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陳景:赤子之心 科研報國

作者:昆明資訊港

陳靜,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我國鉑金屬冶金的主要開拓者之一,長期奮戰在科研教學一線,為我國高原湖泊污染治理事業、鉑金屬冶金事業和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8年6月,雲南九個高原湖泊之一的揚宗海突然暴露在毀滅性的砷污染中,水質從II類下降到V類,大規模的地表水砷污染治理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沒有有效的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鑒,50多家機關認為面積為31平方公裡, 揚宗海儲水量6億立方米,處理至少需要3~5年,費用40億~70億元。

當陳靜得知揚宗海的治理困境時,他非常着急,他認為揚宗海治理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工程,而是關系到雲南老民的民生和福祉。他主動請于某帶領團隊,放下半個世紀的冶金研究,進入揚宗海治理研究。三年内僅用了3900萬元就完成了污染治理,為全球高原湖泊砷污染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現在他的研究還以大型水體的富營養化為目标,希望為水潭、渤海等高原湖泊的管理和保護做出貢獻。

陳靜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樹立服務國家利益的大局意識,除了自身專業的理論探索外,還必須推動成果應用到社會經濟主戰場上,使我們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真正的生産力,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這是黨的需要,是國家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也是我們科技工作者的價值所在。"他不僅這麼說,還一直這樣做。

20世紀70年代,鉑族金屬是一種重要的戰略金屬,相關的科研生産是當務之急。研究化學的陳景勇承擔了重任,承擔了國家重點項目——從二次銅鎳合金中提取貴金屬的新工藝——的研究工作。學習中的技術困難沉重地壓在他身上,他放棄了假期,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晚上經常冒着零下十度的冰凍溫度,獨自一人進入戈壁灘工廠中的房間做實驗,最後通過整個過程,該項目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回顧陳靜近60年的科研生涯,從最初的化學領域到冶金,再到現在的環保領域,研究領域的每一個變化都貼近國家的需求和人民的期望,但他笑着說,他"可能是中國最行不通的院士"。

作為一名60歲的黨員,陳靜始終以黨員标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努力做到"為黨教育人,為國家培養人才",為培養青年學生努力奮鬥,願做一個階梯。定期參加大學生"文學與化學化學前沿"和"化學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及時更新課程内容和PPT,及時将新進展和新技術引入課堂,積極參與小組教學讨論和學院的教學研讨會, 并就學院的教學改革和人員培養提供建議。

雖然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陳靜始終以嚴格的自律、愛心奉獻、愛國情懷,将國家的願望融入到教育人民的日常工作中,不斷為黨的教育事業作出新的貢獻。他不注意穿衣,吃不挑剔,在省委、省政府頒獎,第一次在他的母校雲南大學和大理I,捐贈20萬元設立獎學金,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完成學業。(雲南網記者 李正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