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科學院之聲不時手繪一幅"科學史小畫",為您介紹一部科學史及其背後的故事。

狂犬病是一種可怕的傳染病。在19世紀,它每年奪走數百名法國人的生命,當時沒有疫苗,沒有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人們隻能用紅鐵棒"燃燒"看不見的病原體。但是,以如此原始和殘酷的方式無法治愈狂犬病。法國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改變了這一切!
巴斯德于1882年開始研究狂犬病預防。在狂犬病研究開始時,尚未檢測到該病毒。病原體是什麼,它在哪裡,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從頭開始。是以,研究的第一步是尋找狂犬病病原體。
巴斯德首先選擇從一隻狂犬的唾液中尋找它。由于狂犬病在咬人時會感染人,是以他們的唾液中一定有狂犬病病原體。巴斯德和他的助手冒着收集狂犬病唾液的風險,并将狗的唾液接種給兔子,這确實可以在兔子身上複制狂犬病,但在顯微鏡下看不到。巴斯德将侵入性病原體鑒定為一種微小的微生物,巴斯德稱之為"病毒"。
經過幾次動物實驗,巴斯德最終得出結論,狂犬病病毒應該集中在神經系統上,是以他大膽地從死兔子身上取出了一小段脊髓,并将其挂在無菌燒瓶中"幹燥"。他的結論是,幹燥脊髓中的病毒已經死亡,至少非常微弱。他研磨并澆水幹燥的脊柱組織以制造疫苗,将其注射到犬類的大腦中,并将接種疫苗的狗暴露于緻命的病毒中。經過反複實驗,接種疫苗的狗即使大腦中注射狂犬病病毒也不會患上這種疾病。巴斯德很高興地宣布狂犬病疫苗研發成功!
1885 年 7 月 6 日,9 歲的男孩 Joseph Meister 在家人的陪同下,從法國東北部的阿爾薩斯地區趕到巴黎,前往巴斯德研究實驗室。約瑟夫被一隻瘋狗襲擊,全身被咬了14口,幾乎無法行走。雖然巴斯德對狂犬病疫苗試驗在狗身上的成功充滿信心,但他現在正在與一個非常小心地接種疫苗的男孩打交道。為了不讓男孩死去,他決定接種第一劑人類狂犬病疫苗。巴斯德在10天内連續注射了13次不同毒性的幼體。一個月後,這個年輕人像往常一樣回到了家。
巴斯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狂犬病中拯救生命的人。狂犬病疫苗首次用于人類,開創了疫苗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