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各國經濟惡化程度對比,有糧有礦有資源國家堪為上上簽持有者
當今世界,能夠無懼美聯儲加息的國家少之又少,他們的優勢是均為資源順差大國。無論美元再怎麼超發、信用再怎麼稀釋、美元再怎麼環流割韭菜,隻要石油天然氣煤鐵銅等礦産資源随之加價,因為是剛需,全球一樣會哄搶。一到了經濟危機,等潮水退去後,有礦有糧有資源的國家是相對最能扛的。
哈薩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印尼,馬來西亞,澳洲,加拿大,巴西,委内瑞拉,玻利維亞,這些上遊原料的供應國,相比其他國家,面對美聯儲加息,要相對輕松一些。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一衆工業國,典型代表國家為日本,南韓,印度,土耳其。其境況不容樂觀,自身不是礦産能源大戶,能源無法自給自足,需依賴進口,辛苦制造出來的商品換來美元後,還得靠支付美元進口得來原材料,一進一出承受了美元雙重壓迫,演繹了完整美元收割周期。
既沒有完備工業,也沒有充足資源,還能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基本都集中在東南亞。菲律賓,越南,泰國,新加坡。這些以一定制造業基礎、資源相對匮乏、能源無法自給自足的國家,在和平穩定的年代創造了大量GDP。因有東南亞的貿易自由化協定,人口結構年輕,大國産業轉移和資本投資等,逆境中反而抗跌。但普遍的問題是隻要用美元來計價,人均GDP不斷下跌的事實赫然呈現。
美國憑借軍工、美元、能源和晶片四大優勢,穩坐于莊家位置,無可撼動。當下中國處于保出口,擴内需,努力尋求轉型更新的陣痛中。整體而言,未來中國的外匯存底會按計劃一步步減少,換成石油天然氣、糧食貴金屬等實物儲備,增強人民币在國際結算的地位。隻要堅持到美聯儲的加息周期結束,人民币會迎來新開始,到時候會邁向一個相對緩慢但穩定的升值道路。
分享點亮生活,歡迎加關注,感謝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