主要提出情感互動理論,包括融合感覺、系統推理與情感互動,這使得情感從單模态、靜态、被動、虛拟、無進化,過渡到多模态、動态、主動、真實、可進化的趨勢。我們根據類腦多模态感覺和情感計算平台打造“三人”共舞,包括真人、通過媒體互動、數字人,當然還有具體的機器人。為什麼一直重視機器實體?因為我們始終認為,不管開放的是大模型、元宇宙還是超世界,最終的出發點是規定其為人類服務,是以要研究實體機器人。

具體而言,跨越“三人”互動的情感鴻溝,要推進情感感覺、虛實交融、情感互動的技術創新,營造自然的“三人”情感互動環境——自然互動就是情感互動。

未來在全球乃至更大的範圍裡,要有自然人也需要機器人。“三人”同台的時候,誰給機器人發工資?數字人出現以後,誰給它定位?它的身份是什麼、“機權”如何?人有人權,那麼機器人也有“機權”。“機權”出現後,“三人”共舞的情況麼辦?這其中包括一系列的問題,不過都沒發展到需要考慮的時候,要真正實作“三人”共舞還有很多課題要做,而目前最主要的課題就是情感互動。我們始終認為數字人如果産生智能,會和人類不一樣,而且在互動過程當中,要互相了解、互相協助,這是所期待的未來“三人”同台。

(根據“2022 中國人工智能産業年會”主論壇報告整理,内容有删減)

自然人、機器人與數字人的情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