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重塑教育行業,「轉型、協同、共生」成為未來教育三要義

作者:多鲸資本
AI重塑教育行業,「轉型、協同、共生」成為未來教育三要義

2023 年,技術和轉型成為教育行業關鍵詞。如何在聚焦與開放中找到增效路徑?AI 如何影響教育行業?就業季來臨,求職還是考研?機構如何利用 AI 助力個體就業與求變?政策風向來臨,企業不僅要積極拓展教育新業務、完善生态圈,更要注重突破傳統教育模式,實作教育資源普惠性,為國家輸送培養創新型人才。

5 月 25 日下午,由騰訊雲、騰訊教育、多鲸聯合主辦的「發現教育新勢力」第三期論壇線上上舉辦。第三期論壇上,四位來自職業教育、金融财會教育、教育服務商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商業領袖和創新精英帶來主題演講,分别有:樸新教育科技集團首席财務官王鵬、文都教育大學事業部總經理王宇非、會計樂 CEO 秦莉雯、方直科技智能教育負責人鄧國華,四位嘉賓齊聚雲端,共同找尋教育産業發展的多種可能,探讨教育産值增長新方向。

AI重塑教育行業,「轉型、協同、共生」成為未來教育三要義

疫情陰霾初散,全國經濟正在經曆緩慢恢複期。與此同時,自 Open AI 公司推出 ChatGPT 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以來,全球各大科技巨頭如Google、阿裡巴巴、百度和科大訊飛等也紛紛釋出大模型應用,人工智能水準取得了顯著進步。這對教育行業及人才培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要求,但從長遠來看,在 AI 科技加持之下,會誕生一批更高品質的工作崗位和從業賽道。

王鵬強調,在生産力不斷突破、生産工具發生重大轉變時,各行各業都會受到一定的沖擊,但風暴來臨時,也意味着會有更多的機會和商業價值浮出水面。是以,瞄準教育風向,抓住投資先機,是謀求未來發展的必要鋪墊。

樸新教育觀察到,首先在留學方面,我國學子的海外留學需求強勢反彈,恢複甚至超過了疫情前的水準。以英聯邦國家作為首選留學目的地的需求明顯增長。其次,留學年齡段趨于年輕化,這意味着家長對于孩子海外求學的需求上漲。除了大學排名之外,家長對于大學教育能否讓孩子實作眼界開拓、技術訓練、學習能力培養以及文化融入同樣提出要求,重視高品質教學,是以會更早地謀篇布局。最後在疫情沖擊餘波之下,家庭開始更多考慮留學成本效益,東南亞和日本等地學校也開始收到更多留學申請。總體而言,國際留學教育正在迎來強勁複蘇,高成本效益的規劃和選擇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職業規劃支撐。

而在美術聯考方面,随着考試形式和錄取規則的變化,美術教育需求也同樣呈現增長态勢。全國多數省份美術考生人數持續上漲,平均漲幅達到 10%。去年以來,樸新教育開始跟一些美術類的專業院校和職業中專合作建設職高美術高中,在越來越高的文化課成績要求之下,以期為學生提供三年文化課的基礎。另外,樸新教育緻力于把美術教育訓練升格為「美術教育」,從學生的美育素養、文化水準和職業認知多個層面進行育人,強化學生未來競争力。

「生産力突破與失業浪潮」這個古老的命題,在 ChatGPT 出現之後,再一次前所未有地對人類發起了挑戰,人工智能在各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王鵬認為,AI 新時代,人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駕馭與指令人工智能,以及如何在與機器的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就需要在當今的教育模式中,植入與機器協作共生的思維,以工具思維創造全新價值。這既是一次深刻的行業變革,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從資料來看,計算機以及相關專業熱度居高不下,商業、管理、健康醫療、旅遊與酒店等專業成為熱門。然而,像工程學、會計金融、人文學和教育學等專業則逐漸趨冷,在未來,甚至面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風險。王鵬認為,盡管一些學科所傳授的技能會被機器取代,而溝通與對話仍然是人的專利。在商業與管理領域,人機合作、人機互動部分仍具有巨大的價值,是無法完全用機器剔除的。機構在教育訓練過程中,應當将學生與最前沿的 AI 科技銜接引導,對于原本專業的學習模式進行疊代和更新。

面對所謂的「失業恐慌」,王鵬強調,人們需要對當下需求持以清醒認識,學會掌握人機互動基本技能,并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進行回報和調整,形成價值閉環。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隻有具備工具思維,掌握與機器共生的能力,與之協作創造價值,才能在市場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AI重塑教育行業,「轉型、協同、共生」成為未來教育三要義

文都教育科技集團是專注于為 Y12 人群(指18歲到30歲的青年)提供就業和職業技能提升的專業化智慧教育平台。從全局教育發展戰略角度開看,大學生升學、職業技能教育訓練以及公職教育訓練及是文都在職教業務中的一大塊版圖。王宇非分别從行業基本面、業務産品等角度進行了探讨和分享。

行業基本面方面,從國家總體發展教育的戰略布局來看,職業教育前景廣闊。近年來,國家推出多個政策,鼓勵發展多層次、多元化的職業教育和辦學,并肯定、支援和鼓勵教育機構在職教領域的推動作用。受到政策鼓勵、終身學習理念和資本支援等有利因素推動,職業教育訓練市場正處于黃金發展階段。據預測,2022 年職業教育訓練市場規模可能高達2744億元,到 2025 年将攀升至 4855 億元,年增長率可能超過 25%。

而在細分市場方面,王宇非表示,考研教育訓練業務随着曆年報考人數不斷擴張。預計在 2023 年到 2025 年期間,考研報名人數将從 474 萬人增加至 600 多萬人。這表明,考研教育訓練市場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随着考研競争的加劇,求職市場上高學曆的競争力也将提高。

公務員考試教育訓練是文都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另一重要細分市場。在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和就業難等因素影響下,市場将持續驅動學生奔赴「考公考編潮」。預計在 2023 年到 2025 年期間,公務員考試教育訓練市場将從 371 億元增長至近 500 億元。到 2025 年,省級考試教育訓練市場将達到 260 億元,而事業機關教育訓練市場規模将增至 160 億元。

在業務産品方面,據王宇非表示,目前文都教育産品生态已經實作了矩陣式發展,圍繞深化研發流量核心産品以及補充性戰略産品,建構實作多元化的産品矩陣,并推動促進各産品間的協同發展。而在産品形式上,公司也在逐漸完善線上産品、線下産品及全管道産品矩陣,搭建成熟的營銷、服務産品體系。

考研業務方面,文都教育根據積累的二十餘年豐富的考研輔導資料和課程内容,已經在整體上建構了「 三體一圖 」,包括能力體系、課程體系、教育訓練體系以及知識圖譜,目标是幫助學生用更少的時間、更好的方法來擷取更高的分數。課程教學科目不僅覆寫了英語、政治、數學等核心公共課,還包括了 13 大學科門類的幾乎全部專業方向。

而對于公職教育訓練業務,文都教育專注于公職類考試的教育訓練,包括公務員考試、教師資格證、建築類等領域,授課形式同樣豐富多元。

據了解,文都教育以考研項目為依托,持續孵化職業教育訓練,包括校企合作、留學類業務和專升本教育訓練,建構職業教育的生态鍊。現有的教育訓練業務涵蓋了IT、醫考、法考等多種技能資格證書,關聯了多個子品牌,并已與國内衆多高校簽署協定,開展了具體的校企合作業務模式。

王宇非介紹,文都教育以考研業務教育訓練為起點,重點推進市場布局、品牌建設組織優化,借鑒 OMO 課程模式,幫助集團做好公職、職業技能、專升本、留學、就業等業務教育訓練。同時,還将繼續以Z時代人群為核心,從大班授課到小班授課,從上課到服務,從單一教學到多元化客戶觸達,針對 Y12 人群的需求調研等進行多方面的服務更新。

AI重塑教育行業,「轉型、協同、共生」成為未來教育三要義

會計樂是鑄遠數科旗下财稅服務綜合體,主要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财稅服務,為财務人提供系統的職業成長服務。專家團隊依托于廈門大學金融學、會計學專家團隊,十幾餘年專注于提供優質财稅服務。

秦莉雯介紹,差別于一般向的财務教育訓練,會計樂基于多年業務基礎和人才培養觀察,搭建了完善的生态産品體系。會計樂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财稅服務。無論是初創公司在創業初期需要的代理記賬服務,還是在經營過程中的賬務外包,或者是在成長壯大後對合規财稅籌劃的需求,甚至到了需要全面的财稅專案服務以及最後的 IPO 上市服務,會計樂都會針對不同需求設計專屬的适配性服務流程,為處于每個發展階段上的企業都提供專業的第三方服務,讓企業的财稅工作得到全方位的支援。

而在職業教育領域,會計樂深知财務教育銜接校企、助力學生走向社會崗位中發揮的重要性,是以也針對此開展了财務教育教育訓練工作。會計樂提供兩種類型的教育訓練:一種是面向财務人員的專業證書教育訓練,包括初級、中級、進階注會,稅務師等;另一種是實操技能教育訓練,幫助财務人員在進入工作崗位後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進步。

秦莉雯分享了會計樂的業績增長公式,「 流量×轉化×客單價×口碑=财稅行業業績增長 」。會計樂基于這個增長公式,打通了營銷推廣、課程教學、産品傳遞等多個環節,通過打造高口碑的線下服務中心,引導流量,提高轉化率,提升客單價,成功推動業績持續增長。

秦莉雯認為,當今财稅行業存在三個痛點:獲客難、轉化下降、專業提升有限。獲客是流量問題,需要打開流量之門;轉化問題需要注重産品,給客戶更多的價值展現;專業提升則需要更好的人才培養方法和标準化産品。

2022 年,在總部技術支援和廈大專業團隊支援下,會計樂啟動了千城千店計劃。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會計樂都設有聯營,根據總部提供的流量、産品體系和日常服務,共同實作生态轉型發展。秦莉雯表示,2023 年,會計樂仍将堅持以服務為中心,不斷完善産品生态,為代理記賬機構提供業績增長解決方案。

AI重塑教育行業,「轉型、協同、共生」成為未來教育三要義

方直科技是國内領先的優質教育資源服務提供商。方直教育依靠在教育行業二十年深耕,與人教社等國内頭部的出版機構有長期合作,擁有豐富的中國小全學段、多學科、多版本的優質教學資源。此外,方直科技還大力投資研究 AI 技術及教學領域的應用。

鄧國華認為,要讨論如何借助新興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技術賦能教育發展,首先要探讨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本身複雜且多元,對于教育的解析可以從知識傳播、人與内容的關系等多角度入手。但在更深入的層面上,教育關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鄧國華強調,運用科技賦能教育的目的在于讓教育變得更高效,更美好。他分享了自己的經曆:他國中時實體成績很好,但是到了高中,成績卻大不如前,主要是因為他與實體老師的關系不佳。古人有言,「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表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重大影響。是以,如何利用科技去賦能教育,排除一些人為幹擾,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對教育數字化的重視程度依然很高。鄧國華認為,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确:人工智能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式。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資料、算法和計算力。企業家應在數字化戰略行動的架構内,全面觀察和考慮教育産業的發展。

政策和技術是改變整個教育行業的兩大重要因素。盡管有很多如 ChatGPT 等新興技術不斷湧現,核心的改變仍然在于改變教育中人與内容的關系,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領域,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改變教育的元素。

鄧國華分享了一個例子。當孩子問他北極熊的叫聲是什麼,他告訴孩子可以使用搜尋引擎。「然而,技術回應了人的想象力。」現在,孩子可以為喜歡的國文老師建立一個數字分身,然後讓這個數字分身帶着孩子去虛拟的北極,體驗北極的風光和生态系統。在此過程中,孩子可以随時向數字分身的老師提問,這是「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的現代解讀。

教育有三大核心因素:第一是老師,第二是内容,第三是教育場景。盡管「場景」一詞比較抽象,但是實際上,學校、家庭以及其他地點,一切能進行學習的地方及是教育場景。古代的篝火旁講故事,小夥伴們一起找水源,甚至在洞穴裡反思,都是教育的場景。AI 和虛拟現實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場景的逼真性和互動性。方直科技已經打造了一個可以讓學生和人工智能互動的環境,并希冀通過技術工具真正推動教育行業變革。

而在教師應用方面,鄧國華提到,方直科技在考慮如何利用AI技術為教師減負。批改作業、備課、制作課件、制作微課等事項都需要老師親力親為。但是随着 AI 的發展,數字化教學可以幫助老師減輕負擔,比如利用AIGC可以幫助教師制作教案、課件以及精品課的制作。

方直科技已經和衆多學校建立了合作,其中合作中最為典型的案例,便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中的一種具體應用——數字分身。這個概念是通過快速拍攝和深度學習技術來複制老師的形象、聲音和動作,進而建立數字化的教師形象。這個技術在虛拟教學場景中及其有用,比如在北極或喜馬拉雅等特定地點進行地理教學,能給學生帶來更豐富、更生動的學習體驗。

同時,鄧國華也談到,數字化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效果和隐私保護」也是亟需行業共同探讨解決的問題。在教學效果方面,數字分身技術可以幫助老師以更生動的方式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但是,如果老師本身的教學品質不高,那麼數字分身也無法彌補這一點。是以,教育技術需要與優秀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效果。

在隐私保護方面,數字分身技術确實可能引發一些問題。例如,老師可能擔心他們的言論被錯誤地記錄或被學生舉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整個流程中進行嚴格的稽核,確定所有的文本和音頻都符合相關的隐私政策。此外,還需要提供适當的技術和政策,以確定老師的言論不會被濫用或錯誤地解釋。總的來說,這兩個問題都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合适的政策來解決,以保證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既有效又安全。

目前,方直科技正在與更多學校達成合作,并将以數字化實訓為服務重點,打造數字化産業的複合型人才。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未來數字化崗位的需求,提高就業保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