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半年紀:産品為何“叫好不叫座”?“開戶熱投資冷”何解?

作者:界面新聞

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仰琳 呂文琦

界面新聞編輯 |

“當時開個人養老金賬戶隻是為了‘薅羊毛’,後續并沒有進一步往賬戶裡存錢,因為抵扣稅的力度并不是很有吸引力,個人養老金産品投資期限太長,流動性差的同時産品收益率也不具有吸引力,是以我還在觀望。”近日,在北京某銀行任職的李義向界面新聞表示。

自2022年11月落地至今,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實施半年。

半年來,個人養老金制度取得一系列成績。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此前透露,截至2023年3月,已有3038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其中900多萬人完成了資金儲存,儲存總額182億元,人均儲存水準2022元,購買産品總額110多億元。

随着個人養老金産品不斷擴容,目前個人養老金“賽道”的四類産品均已推出。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個人養老金産品合計652隻,包括465款存款産品,137隻基金、保險産品32款、理财産品18款。從産品供給角度來看,個人養老金産品以銀行類定期存款為主,存款産品占比超七成。

然而,産品日益豐富的同時,界面新聞觀察到,個人養老金産品供給不均衡、産品“不叫座”、開戶熱投資冷等問題也日漸凸顯。造成這些現象背後原因何在?該如何解決?

開戶、投教、産品購買…實探各大銀行落地情況

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提出《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個人養老金制度初具雛形。

同年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原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公布了《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下稱《辦法》),允許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已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這也意味着大陸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确立。

《辦法》詳細規定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參與方式,比如,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财産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産品,實行完全積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參加人每年繳費不得超過該繳費額度上限;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和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等任一條件的個人,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作為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管理機構,商業銀行在個人養老金制度扮演着“入口”的角色,并且在個人養老金産品的供給、代銷、投資咨詢等多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獲批開辦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商業銀行共23家,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等6家大型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恒豐銀行等12家股份制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甯波銀行、南京銀行等5家城市商業銀行。

從商業銀行個人養老金業務開辦情況來看,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披露,目前,23家獲準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銀行中,除恒豐銀行外,其餘22家均已開設了資金賬戶和儲蓄交易業務,其中,19家銀行開設了基金交易業務,15家銀行開設了保險交易業務,9家銀行開設了理财交易業務。

【深度】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半年紀:産品為何“叫好不叫座”?“開戶熱投資冷”何解?

具體來看,在基金交易業務發方面,僅浙商銀行、南京銀行、渤海銀行和恒豐銀行尚未設立該類業務,共有9家銀行代銷基金數量超百隻,包括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中國銀行、甯波銀行和建設銀行。

在保險交易業務方面,銷售保險産品超5款的銀行包括光大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其中,招商銀行和交通銀行數量最多,均為8款産品。

在理财交易業務方面,開設該業務的銀行包括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甯波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和郵儲銀行,其中,招商銀行理财産品最多,共8款,其次是工商銀行和甯波銀行,均為6款。

在開戶情況方面,各銀行并未在公開管道公布相關資料。在此前興業銀行召開的2022年報釋出會上,該行高管透露,截至2022年末,該行已經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229.16萬戶,位列全行業第三位,市場占有率超10%,僅次于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

在産品展示、投教和購買體驗上,各家銀行表現如何?

界面新聞通過查詢銀行App和走訪北京地區線下網點的方式,對國有六大行、招商銀行和北京銀行的個人養老金産品進行實測後發現,個人養老金的試點仍存在不少問題,全面推廣個人養老金“道阻且長”。

線上上産品實測時,界面新聞發現,各家銀行的養老金産品供給數量不均衡,部分銀行僅針對已經在該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使用者展示個人養老金産品,僅有個别銀行支援對不同産品進行對比,并根據使用者個人實際情況進行産品推薦。

【深度】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半年紀:産品為何“叫好不叫座”?“開戶熱投資冷”何解?

具體來看,存款産品方面,同一家銀行不同地區的存款産品年利率、起存金額存在差異;國有大行的養老金專屬存款産品年利率與普通整存整取産品年利率較為接近,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在理财産品方面,可選擇的産品較少;在基金産品方面,部分銀行App可投資的産品較少,部分銀行展示産品數量多且“眼花缭亂”,較難進行選擇,僅有少數銀行将基金按照投資者年齡和風險偏好進行展示,并提供将不同産品對比的功能。

線上下網點走訪時,部分銀行理财經理對個人養老金的産品并不熟悉,無法對投資者篩選産品提出有針對性的投資建議,并且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抵稅的金額并不了解。在界面新聞咨詢個人養老金賬戶中的保險産品時,多位銀行理财經理甚至指出,不如直接購買銀行其他的理财保險,并表示目前複利為3.5%的理财産品即将停售,建議及早購買。

值得一提的是,界面新聞關注到,目前,多家銀行的個人養老金産品中的基金收益率均為負值,部分基金已跌破淨值。

對此,星圖金融研究院進階研究員黃大智表示,這與整個市場的表現息息相關,從年初至今,整個股市的表現是非常分化的,除了“中特估”和AI這兩條線之外,其他行業和闆塊基本上都是下跌的,特别近期經曆了比較大幅度的下跌幅後,基本上除了個别闆塊之外,大部分行業都已經跌破年初的基金行業平均水準。從Wind偏股指數基金和Wind偏股權益類基金來看,也是虧損的。由于相應的權益占比比較高的養老基金産品和整個市場的表現是息息相關的,是以在整個大的市場環境較差的情況下,這類基金出現虧損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個人養老金産品豐富度大增,為何“叫好不叫座”?

自個人養老金落地以來,入選産品不斷擴容。截至目前,個人養老金産品合計652隻,包括465款存款産品,137隻基金、保險産品32款、理财産品18款。

以保險為例,在32隻商業養老保險産品中,除了最早加入個人養老金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外,年金險、兩全險、萬能險也不斷被補充進名單。

傳統的養老年金保險,是以養老保障為目的的保險類型,也是年金保險的一種特殊形式。在保險合同約定的年齡開始,可每年定期領取固定金額的養老金,且領取金額是寫進保險合同的。與養老年金保險以養老保障為主要目的不同,兩全保險兼顧生存保障與身故保障,生存期滿擷取豐厚保險金,保險期間内身故賠付享有杠杆。

國民養老保險相關人士向界面新聞介紹,養老年金是養老保障的壓艙石,适合首次為自己配置養老儲備産品的客戶,作為社保養老的有效補充;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普惠讓利,繳費方式靈活,适合各年齡段客戶為自己進行養老儲備;而兩全險适合具備養老儲備需求,同時希望獲得身故保障的客戶。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向界面新聞表示,兩全保險、年金保險的加入,以及上述産品的萬能型産品的出現,有助于為消費者增加産品選擇範圍,為消費者在個人養老金投資期間調整保障方案提供便利。 “原有專屬養老保險産品在投保後不能調整,而兩全保險等産品可以在一個保險期間到期後重新投保或選擇其他保險方案。”他指出。

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的收益率也頗為可觀,以首批7款專屬商業養老為例,穩健型賬戶2022年結算利率最低為4%,最高為5.15%;而進取型賬戶2022年結算利率最低為5%,最高可達5.6%。

然而大量新産品的湧入并沒有帶來“叫好又叫座”的局面,更多人徘徊在投資的十字路口。

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日前在“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實施4個月,效果呈“兩低三不”漏鬥狀,即建立賬戶人數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例低、已繳費人數占建立賬戶人數比例低;産品供應不均衡、選購管道不暢、群眾參保意願不強。

從人社部公布的資料看,截至2023年3月,有3038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其中900多萬人完成了資金儲存,儲存總額182億元,人均儲存水準2022元,距離抵扣上限還有較大空間,購買産品總額110多億元,人均購買産品金額約為1222元,僅為購買上限的10%。

居住在杭州的大廠員工陳潔告訴界面新聞,積存時間長是目前“勸退”她存入個人養老金的最大原因。“在目前大廠頻繁裁員的環境下,未來現金流不确定因素太多了,還不知道明年此時我的房貸能否還上,就更别提為我六十多歲存錢了。”

【深度】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半年紀:産品為何“叫好不叫座”?“開戶熱投資冷”何解?

陳潔和李義做法并非個例。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近日釋出的《中國養老财富儲備調查報告(2023)》顯示,有24%的受訪者對參與個人養老金的态度是“再觀望一下,看看其他人是否參與”,存在一定的從衆心理。有近三分之一受訪者不願意參加個人養老金是因為沒有餘錢進行額外存儲;近三分之一受訪者是因為個人養老金賬戶領取條件嚴格、鎖定時間長。

對于個人養老金“開戶熱投資冷”,國民養老保險相關人士分析指出,盡管很多人願意參加個人養老金計劃,但廣大人民群衆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了解程度總體偏低。多數群衆認為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吸引力主要是稅優政策,是以部分無法享受稅優政策的人即使開了戶,繳存與購買産品的意願也較弱。另外,從對個人養老金制度靈活性的訴求看,多數人希望個人養老金賬戶與個人養老金産品有一定的靈活性。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進階咨詢顧問蘇筱芮表示,近期銀行機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争奪戰愈發激烈,但目前來看,一些銀行客戶對銀行個人養老金賬戶持觀望态度,緻使開戶、繳存顯冷,背後原因多樣,既包括了不了解、不知曉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具體使用方法,也涵蓋了部分客戶僅僅出于“薅羊毛”的心态進行開戶,後續各類看似“麻煩”的操作并不感興趣,因而造成了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後靜默。

黃大智認為,開設賬戶後,每年最多存入12000元,這對于一些投資者來說是筆不小的支出,而且投資期限很長,需要退休後才能取出,是以投資者會持有一個比較審慎的态度。與此同時,存入資金會犧牲掉資金的流動性,存入資金後,投資決策将帶來相應的投資者心理賬戶的損益,是以會延長投資者的決策鍊。對投資者而言,開戶後的每一步難度都在增強。

開戶熱投資冷何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此前公開表示,普惠是第三支柱的重要标志,提高制度的惠及率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目标,而提高收益率則是第三支柱發展起來的關鍵。

鄭秉文指出,社保基金在過去20年裡可以獲得8.33%的年化收益率,一個重要的優勢在于其可以進行長周期資産配置,而“長錢長跑”同樣是第三支柱的特征。

全球最大的養老金與資産管理公司之一勵正集團中國區總裁張雨萌告訴界面新聞,相比于投資收益率和稅收優惠,個人養老金更重要的是兩個比對:産品和目标客戶的風險偏好比對以及期限比對。“從企業年金的參與度可以發現,制約參與度的原因不一定是稅優不夠,而是在這個平台上預設的投資選擇和其他三方和基金公司管道比沒有優勢,參與者買不到想買的産品”。

“做任何投資都是為了擷取絕對收益,養老投資也不例外。資本市場中長期的投資收益都是不錯的,至少可以跟上GDP的增長。養老金投資政策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在做一件事:彙聚短期的資金形成中長期資金,進行中長期的投資,最大程度享受資本市場的複利和時間溢價。”張雨萌進一步表示。

如何解決“開戶熱投資冷”?在開戶到投資體驗方面,張雨萌建議,開戶的時候應盡量形成閉環體驗,可以考慮逐漸加入個人的預設投資選擇,而使用者也可以在任何時候更改這一投向。

在金融機構層面,黃大智指出,在投資者教育層面,金融機構可以加強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宣傳,特别是對于投資者的益處,比如,個稅的抵扣、産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還有個人養老金制度有益于個人長期養老的規劃。

黃大智提出,商業銀行在推薦各類個人養老金産品時,首先,應該注意需要和使用者的風險偏好進行比對;其次,在投資者教育方面,個人養老金賬戶是一個長期的投資方式,一旦錢存進去就很難取出來,相當于需要犧牲可能長達三、四十年的流動性,産品的投資周期也貫穿繳費第一年直至退休,是以投資邏輯需要和傳統的資産配置進行區分;最後,在為使用者推薦養老産品時,應該根據養老産品體系去推薦,而不是單單推薦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産品,還可以推薦企業年金、商業保險等産品,綜合為使用者進行養老産品配置。

“對于銀行機構來說,應當針對客戶在養老領域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通過産品、服務及使用者體驗的提升來進一步吸引客戶,例如在養老金可投資範圍上進行合理拓寬,根據客戶的不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細化,或是持續豐富養老相關的産品及服務矩陣等。”蘇筱芮建議。

從宏觀層面,國民養老保險相關人士建議,國家應統一規劃開展個人養老金投資者教育,明确投資者教育的目标、原則、理念和方法,制定适合養老金投資者教育的計劃和方案,促使人們更加理性、更加長遠地去了解與參與個人養老金。

(應受訪者要求,陳潔、李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