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台:“四把鑰匙”破解鄉村振興“密碼”

高台:“四把鑰匙”破解鄉村振興“密碼”

記者 段 海 張虎忠

從低矮破舊的土坯房,搬遷到設施齊全的新家園;從收入來源單一,到多元增收拓寬緻富路……高台縣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高效生态農業,統籌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準,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密碼一”:黨建引領謀振興

從過去的髒亂差到如今的清新秀麗,村容村貌如何實作華麗蛻變?高台縣巷道鎮太安村的答案是:黨建引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太安村黨支部書記趙天智介紹,2021年開始,村黨支部借助縣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政策“東風”,堅持陣地建設、環境提升一體化推進,打響了一場整村推進的“風貌革命”。“我們下大力氣推動黨建工作同人居環境提升、農村廁所革命等工作有效銜接,目前全村57套建立住房和190套改建住房全部完成新改建工作,完成高标準衛生廁所改建149所。”

通過黨建引領、錨定發展方向,太安村還籌措資金搭建8座面積2000平方米的高标準智能日光溫室發展設施農業,2022年投資350萬元建立連片60戶的高标準養殖小區,目前已完成一期項目建設,集中流轉6個社的1800畝耕地,與廣州怡粵梵公司建成供港蔬菜生産基地和蔬菜分揀包裝工廠中的房間。這些年,太安村“特色經濟”潛力不斷釋放,發展路子越走越寬。2022年,該村集體經濟實作收入25萬元。

“密碼二”:規劃主導建新房

走進南華鎮明水村鄉村振興示範點,平坦的柏油馬路、嶄新的太陽能路燈、整齊排列的二層小别墅映入眼簾。“我們堅持規劃引領,全力推進鄉村建設行動,修建連片住宅52戶,硬化村社周邊道路8公裡,在小區周邊栽植樹木2萬多株。”該村村委會副主任王治中說。

鄉村建設必須突出村莊規劃,尤其是規劃要符合農村工作實際,使農民能長期受益。為此,高台縣堅持政府主導、群衆自願、規劃先行,突出“江南水鄉”風格,融入“彩虹”元素,以示範建設引領重構區域發展布局,以人居環境整治重塑鄉村秀美形象,分年度高品質打造省級鄉村建設示範鎮村。同時,持續深化“三聯四保”“産業貸”等融資模式,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援,鼓勵社會資本、民間資金和金融資本投入鄉村建設。今年,計劃争創國家級鄉村振興示範村4個,省級鄉村建設示範鎮1個、示範村10個。截至目前,建立房屋165戶,改建房屋152戶,拆除空置房屋23戶,示範引領鄉村建設向全域拓展提升。

“密碼三”:“多點開花”育産業

這兩天,在南華鎮信号村,九熙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十多台番茄移栽機正忙着機械化移栽番茄苗。這種新式番茄移栽機隻需要勞工将番茄苗投入苗盒中,就可以一次性完成打穴、栽苗、扶苗、覆土壓實等作業,移栽機所過之處,一行行番茄幼苗整齊排列在地裡。“我們計劃種植加工番茄3200多畝,全部都簽了訂單,這11台移栽機每天的移栽量可以抵300多個人工,而且成活率還高。”合作社負責人楊紅貴說。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高台縣堅持用工業化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做足“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文章,不斷壯大優勢産業叢集,做靓農産品品牌,不斷壯大現代農業産業鍊。今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32.46萬畝;現代農業産業園區通過省級認定,蔬菜、制種等主導産業達41萬畝,精品辣椒、設施西瓜等優勢産業達8萬畝,蜜瓜、葡萄、人參果等特色産業達1萬畝;培育“甘味”農産品品牌13個,建立省級以上著名商标8個,省級名牌産品2個,中國馳名商标1個;累計認證“三品一标”農産品91個,4個農産品獲得國家地理标志認證。

“密碼四”:深化改革增後勁

宣化鎮王馬灣村借助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的“東風”,在原特色谷物加工坊基礎上經過裝置添置、廠房拓建、更新改造,成立了集原糧收購、精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于一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全資持股的公司,生産的強筋小麥、黑小麥、荞麥、玉米等雜糧谷物面市後,受到周邊群衆青睐,也讓村集體有了穩定的增收管道。“今年,我們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突破50萬元。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給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來了希望。”王馬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幸福信心滿懷地說。

該縣把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作為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按照“黨建引領、村企共建,試點先行、示範帶動,機制創新、品牌賦能,産業振興、共同富裕”原則,鼓勵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引入現代企業制度,因鎮制宜、因村施策,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緻富,推動産業發展,探索形成了“村集體全資公司+資本”等6種發展模式,全縣村集體公司實作收入1239.5萬元。今年,在宣化鎮王馬灣村、巷道鎮東聯村市級試點的基礎上,新增黑泉鎮鎮級母公司和駱駝城村、羅城村等10個市級示範點。

同時,堅持以點帶面,持續推行“一戶一塊田”和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改革,選擇耕地連片集中、機械化水準高、農田基礎設施完備的宣化鎮利号村、利豐村作為示範試點,創新開展全托式包幹、菜單式點單的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引領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讓農民當上“田掌櫃”,為鄉村産業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