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不僅有過婚史而且大了你26歲,我們是普通家庭難以接受這些!”
21年前,父母極力反對伏明霞嫁給“香港财神爺”梁錦松。
21年後,她那已經71歲的丈夫身價百億,而45歲的她被傳還在拼四胎。
似乎,有不少人喜歡通過她21年婚姻中的蛛絲馬迹,尋找曾被譽為“跳水女皇”的她在被沒有冠軍頭銜之後是否真的過得幸福。
有人評論她是因為“戀愛腦”而淪為豪門的生育機器,有人說她所展現的婚姻觀和教育觀,折射的不過是她成長過程中的“硬傷”。
1978年,她出生在湖北武漢一個家庭經濟十分有限的家庭。
爸爸伏宜君和媽媽林杏娥皆是出身貧苦家庭。
父母平時務農,農閑時打工賺點錢,收入十分有限。
父母工作又忙又累,她和姐姐伏明豔在外婆的幫忙照顧下成長。
她與姐姐從小體質完全不同,姐姐從小不僅身體健康,有韌性也很好,國小二年級便被老師認定是體壇上的好苗子,并把姐姐推薦到體校。
那時候,父母希望年僅6歲且體弱多病的她能夠跟着姐姐一起進入體校,但卻被拒絕了。
因為她不僅身體差,而且身體骨頭偏硬導緻柔韌性太差,并非适合練習體操的體格。
直到國小一年級下學期,她才加入業餘體操隊。
父母送她進入體操隊的初衷,是希望能夠通過鍛煉而讓她變得健康一些。
因為家裡實在沒有充裕的經濟條件給她看病調養身體,而進入業餘體操隊作為人才儲備,不用交錢就可以得到鍛煉。
可哪怕是業餘體操隊,教練也直言不諱地告訴她的父母,努力有時候在身體素質面前得靠邊站,你女兒的體質實在很難在體操上得到好的發展。
原本以為她就要無緣于體壇的時候,命運卻在她的生命中投入了另一道強光。
1985年,她被教練推薦給跳水教練胡德美,從此她的生命因為“跳水”而變得精彩。
進入湖南省隊跳水教練胡德美的班級裡,她的身體條件接受了綜合評估。
最終,胡德美教練認為,如果能夠在身體柔韌性上取得突破,那麼憑她的體格應該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常言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對于她來說也不例外。
她知道憑借着自身的家庭條件應該供不起她念大學,是以必須在技能上尋找出路。
在訓練柔韌性的那段時間,整個教室裡充斥着與她同齡的孩子們的哀嚎聲,她始終咬牙挺住直到最後,有時候因為兩條腿在拉伸訓練的時候酸痛得直冒眼淚,那時年紀還小的她也難免會嚎啕大哭。
剛接觸跳水時,她還不會遊泳。
由于膽怯而一直不敢下水的她,被教練在身上綁上繩子之後直接往泳池裡扔。
這種高強度且近乎無情地訓練,在小小年紀的孩子看來,十分殘酷。
殊不知,手裡拽着繩子另一頭的教練,經常因為孩子在水裡掙紮得太厲害而導緻兩隻手掌被繩子磨得血流如注卻出于為孩子的安全考慮而絲毫不敢松手。
吃苦耐勞,是運動場上最需要的品質,因為在訓練與汗水之下,技能一點一點地提升。
日複一日高強度地訓練之下,她從一開始不被跳水隊教練看好,到從隊友中脫穎而出。
1990年,她被國家隊選中,師承于芬教練。
1992年,在巴塞羅那奧運會,年僅13歲的她奪下人生中首個冠軍。
在那個時刻,她成為世界紀錄中最年齡最小的世界冠軍,并被載入吉尼斯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她出現在參賽現場時,美國名将克拉克直接向奧組會提出抗議,覺得世界級别的賽事上出現兒童,簡直就是兒戲。
年近三十的她義憤填膺,覺得才十二三歲的小孩不管在體力上還是精神上都難以承受世界賽事的壓力,讓奧組會必須把伏明霞送回家去。
奧組會本着無國界、無年齡限制的奧運會精神,直接駁回了克拉克的抗議。
在13歲的伏明霞奪冠之後,一衆世界名将才真正地體會到什麼叫做英雄出少年!
無論在什麼領域,但凡被冠上“最”字,便是巅峰水準的展現以及至高無上的榮譽。
伏明霞一戰成名,享譽國際。
從那之後,她在國内所舉辦的賽事中,幾乎處于不敗的狀态當中;國際賽事上,也一直保持着優異的成績。
1997年,她再次迎來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大殺四方再次奪冠。
而在那一次奧運會上,她先後奪下兩項冠軍的成績,成為大陸在奧運會跳水項目中首個取得闆台雙冠王的運動員。
也是在那個時候,她被冠以“跳水皇後”的稱号。
1997年,年僅19歲的她,卻在當年全運會結束之後宣布退役。
那時對于她退役的原因衆說紛纭,畢竟那是一個運動員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
當人們以為她是因為身體原因而不得不退役時,有相關内幕消息流出。
那是因為她與國安前鋒南方相愛,并且在男友的建議之下選擇退伍,改為到清華大學進修。
退役之後,她确實進入清華進修,與南方的愛情卻沒有修成正果。
對于兩人分手的原因,對外是宣稱由于南方集訓和比賽的原因導緻聚少離多,感情無疾而終。
但有人爆料,實際上是因為對方與多個女孩的關系不明不白。
她為了愛情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如日中天的事業,甚至突然退役還導緻她背負高達上千萬的廣告違約費用,而對方卻绯聞纏身難辨真假。
那時,她選擇分手,其實不失為一種果敢且明智的行為。
或許痛定思痛,也或許是因為教練于芬的不忍,她複出跳水了。
1998年7月開始,她參加跳水隊的訓練,并宣告複出。
複出之後的一年時間裡,她包攬了國内賽事無數個冠軍。
2000年,她身披國旗再次代表國家隊出戰,參加悉尼奧運會,并且再次奪冠。
闊别幾年之後她再次強勢回歸,與郭晶晶一起出戰時旗鼓相當,最終以609.42分的成績擊敗了郭晶晶,讓人再一次折服在她高超的實力當中。
原本以為她已經在“戀愛腦”這方面已經有了慘痛的教訓應該不會再犯,卻沒想到她會再一次陷進去。
2001年,她再次宣布退役,再一次驚掉了衆人的下巴。
隻不過這一次退役的原因,她大大方方地向外界說了出來。
在擔任香港一年一度“傑出領袖”頒獎禮嘉賓時,結識了梁錦松。
兩人在認識的時候,他是剛上任不久的香港财政司司長,綽号“香港财神爺”。
稱他為“财神爺”不僅一點都不誇張,而這個詞隻能展現的“财力”卻無法展現他的才華。
他在七十年代初便已經在香港雙科碩士學會,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八十年代初,他到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進修,攻讀了博士學位。
九十年代初期,他被聘請為紐約花旗銀行總行副主席,年薪超過300萬美金。
而他成為香港财政司司長對于許多人來說,覺得是展現了熱愛家國的情懷。
之是以會給人這種感覺,是因為他決絕出任世界最大銀行之一港區負責人的職位以及2500萬的薪酬,接任年薪僅為240萬元的财政司司長。
在認識伏明霞之後不久,他便展開了追求。
兩人在确定情侶關系大概4個月之後,認定是彼此要攜手走過一生的人。
是以,她宣布退役,引起外界一片嘩然。
當家人得知要嫁給她要嫁給梁錦松時,持堅決反對的态度。
父母告訴她,對方不僅有過婚史,而且到底為何離婚的原因一直沒有對外界提起,也就是上一段婚姻是處于不明不白的狀态。
父母還表示,兩人的年齡懸殊那麼大,普通家庭很難接受這樣的結合。
縱使知道她要嫁的那個人十分優秀,光是彩禮就是一千萬和一輛跑車,稱得上是富豪級别而且還當了官,但她的外婆卻也堅決反對,表示當官的又怎麼樣,女子嫁人要嫁給對的人,再多錢也沒用。
縱使家人十分反對,但她還是嫁了。
2002年7月,兩人在夏威夷舉行婚禮,24歲的她嫁給了50歲的梁錦松。
婚後,她過着近乎“隐居”的生活,再也鮮少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中。
2003年2月份,她産下大女兒梁司渝。
梁錦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十分感謝妻子的付出,并且說兒子女兒對他來說都一樣開心。
緊接着,反手就是買了一套3800萬的豪宅作為妻子的獎勵。
2004年12月份,她産下長子梁皓嘉之時,震驚了無數人。
因為按照長子的分娩日期進行倒推的話,她生完大女兒剛出月子就再次懷孕。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淪為“豪門生育機器”的傳言開始紛紛擾擾且經久不散。
她深居簡出,偶爾露臉的時候,總是會被追問生活的現狀。
她回答自己過得很幸福,找到一個照顧自己也照顧家庭的丈夫。
而被問到是否後悔退出光彩事業時,她表示毫不後悔,并表示自己很喜歡家庭主婦這個角色。
可似乎不管她的答案是怎樣,都容易很多人過度解讀。
2008年,已經兒女雙全的她,迎來了小兒子梁家玮。
小兒子的到來,讓她身上“豪門生育機器”的标簽再一次被坐實。
而當丈夫将市場股價大概99億的醫院買下作為禮物送給她時,似乎外界更不願相信她備受寵愛,而是因為肚子争氣才獲得獎勵。
買下醫院的原因,梁錦松表示,那所醫院是妻子生育三個孩子的地方,值得他買下來作為夫妻二人的紀念品,并且好好經營。
在夫妻二人遭受非議時,不乏一些人間清醒的網友表示,他頂着經濟下滑的壓力,在2001年到2003年之間為相關賺了3.7億,而大部分人卻隻關心他花了99億買下醫院。
如今,那些在尋找她不幸福的證據的人依然還在努力尋找,甚至還繼續傳言她要為“豪門”拼四胎。
而她那位已經71歲丈夫卻已經身家上百億,三個孩子在她“狼行教育”之下也十分優秀。
20歲的大女兒已經亭亭玉立,在父親的饋贈之下也已經身家過億,并且經常出現在公益活動之上,為公益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伏明霞被問及為何對孩子的教育那麼嚴格時,她表示自己就是吃了沒讀書的苦,孩子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讀書,日後就可以減少吃苦。
選擇一個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和人生港灣的丈夫,幾乎是每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人最渴望的人生歸宿。
而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折射她成長過程中的硬傷,總是需要靠汗水和淚水去獲得,如果可以,她希望自己的小孩不用吃她吃過的苦。
如今,她與丈夫已經攜手走過20年,一個樂于成為家庭主婦和相夫教子,一個在外打拼沒有绯聞,這就已經是楷模夫妻。
而那些還在不斷評論她到底有沒有嫁對人的聲音,或許也該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