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會代替異性伴侶?AI,可能沖擊婚姻制度

作者:舒山有鹿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

人工智能,會代替異性伴侶?AI,可能沖擊婚姻制度

01

在《世界博覽 2019年14期》中,有這麼一個觀點:研究機器人曆史的學者們發現,千百年來,人類不斷追尋的自動裝置有三個基本用途:勞作、性和娛樂。

人類之是以研究機器人、人工智能,就是為了大生産勞作,性需求的滿足,以及更豐富的娛樂生活。

随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掃地機器人逐漸取代了清潔工,無人駕駛的快遞車逐漸取代了快遞小哥,智能化流水線逐漸取代了工廠的勞工......這就是大生産勞作。

至于豐富的娛樂生活,那就更顯而易見了,chatgpt的出現,突破了人類對于人工智能的認知。各種AI 逐漸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讓人們享受到一定的樂趣。

當然,人們隻對一個方面不了解,所謂“性”的滿足,也真的能通過人工智能實作嗎?從當下的發展速度來看,極有可能。

人工智能,會代替異性伴侶?AI,可能沖擊婚姻制度

02

在古羅馬時期,著名詩人奧維德就寫了一本書,名為《變形記》。

《變形記》中記錄着一個故事: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雕刻家。但是,他這人有個特點,那就是厭惡現實中的女人。

由于他精于雕刻,是以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象牙雕刻了自己的“夢中女神”,并給毫無生命的雕像取名為“伽拉忒亞”。

望着雕像,他産生了濃烈的欲望,不僅給雕像送鮮花,穿上美麗的衣服,還抱着雕像說情話。在他眼中,這雕像,就是他此生唯一的另一半。

古希臘愛神阿芙洛狄蒂被皮格馬利翁的真誠所感動,就賦予了雕像生命,讓他可以跟有生命的伽拉忒亞相伴相守,度過了極其幸福、完美的一生。

後來,人們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一詞,來形容一個人隻要對藝術對象有着執着的追求精神,便會發生藝術感應。

皮格馬利翁對于雕像的感情,像不像當下的人們,對于人工智能伴侶的期待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人工智能,會代替異性伴侶?AI,可能沖擊婚姻制度

03

在今時今日,生育率極低的發達國家,比如日本,出現了一種情況:沉溺于二次元世界的男女們,雖然不結婚,但他們把某個自己喜歡的角色,當成終身喜愛的對象。

人們不了解,為什麼某些人的癖好那麼奇怪,會把雕像、矽膠或者二次元的虛幻人物,當成人生的另一半呢?

這就跟人們的需求有關了。随着物質和科技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現實中有缺陷的伴侶,而追求内心深處的完美對象。這完美對象,基本是不存在的。

比如說,女孩希望男孩有權有勢夠專一,霸道總裁愛上我,這是小說中的人物。男孩希望女孩人美心善夠忠誠,膚白貌美又單純,這也是幻想中的人物。

雖然這些幻想中的人物,依舊虛無缥缈,但人類會通過各種的手段,讓其成為現實。而人工智能,恰恰就有這種可能。

也就是說,随着人工智能的發展,科幻片當中的人與AI相愛,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刻,成為現實。

人工智能,會代替異性伴侶?AI,可能沖擊婚姻制度

04

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就是“人造子宮”,人類可以通過模拟哺乳動物子宮和卵生動物卵的條件,使受精卵在人造環境下發育,進而擺脫對母體的需求。

這個新聞一出現,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人都疑惑,既然可以通過科技來繁衍生命,那結婚生子,不就沒有意義了嗎?

除了“人造子宮”的問題,還有當下談到的“chatgpt”的問題。

chatgpt,中文名是聊天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可以跟你聊天,回答你任何問題的人工智能。

這人工智能的學習速度,不是人類可以比拟的。就跟《流浪地球》中的“MOSS”一樣,哪怕人類不管它,它也能自動學習,自動進化,強大到通過資料來把握人性心理,預測未來。

誰也不知道未來的人工智能是否會發展成這個樣子,我們隻知道,當下的人們,正對人工智能有着諸多的想法和需求。

人工智能,會代替異性伴侶?AI,可能沖擊婚姻制度

05

無論是《變形記》中的皮格馬利翁,還是某些年輕男女把二次元角色當另一半,抑或是人造子宮,聊天機器人,都說明了一點,人們對于“完美異性”有着特殊的追求。

現代的年輕人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難道他們就沒有對于“完美伴侶”的追求嗎,難道他們就沒有欲望嗎?

也許,不是他們沒有追求,也不是他們沒有欲望,而是他們找不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另一半。這個時候,逐漸人性化的AI,是不是就可以彌補他們内心的缺憾呢?

答案,誰也不知道。如果真有這一天,人工智能可以跟人類一樣,有真情實感,以及真實的觸感,我想,當下的婚姻制度,必然會受到沖擊。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