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财合規周報(第96期):北上深連出人工智能扶持政策;370餘名專家聯名釋出《AI風險聲明》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 李潤澤子 實習生 麥子浩 廣州報道

“人工智能”是本周(0529-0603)合規領域的關鍵詞。

伴随着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産業熱潮來襲,北上深接續釋出關于支援人工智能産業政策檔案。5月31日,《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高水準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釋出,從五個方面提出14條措施。就在深圳釋出政策的前一天,北京也釋出了《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和《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兩份産業促進政策,上海則制定了《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援民間投資發展若幹政策措施》。

在其他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産業大會暨首屆中國算力網大會在韶關開幕,以“算聯全球·數創未來”為主題線上線下同步舉辦;《北京市網際網路3.0創新發展白皮書(2023)》在中關村論壇“網際網路3.0:未來網際網路産業發展”平行論壇上釋出;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指出2022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大陸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

在知識産權方面,中關村論壇“聚能賦能·共創未來——全球知識産權保護與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辦,就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創新、國際交流合作開展研讨。

視角轉向海外,人工智能仍然是關注焦點,包括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在内的超370位AI領域權威專家聯合簽名釋出《AI風險聲明》;因AI發展速度過快,OECD則考慮修訂2019年制定的AI原則。此外, Meta 承諾不會利用從競争對手那裡獲得的廣告資料來改進Facebook Marketplace。

人工智能

1、《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釋出

5月30日,北京市印發《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其中提出,将新增算力建設項目納入算力夥伴計劃,加快推動海澱區、朝陽區建設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形成規模化先進算力供給能力,支撐千億級參數量的大型語言模型、大型視覺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科學計算大模型、大規模精細神經網絡模拟仿真模型、腦啟發神經網絡等研發。

2、《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釋出

5月30日,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 實施方案提到的2023年到2025年的目标包括:推動一批國産替代,技術攻堅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算力布局初步形成,國産人工智能晶片和深度學習架構等基礎軟硬體産品市場占比顯著提升,算力晶片等基本實作自主可控。國産硬體比例顯著提高,全面相容國産深度學習架構。人工智能算力資源并網互聯,推動基礎軟硬體實作高品質自主可控。

3、《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援民間投資發展若幹政策措施》釋出

5月30日,為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提振民間投資信心、支援民間投資發展,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援民間投資發展若幹政策措施》。該檔案強調加大對內建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三大産業民間投資支援力度,支援符合條件的優秀産業人才納入“産業菁英”,實施重點産業人才專項政策保障。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新型基礎設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項等引導作用,支援民營企業廣泛參與資料、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4、《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高水準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釋出

5月31日,深圳市釋出《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高水準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行動方案》從強化智能算力叢集供給、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與産品創新能力、提升産業集聚水準、打造全域全時場景應用、強化資料和人才要素共五個方面提出14條措施。

南财點評: 5月的最後兩天,北上深接續釋出關于支援人工智能産業政策檔案。 其中的啟示在于,發展人工智能産業,各個城市可以有自身的着力點和側重點,由此形成自身特有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包容審慎”監管能夠使人工智能産業達到效率與安全的動态平衡,對目前大陸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至關重要。“包容”不等于“放任”,“審慎”則是為了更好地“管住”,在觸及法治底線和監管紅線的問題上必須嚴格依法監管。

數字經濟與知識産權

1、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産業大會暨首屆中國算力網大會開幕

5月29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産業大會暨首屆中國算力網大會在韶關開幕。據了解,此次大會以“算聯全球·數創未來”為主題,線上線下同步舉辦,配套規劃介紹、成果釋出、項目簽約、主題演講等活動,算力産業研究機構代表、行業協會代表及衆多上中下遊領軍企業代表等逾1200位嘉賓參與。

在此次大會上,《粵港澳大灣區資料中心高品質發展指南》(下稱《指南》)正式釋出。《指南》顯示,2022年,廣東省數字經濟規模達到6.5萬億元,占GDP比例超50%。截至2022 年,廣東省已投産的資料中心機櫃超過30萬架。

南财點評: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大陸資料中心産業的重要集聚區之一,資料中心為區域内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加強數字強省建設,廣東已經出台了《關于加強資料中心布局建設的意見》《粵港澳大灣區樞紐節點韶關資料中心叢集起步區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檔案。然而,廣東的資料中心産業發展仍然面臨着多重問題,未來仍需結合實際情況,率先建立資料中心高品質發展标準與規範,明确高品質發展方向,然後通過統籌省内資料中心布局建設、提升資料中心綠色節能水準、加強資料中心運作監測與管理、推進資料中心産業生态建設、完善資料中心産業發展保障,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資料中心産業高品質發展。

2、《北京市網際網路3.0創新發展白皮書(2023)》釋出

5月27日,在中關村論壇“網際網路3.0:未來網際網路産業發展”平行論壇上,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釋出了《北京市網際網路3.0創新發展白皮書(2023)》,從網際網路3.0内涵、體系架構、國内外發展現狀、北京發展現狀和發展建議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和闡述。

南财點評: 網際網路3.0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集大成者,是未來網際網路産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具有高沉浸式互動體驗、虛實融合的三維空間,其範疇包括虛實融合的高沉浸感官體驗和虛實貫通的經濟活動體驗,涵蓋了元宇宙和Web3的内涵。

目前,網際網路3.0正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在政策規範、創新能力提升、市場培育等方面尚有不足,在推進技術産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也面臨着問題和挑戰。下一步需要将加強政策支援與組織保障,加快技術攻關與共性平台搭建,推動“網際網路3.0+”應用場景建設,做好風險監管工作,為網際網路3.0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生态環境。

3、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其中,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

《報告》指出,2022年,大陸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内生産總值比重提升至41.5%。2023年,數字中國發展工作将進一步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暢通資料資源大循環。

4、2023中關村論壇全球知識産權保護與創新論壇在京舉辦

5月30日,在國家知識産權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指導下,中關村論壇“聚能賦能·共創未來——全球知識産權保護與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辦,來自中國、法國、日本等多國的知識産權機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會就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創新、國際交流合作開展研讨。

海外合規風雲

1、《AI風險聲明》公開信釋出

5月30日,一份僅有一句話内容的《AI風險聲明》獲得包括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圖靈獎獲得者“深度學習之父”Yoshua Bengio和Geoffrey Hinton超370位AI領域權威專家聯合簽名釋出。聲明指出:“減輕人工智能帶來的滅絕風險應該是一個全球性的優先事項,與其他社會規模的風險如大流行病和核戰争一樣。”

南财點評: 公開信的目的不是阻礙人工智能的發展,而恰恰是在探索人工智能穩健發展的途徑。探索“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能”或許是一個有益的選擇,而逐漸提升人工智能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水準,才能使人工智能技術真正實作可持續發展。

遠期人工智能的挑戰我們如果從現在開始研究如何規避其風險尚有可能應對,近期人工智能的這種風險則顯得更為緊迫。針對遠期而言,當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級智能到來時,由于智力水準可能遠超過人類,超級智能視人類如同人類視螞蟻,很多人據此認為超級智能将與人類争奪資源,甚至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針對近期而言,由于當代人工智能隻是看似智能的資訊處理工具,沒有真正的了解能力,也不是真正的智能,是以會以人類難以預期的方式犯下人類不會犯的錯誤。人工智能既不了解什麼是人類,什麼是生死,也不了解什麼是生存風險,隻會機械地執行某種操作,如果被人惡意利用、誤用和濫用,風險将幾乎難以預期和控制。

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考慮修訂AI指導方針

5月29日,OECD秘書長馬提亞斯·科爾曼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該組織正在考慮修訂2019年制定的AI原則,計劃最早6月份就新指南展開讨論并在年底前拿出成果。據悉,OECD可能會考慮改變措辭,以反映AI領域的變化,并引入新的原則。

3、Meta承諾限制使用其他企業的廣告資料

5月27日,英國競争與市場管理局釋出報告稱, Meta 公司向其承諾不會利用從競争對手那裡獲得的廣告資料來改進Facebook Marketplace,以解決市場對競争的擔憂。

管理局的初步看法是,Meta的提議解決了其競争問題。如果承諾被接受,競争的廣告商可以選擇不讓Meta使用他們的廣告資料。其他提議的變化包括Meta限制在英國産品開發中使用的廣告資料。管理局尚未發現任何違反競争法的行為。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