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基礎紮實的同學應該會記得 ( 枯燥又有用的基礎 ):
1 .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是有若幹個結點 ( node )和連接配接這些結點的鍊路 ( link ) 組成的 .
2 . 互連網 ( internet ) 網絡之間還可以通過 路由器 互連起來 ,構成了一個覆寫範圍更大的計算機網絡,這就是互連網. 也稱為網絡的網絡
3 . 主機 ( host ) 和網絡相連的計算機稱為主機.
4 . 網絡與互連網 網絡把很多計算機連接配接在一起,而互連網把很多網絡通過路由器 連接配接在一起 .
5 . 互連網 ( internet ) 與網際網路 ( Internet ) 的差別 互連網 ( internet )是一個通用名詞,泛指由多個計算機互連而成的計算機網絡,不一定采用TCP/IP協定 ;網際網路 ( Internet ) 又叫網際網路,是一個專用名詞,專指目前全球最大的,開放的,由衆多網絡連接配接而成的特定互連網,它采用TCP/IP協定族作為通信規則.
6 .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ISP 又叫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它可以從網際網路管理機構申請到很多IP 位址,并且擁有通信線路以及路由裝置,大ISP比如中國電信.我們一般通過ISP擷取IP位址連接配接網際網路.有主幹ISP(如中國電信),地區ISP(如廣東電信)以及本地ISP(如廣州電信或者某某大學校園網).
7 . 網際網路交換點 ( Internet eXchange Point ) 一般由一個或者多個網絡交換機組成,它的作用就是允許兩個網絡直接相連并交換分組,而不需要再通過第三個網絡( 比如這兩個網絡的主幹ISP)來轉發分組.

8 . 網際網路的組成 :
- 邊緣部分 : 由所有連接配接在網際網路上的主機組成.這些主機又稱為端系統,邊緣部分的端系統直接的通信可以分為兩大類: 客戶-伺服器方式 ( C/S ) 對等方式 ( P2P ) .
-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的網絡和連接配接這些網絡的路由器組成 ,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
9 . 路由器 路由器其實是一種專用計算機,但是不叫做主機,它是實作分組交換的關鍵元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路由器會把接收到的分組存儲在存儲器(記憶體)而不是磁盤中,保證了高效率.
10 . 首部(header) 一些必要的控制資訊組成的.
11 . 分組(packet) 由首部 和資料段 組成.
12 . 封包( message ) 通常我們把要發送的的整塊資料稱為一個封包 ,也叫包.
13 . 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采用存儲轉發技術,把一個封包劃分為幾個分組之後在進行傳送 . 就是說 , 一個封包被分成n個分組, 每一個分組由一個首部和一段資料組成 ,其中分組的首部包含了目的位址和源位址等重要的控制資訊,是以每一個分組都可以獨立的選擇傳輸路徑,并被正确地傳遞到終點
14 . 計算機網絡的類别 :
- 按作用分為
- 廣域網WAN,也稱遠端網,是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
- 城域網MAN
- 區域網路LAN ,比如校園網,企業網
- 個人區域網PAN ,無線個人區域網
- 按使用者分為
- 公用網
- 專用網
15 . 計算機網絡的性能 :
- 速率 ( 計算機網絡中的速率是指資料率,比特率 ) : 1 bit ( 比特 )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0 或者 1, 是以速率的機關是 bit/s ,或者b/s; 注意 , 通常情況下用大寫字母表示機關 , 1K=2^10 =1024 , 小寫的k 表示k=1000=10^3 ,要注意區分 .
- 帶寬 : 在計算機網絡中 ,帶寬用來表示某通道傳送資料的能力,即在機關時間内網絡中的某信道能通過的”最高資料率”, 帶寬機關是資料率的機關bit/s .
- 吞吐量 : 表示機關時間内通過某個網絡(或者信道,接口)的實際資料量 .
- 時延 ( 延遲 ,遲延 ) : 指資料(一個封包或者分組,甚至是比特) 從網絡(或者鍊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需要的時間 . 包括 :
- 發送時延 ( 傳輸時延 ) : 是主機或者路由器發送資料幀所需的時間 .發送時延 = 資料幀長度(bit) / 發送速率(bit/s)
- 傳播時延 : 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距離要花費的時間 , 傳播時延 = 信道長度(m) / 電磁波在信道的傳播速率 (m/s)
- 處理時延 : 主機或者路由器處理分組花費的時間
-
排隊時延 : 分組進入路由器要在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
總時延 = + 處理時延 + 排隊時延 +發送時延 + 傳播時延
9 .時延帶寬積 : 傳播時延 * 帶寬
10 . 往返時間RTT : 是指發送确認資訊的時間 . 比如A向B發送了資料 , B 收到之後再向A發送一段可以忽略長度的資料需要的時間 .
16 . 網絡協定 為進行網絡中的資料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标準或者約定稱為網絡協定,由三部分組成 : 文法 ,語義以及同步 .
17 .五層協定 理論上分為應用層 , 運輸層 , 網絡層 , 資料鍊路層 ,實體層 五層. 但是實際上應用的是TCP/IP四層體系結構,即應用層 , 運輸層 ,網際層 , 網絡接口層 .
18 . 應用層 :
任務 : 通過應用程序的互動來完成特定網絡應用 .
運用的協定 : DNS協定 , HTTP 協定 , SMTP協定 等等 .
我們把應用層互動的資料單元稱為封包(message)
19 .運輸層 :
任務 : 負責向兩台主機中程序之間的通信提供通用的資料傳輸服務 .
運用的協定 :
1 .傳輸控制協定TCP : 提供面向連接配接的,可靠的資料傳輸服務 ,其資料傳輸 的機關是 封包段 ( segment )
2 .使用者資料報協定UDP : 提供無連接配接的,盡最大努力的資料傳輸服務 ( 不保證資料傳輸的可靠性 ) , 其傳輸的機關是 使用者資料報
應用程序利用該服務傳送應用層封包
20 . 網絡層 :
任務 : 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不同主機提供 通信服務 ,在發送資料時 ,網絡層把運輸層産生的封包段或者使用者資料報封裝成分組進行傳送 .
運用的協定 : IP 協定
21 .資料鍊路層 :
任務 : 在兩個相鄰結點之間傳送資料時,資料鍊路層将網絡層交下來的IP資料報(就是分組)組裝成 幀 ,在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鍊路上傳送幀 ,每一幀包括資料和必要的控制資訊 . 資料鍊路層不僅檢車資料是否出錯 ,還會糾正錯誤 ,出錯或者丢棄或者糾正.
22 . 實體層 :
在實體層上傳送的資料的機關是 比特 bit , 實體層下面還有一個實體媒體層 , 和實體媒體 ( 電纜,雙絞線 ) 有關 .
計算機網絡的概述就到這裡了, 都是一些基本概念 , 下面的部落格将會詳細介紹這五層的每一層 .
轉載标明出處 : 人面不知何處去-的部落格 https://blog.csdn.net/baidu_3473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