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路遠,就怕志短。
作家劉潤說:錢的背後,是格局。
很多時候,一個人賺不到錢,不是不努力,而是格局太小。
放大格局,提高自己的眼界、認知、胸懷。
這個時候,賺錢,隻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01
眼界的廣度
我們常說一句話:運氣,是實力的一部分。
很多時候,如果一個人眼界有限,就算運氣到了身邊,也抓不住。
眼界越廣,抓機會的能力就越強。
古代書聖王羲之,曾用書法《黃庭經》換了一隻白鵝。
千年以來,傳為佳話。
齊白石有一天突發奇想,也想效仿王羲之。
聽到門外有個小販在吆喝賣白菜,于是在紙上畫了一棵白菜,就去外面找小販。
小販見到齊白石,趕忙招呼他。
齊白石說:“我拿這畫的白菜,換你一車白菜,怎麼樣?”
小販一聽,都以為自己聽岔了,随即反應過來:“拿一張畫的假白菜,要換我一車真白菜,想得美!要不是看你年紀大,我非打你一頓。”
齊白石隻好灰溜溜地走了。
後來這個小販才知道,這老人就是齊白石,這幅畫大概可以買下上萬車的白菜。
他的腸子都悔青了,可是這樣的機會卻再也沒有了。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運氣。
老天對每個人的眷顧都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有的人識别到了,抓住機會,一飛沖天。
有的人卻讓機會白白溜走,空餘嗟歎。
拓寬自己的眼界,多讀書,多旅行,多思考。
見多識廣,才能準确抓住機會,抓住命運的禮物。
02
思維的深度
人生就像下棋。
有的人,走一步看一步,這樣的人眼力淺,多半是臭棋簍子。
有的人,走一步看三步,對未來的局勢有準确的把握和判斷,這樣的人才是高手。
宋代名臣張詠曾在崇陽當知縣。
崇陽山地頗多,是遠近聞名的茶鄉,當地人以種茶為業。
在古代,茶葉不僅是剛需品,也是暴利行業。
當時朝廷錢糧緊缺,張詠判斷朝廷官員肯定要打茶葉的主意。
到時候,縣裡的茶葉生意肯定會被波及。
于是下令,讓縣裡的百姓全部改種桑樹。
當地人不明是以,痛罵張詠胡作非為。
兩年之後,朝廷開始實施茶葉專賣,其他縣的百姓紛紛斷了生計。
而崇陽縣的桑樹都已成長,百姓養蠶織絹,每年産量達百萬匹,日子越發富足。
袁毅明說:思維的深度,決定了賺錢的厚度。
賺錢考驗一個人的眼界,也考驗一個人的頭腦。
對事物深層的認識和判斷,才能讓人在競争中獲得先機。
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不同的。
提升思維深度,才能打開财富之門。
03
品德的厚度
古人說:“有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勢而利物;無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勢而殘身。”
有德的人擁有财富有益于天地萬物,沒有德行的人擁有财富,隻能傷害自身。
德行,是财富的基礎。
一個人品德過關,才能比對相對應的财富。
明代名臣楊博的父親楊瞻曾經在揚州經商。
當時候,關中有個鹽商,把一千金寄放在楊瞻家裡,請他代為保管。
誰曾想,鹽商走後,一直沒有回來。
楊瞻猜想,他可能在路上遇到了意外,于是派人去關中尋找。
後來找到鹽商家中,才發現鹽商已經去世,于是便邀請商人的兒子來到家中。
當面把這一千金還給鹽商的兒子。
從那以後,商人的兒子把楊家當作最值得信賴的生意夥伴。
随着兩家合作往來,楊家的生意版圖,也得到了巨大的擴張。
一個人外在看起來有财,其實因為内裡有德。
财是傷命刃,德乃護身符。
所有财富都需要足夠厚重的品德來承載。
不斷修行自身,提高自己的德行,才能賺取财富,駕馭财富。
04
胸懷的寬度
中國人常說:和氣生财。
面對利益糾葛,财富配置設定,人和人之間很容易出現沖突。
這個時候,能容人,能諒人,和和氣氣,一個人才能被财運眷顧。
清朝雍正年間,有個富商在京城開了一家客棧。
因為客棧開在黃金地段,是以每日顧客盈門,日進鬥金。
這個客棧的掌櫃見到生意如此紅火,對待客人也就越發托大了。
有一天,一個小孩在店裡砸碎了一個花瓶,掌櫃大發雷霆,非要孩子賠十兩銀子。
身邊人說算了吧,不要跟孩子計較,他又不是故意的。
掌櫃依然不依不饒。
最後孩子的父母拿錢把孩子領了回去。
自此之後,這家掌櫃的鼠肚雞腸就在京城傳開了。
從此大家都不願上門了,店裡生意慢慢黃了。
《菜根譚》裡講:氣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待人溫和寬厚,這樣的人所獲得的福分必然豐厚。
能饒人處便饒人。
錯處諒人,難處容人,一個人才能财源廣進,廣納福澤。
05
目标的高度
《論語》裡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一個人定下一個高目标,最後可能得到一個中等的結果。
如果制定一個中等目标,最後隻能達到低等水準。
如果定一個很低的目标,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山高有攀頭,路遠有奔頭。
目标定得高一些,志向立得遠大一些,一個人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獲。
1862年的冬天,山西大雪。
晉商喬緻庸穿着厚厚的袍子,去平遙兌換銀子。
當時有很多的土匪、亂軍,商人扛着銀子走在商路上,很不安全。
銀子周轉效率也低,很多商人苦不堪言。
當時有家票号叫日升昌,專門做把銀子變成銀票的生意。
解決了大家扛着銀子做生意的尴尬。
但是日升昌的老闆卻沒什麼志氣,在全國隻有幾家分店,而且也隻和幾個實力雄厚的大商号做生意。
這樣的服務普通商家無緣享受。
喬緻庸在路上立志,要建立一家票号,有朝一日“彙通天下”,讓天下所有生意都不再難做。
他先後建立大德通和大德豐兩個票号。
曆經朝廷封鎖,同行擠兌,用了接近五十年的時間,把票号業務開遍全國。
憑借一張彙票,讓所有商人實作了異地存取。
後人考證,喬家的票号史上,沒有一例誤兌錯兌。
喬緻庸不僅促進了清末貨币流通,經濟繁榮,他自己也成為一方巨賈。
明代學者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一個人沒有志向,注定一事無成。
志存高遠,心裡有個目标,才能找到奮起的動力、前進的航标。
不怕路遠,就怕志短。
發下宏願,立下志向,再遠的地方,也終将抵達。
▽
曾有人問著名投資人吳軍:
“你接觸過那麼多商業巨鳄,能不能從他們身上找到一些成功的秘訣,供我們普通人學習?”
吳軍回答得很實在:
“特别靈驗的肯定不可能有。如果真的有,大家都照着做那也不叫秘訣了。
但我回想那些人的确有個共同點,就是格局都超乎尋常地大。”
人這一輩子,偶然的成就看運氣,必然的成就看格局。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的格局變現。
來源:微信公衆号“洞見”
作者:洞見yimo
編輯:鄧汝濛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