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作者:卡密的密

“4歲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身體骨折無生命危險”當我看到這個熱搜時,我的第一感覺是同情,同情這個孩子所承受的痛苦,第二感覺是慶幸,慶幸他的大難不死。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但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樣一條本該是和“兒童安全教育”相關的新聞,居然發着發着就又和“動畫”扯上了關系,甚至部分媒體公然在标題上打了這麼幾個字“模仿卡通片情節,暫無生命危險!”,擺明了就是将此次事件轉嫁到“動畫”上。

雖然我目前還沒看到哪家新聞媒體有發出,關于孩子模仿動畫跳樓的相關證據,甚至連家長的采訪也沒有,隻提到一個所謂的“知情人”。好吧,我就當這個知情人是确實存在并且可靠的,就當這個孩子是真的模仿動畫才從26樓跳下的吧,但我想說,為啥隻提“模仿動畫”,卻全然不提家長教育不當呢?為什麼出現類似的事情,最後背鍋的都是動畫呢?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說實在的,這個4歲兒童,确實做了我小時候想做卻不敢做的一件事情。我想絕對不是我一個人有過這種想法。阻止我這麼做的原因,除了生物本能的恐懼之外,最大的原因,是我的家長反複告訴我,電視劇裡的情節都是假的,是不能模仿的。下雨天也讓年幼的我嘗試過,傘被吹就會翻起來,是兜不住風的。并且也不會給我模仿的機會,别說26樓了,上個陽台扶手較低的兩層樓,家長就要跟着。

而我小時候想用傘當降落傘,依稀記得是因為看了星爺的百變星君,就算以我現在的閱片量,一下子也僅僅隻能想到以“裝B”為主線的坂本有類似的情節,而類似的情節我認為出現得更多的也絕對是影視劇中,因為動畫裡傘這玩意兒本來也不太重要。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在我看來,釀成如此悲劇,最大的原因, 就是“典型的教育缺失”,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當年,其實要早熟太多了,一個正常智力的孩子是可以了解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的。小嬰兒舉高高摔倒後都明白,不要往高處走,我不信一個四歲孩子站那麼高會沒感覺。能做到模仿動畫情節,用傘當降落傘,恐怕這位孩子的家長,平時就根本沒有告訴小孩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就别提更深層次的教育問題了。要麼就是太放養,要麼就是太溺愛,家長不去正确引導自己的孩子不要做危險的事情也就罷了,為啥在26樓,不裝防盜網的情況下,還要讓孩子獨處呢?

我尋思着,我小時候看貓和老鼠這麼多,也沒學會用褲裆劈樹啊?小時候看哪吒鬧海,也沒學會一言不合就抹脖子啊?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說實在的,現在少部分家長總喜歡把孩子犯錯,歸咎于動漫、遊戲、手機。他們不會去想是不是他們自己的問題,有沒有給予孩子正确的引導和教育。說白了,但凡家長願意多抽時間來陪孩子玩耍,一起看動畫,孩子又怎麼可能沉迷于動漫、遊戲、手機呢?那些和家長互動的活動參與不了,孩子可不就隻能玩這些不需要大人參與的項目了。

不能給到孩子足夠的陪伴和教育,反而将孩子學壞的原因,甩鍋給這些“家長”的替代品,說難聽點,這就是又當又立。卡通片不是你教育失敗的理由,手機也不是你教育失敗的理由,電視依然不是教育失敗的理由,能把孩子變成這樣的,永遠隻有作為家長的你自己。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而部分帶節奏的無良媒體更是可惡,以往但凡網上發個視訊,有人家裡有寵物沒有封陽台,網友自己都能發現并且自發在評論區提醒。媒體倒好,陽台不封,孩子掉下去,不去提封不封窗戶的問題,反而怪起了卡通片?

就是因為部分家長的舉報和無良媒體的帶節奏,又太多太多的動畫因為這些“莫須有的原因”慘遭封禁了,國外的就不細說了,現如今新番的“先審後播”,估計多少也有家長舉報的因素所在。畢竟在這一制度實行前,那20部被下架的卡通片單可是連“迪迦奧特曼”和“寶可夢”都沒放過。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而十年前,赫赫有名的“烤羊事件”更是險些葬送了《喜羊羊》這個經典IP。時至今日,提及喜羊羊,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家長,還是認為小孩子被别人綁在樹上燒,就是因為模仿了喜羊羊。卻全然不知,當年的那個事件,喜羊羊的版權方原創動力是勝訴的,隻是出于人道主義和社會公益給予了上訴人冉冉和浩浩人民币85萬元。

原創動力可憐孩子,給了他們85萬元,卻被無良媒體造謠成了輸了官司才被迫賠錢,導緻喜羊羊風評被害,甚至風格大改。灰太狼和喜羊羊成為朋友,雖然後續喜羊羊新系列依舊精彩,但總覺得少了最初那種感覺。本可以成為《貓和老鼠》那樣的類型片,卻被迫進化成現在這樣冒險、運動、科幻全方位發展的樣子,《喜羊羊》确實挺過來了,但更多的中國動畫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後續,成為咱們國漫粉的意難平。比如若森《畫江湖》系列中的《靈主》,比如當年紅極一時卻被迫轉變風格的《虹貓藍兔》。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現在的國産電視動畫,已經看不到什麼血腥畫面了,甚至已經不會出現關于“死”的畫面了,孩子們被保護得過于好了,對這個世界的敬畏之心也就沒了。與其這樣,我覺得倒不如回到那個野蠻生長的時代,讓小孩知道人被殺就會死,恐怕多少也能讓部分熊孩子做傻事的時候多多掂量一下。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當然,我這個視訊并不是想探讨家長對于動畫的影響,畢竟“思想”這個東西是根深蒂固的,也不是我一個小小UP主,幾句話可以改變的。我痛恨的是,總是喜歡挑起動畫和社會主流群體對立的部分媒體。他們難道不知道這些事件背後,真正應該追責的是誰嗎?我想他們絕對知道,隻是在報道新聞的時候選擇了流量最多的寫法。曲解、誇張、強行聯系,這樣的套路運用,可謂渾然天成。熱度有了,後續即便有人澄清洗白,也不會有人去關注了。畢竟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一家這麼寫,後續跟進的媒體直接複制粘貼,畢竟流量不能讓你一家媒體吃,最後受傷的隻會是背鍋的“動畫、遊戲”等等。我隻想說,既然小孩是因為撐了傘才幸免于難,我作為一個動漫自媒體,按照這些媒體的套路,是否能寫成是動畫救了他一命,撐傘才讓小孩大難不死呢?

熊孩子把雨傘當降落傘從26樓跳下:模仿動畫情節?這鍋該背嗎?

萬幸的是,此次事件目前還沒明确說是模仿哪一部動畫,否則那部被牽連的動畫,大機率也免不了被下架整改的最終歸宿。哎~國産電視動畫的處境已經很難了,求求媒體給條活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