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雜交水稻在草原上續寫“袁夢計劃”

中國雜交水稻在草原上續寫“袁夢計劃”

圖為研究水稻品種的專家。邢安盟袁隆平稻院士素描專家工作站

新華社邢安盟6月19日電(記者張偉)"'一中心一基地'成立後,将重點對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等國際領先關鍵核心技術進行整合應用。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武19日對記者說。

18日,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興安非分中心、中國國家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興安盟試驗基地(以下簡稱"一中心一基地")落戶内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袁隆平的《袁夢計劃》繼續在草原上書寫......

2018年秋季,袁隆平院士親自派"抗鹽雜交水稻"到草原,成立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開發和推廣"抗鹽雜交水稻"品種和先進技術,讓草原人民保住工作。

袁隆平院士在草原上有一個"稻夢":在興安盟的"抗鹽雜交水稻"實驗成功後,可以延伸到整個中國北方,甚至延伸到同一緯度和氣候帶的國家。

連續兩年,興安盟鹽堿試驗場每畝鹽堿米産量超過500公斤,遠遠超過每畝300公斤的"合格線"。

中國雜交水稻在草原上續寫“袁夢計劃”

圖為"一個中心,一個基地"揭幕儀式的場景。邢安盟袁隆平稻院士素描專家工作站

2020年初,袁隆平在海南三亞正式啟動袁萌計劃,依然關注草原:"未來3年,在内蒙古興安盟合作開發耐鹽堿稻種植20萬畝,向全國擴張到1億畝。"

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表示,繼承袁隆平的遺産,研究中心将借助"一個中心,一基地"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逐漸實作袁隆平去世前規劃的"袁萌計劃",力争在三年内将興安盟水稻産量提高100公斤;并努力在三年内将興安盟水稻每畝産量提高100公斤;

"一個中心,一個基地"成立後,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将常駐專家組,開設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學術教育訓練交流。

齊紹武介紹,"一個中心,一個基地"将加快新品種的驗證、新技術研發推廣和示範步伐,實作種子行業的自主創新,解決種子源"卡脖子"問題。

邢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官方資料顯示,自工作站成立以來,各基地累計面積達到6000多畝,試驗資料從3000多份增加到1萬多份。預計到2021年底,内蒙古自治區将有4個新水稻品種進入主要作物品種的審定程序。

如今,袁隆平已經離開了心愛的土地,但他的夢想還在草原上。(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