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
人到中年,生活仿佛突然轉了場,還沒來得及熟悉陌生的人生場景,世事的傾軋便紛至沓來。
随着歲月漸長,年輕時候的不顧一切,逐漸變得成本高昂。
中年人的生活,需要的不再是“加碼”,而是“規避”。
尤其是以下五個“陷阱”,碰到後一定要趁早遠離。
01
成就陷阱
打拼多年,歲月的積累開始顯現。
或許是職位晉升,或許是财庫豐盈,亦或許是階層躍遷。
殊不知,天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自以為是嘗到了餡餅的幸運兒,其實每一步都不過是人生的等價交換。
電視劇《我們的婚姻》中,盛江川和妻子結婚後,妻子負責全職在家陪伴孩子,盛江川則專心在外打拼賺錢。
聰明勤奮的盛江川,經過多年努力,也取得不俗成績。
但漸漸地,他開始自滿于成就,對家事不聞不問,從早到晚泡在公司裡、推杯換盞于飯局之間。
兩次新房裝修、搬家,全靠妻子一人操持。
甚至搬到新家的第一天,他連自家門牌号和廁所在哪裡都不知道。
凡此種種,盛江川卻對自己的行為毫不在意。
在一次醉酒歸家的夜晚,他自豪地對妻子說,是自己一人帶領全家實作了消費更新。
以至于,随着這種心态滲透進家庭生活點滴,兩人的婚姻一度走向終點。
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
“所謂奴隸,就是欲望戰勝理性的人。”
無法控制欲望的人,終将為自己的欲望買單。
品嘗到些許成果,便沾沾自喜沉湎其中,受到星點推崇,便洋洋得意忘乎是以。
直到生一場病,才知道健康難求,遭一場難,才明白真心難遇。
一個人如果在成就的陷阱中迷失太久,就很難再想起,什麼才是生命裡最重要的命題。
02
孤獨陷阱
認識作家遲子建的人,都說她活得像太陽。
但是這份溫暖,卻差點沒能伴她走出生命中的那場嚴寒。
34歲那年,遲子建遇見了丈夫黃世君。
婚後她僅用兩年時間,便創作完成了70萬字長篇小說《僞滿洲國》。
後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遲子建回憶:
“如果不是那種溫暖幸福的狀态,我是沒有勇氣觸碰那麼宏大的題材的。”
但她沒想到,四年後,丈夫卻在回家途中,因一場意外車禍而身故。
得知噩耗的遲子建,四個月沒有出門,整日渾渾噩噩。
終是有一天,她突然憶起,自己曾在丈夫耳邊做出最後承諾,要用最好的作品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也是在這個瞬間,遲子建決定直面災難,重新開始創作。
她把對夫妻的哀思全部編織進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裡,在書寫中完成對丈夫的告别,也完成對自己的療愈。
尤金曾在《人到中年》一書中寫道:
“少年為未知的前途彷徨,老年為已知的寂寞而發愁。”
中年人處在承上啟下的位置,剛剛穿越未知的迷茫,便已可以窺探到——孤單即将來臨。
孩子求學在外,親人生死别離,朋友四散為生活……
中年人生活不易,是以更不能輕易困住自己。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孤獨,隻有不願治愈孤獨的内心,經得起熱鬧,也要守得住平淡。
03
情緒陷阱
影星惠英紅,22歲時便頂着“金像獎影後”的頭銜名聲大噪。
但她卻趕上了電影時代的變遷,沒幾年時間,就從戲約不斷變得無戲可拍。
加上父親離世,母親得了老年癡呆。
雙重打擊使人到中年的惠英紅患上重度抑郁,差點結束自己生命。
萬幸,憑借着強大念力與朋友關懷,她一步步走出了泥潭。
曆經生死的惠英紅,決定調整心态,一切從頭開始。
50歲那年,她終于再度捧起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杯,重綻出迷人光彩。
心理學中,專家曾提出了“灰色中年”的概念。
是指在人生的中年階段,可能會經曆事業、健康、家庭等各種關卡與危機。
這場危機,就像被命運設計好的圈套,唯有接納現實,尋求改變,才能真正救贖自己。
紀錄片《這屆職人》中,36歲的秀宇辭職創業多年,選擇重新回歸職場。
經曆了35歲的“敏感”年齡,他深切體會到自身的局限性:精力下降、思維落伍、技能掉隊。
不過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堅持向内走,通過表演即興喜劇突破自己,持續學習、疊代能力。
中年人生給了他一個小小打擊,他沒有坐以待斃,反倒把生活當作遊戲,以此進行自我更新。
行至中年,苦悶與挫敗無處不在,若總是自怨自艾,就會活成負面情緒的消耗品,一蹶不起。
但若能接納現實,與時代共舞,便能很好地挖掘出内在潛力,活出“第二人生”。
04
健康陷阱
年輕時,我們匆匆忙忙,慌慌張張,豪氣地押上健康砝碼,以換取車房霓裳。
到了中年才發現,透支自己欠的債,身體竟然全部都記得。
說起台詞:“别急,讓子彈飛一會”,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出自電影《讓子彈飛》。
鮮有人知的是,這句話的根本出處,其實來自于小說《夜譚十記》。
其作者馬識途,今年已109歲高齡,是大陸“最長壽的作家”。
細究老先生的長壽之道,無外乎生活上的自律與精神上的達觀。
隻是道理人人都懂,卻少有人能夠積極踐行,更不要提常年堅持。
可馬老卻是從年輕時代起,便深谙健康的重要性,他常說:
“健康跟儲蓄别無二緻,平時積攢一滴水,長期形成太平洋。”
直到期頤之年,他始終保持着規律作息,雷打不動:
晚上9點準時睡覺,早上5點按時起床,每日還要在院子裡散散步。
得益于對健康的重視,百歲馬老精神飽滿,筆耕不辍,目前仍在不間斷地創作出優秀作品。
鐘南山院士曾說:
“最好的醫生就是自己。”
對健康的雕琢,将會幫助我們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好地與世事斡旋,屏蔽住疾病地侵襲。
每對健康多一分關心,對抗命運的刁難便多一分底氣。
若能夠從現在起,堅持運動,培養規律作息;
這份對健康的投資,将會為你的人生加上杠杆,助你未雨綢缪,更加從容地面對風雨。
05
财富陷阱
聽過一句紮心的話:
“曾經覺得談錢傷感情,人到中年以後就明白,沒錢更傷感情。”
中年以後,一個合理的财務體系,将與整個家庭的幸福感成正比。
《理财就是理生活》書中講述過一個故事。
十年前,素素畢業嫁給一名富商,過起富太太的生活。
朋友艾瑪勸她好好打理資金,以應對未來風險。
素素不以為然,“老公就是我最好的投資!”
十年後,素素婚姻出現裂痕,離婚時丈夫賠償給她一筆不菲資金。
但由于素素缺乏謀生能力與理财技能,在離婚後的幾年時間裡,她的賠償金隻出不進,還頻頻被騙。
就這樣,素素的生活日漸困窘,卡裡的餘額也所剩無幾,整個人陷入了深深焦慮。
反觀朋友艾瑪,在素素狂熱消費的十年間,她不僅積極儲蓄,還自學理财知識。
未到不惑之年已實作财務自由,不必再受油鹽所累。
書中提到,25-60歲是生命的黃金期,擁有最佳賺錢能力。
黃金期儲蓄的财富越多,未來生活負擔便越輕。
年輕時自己賺錢自己花,中年後自己賺錢全家花。
若沒有一個穩健的财務屏障,一場疾病就能将生活擊打得千瘡百孔。
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被逼入絕境,卻又無能為力。
是以請不要在該存錢的時候含糊,也不要在該理财的時候逃避。
充滿不确定性的當下,好好理财,就是将主動權攥在手心裡。
▽
《中年的意義》一書中說:
“中年是個沖突的時期,你發育的‘生命’時鐘開始敵不過歲月帶來的衰退。”
年輕時銳意進取,摩拳擦掌,生怕錯失良機。
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懂得避開陷阱,就是在為自己鋪路。
避開成就陷阱,照見真實内心;
避開孤獨陷阱,學會取悅自己;
避開健康陷阱,更好披荊斬棘;
避開情緒陷阱,無懼生活風雨;
避開财富陷阱,方才老有所依。
餘生,願你能夠點燃内心的智慧,避開命運的陷阱,熱情洋溢擁抱美妙生活,熱氣騰騰過好精彩日子。
來源:微信公衆号“有書”
作者:米元
編輯:鄧汝濛
【聲明:本号是為服務各級政府、企事業機關決策的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