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讀懂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熟度如何評價?

作者:飛算科技

目前,國内外廣泛應用着多種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

任何項目或變革過程都需要具備可評價性,才能有效地進行管理和優化。數字化轉型也不例外,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來可靠地衡量其成熟度水準。

一般情況下,科學的評估方法使用包括多個方面和等級的能力評估模型進行具體展示。

目前,國内外均有衆多系統性的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這些模型包括通用的企業評估模型和針對特定類型企業或行業設計的評估模型。

就第一種而言,典型的模型包括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內建(CMMI)、資料管理成熟度模型(DMM)、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等。

一些代表性的模型如下:IDC和思科合作開發的中小企業完全數字化成熟度模型、華為提出的開放數字化成熟度模型、工商銀行的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能力架構及成熟度評價方法、德勤制定的零售企業數字化成熟度模型,以及工信部設立的制造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水準評測名額等。

一文讀懂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熟度如何評價?

下面将主要介紹适用于各種企業的成熟度評價模型。

一、CMM

CMM是CapabilityMaturityModel的簡稱,有時也被稱為SW-CMM。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評估軟體外包公司的能力,以便協助提升軟體品質。

CMM是指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由美國卡内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在1987年成功開發的。雖然名為成熟度模型,但主要用于評估軟體企業的能力成熟度。

CMM的目标是協助軟體企業有效地管理和改進軟體工程,以便更高效地開發高品質的軟體産品。

CMM(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定義了五個不同的成熟度等級,分别是初始級、可重複級、已定義級、管理級和優化級。下面是各級别的具體含義:

1.初始級:組織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尚未建立一緻的方法或标準,工作主要依賴個人經驗和技能。

2.可重複級:組織已開始建立一套基本的軟體開發過程,使得項目的執行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重複。

3.已定義級:組織已經制定了一套詳細的軟體開發過程,并且這些過程在組織内得到了廣泛的了解和采用。

4.管理級:組織已經實作了對軟體開發過程的定量管理和控制,能夠預測和控制項目的進展和結果。

5.優化級:組織在軟體開發過程中不斷進行改進和優化,通過對過程和項目的評估和分析,提高效率和品質,并不斷适應變化的需求和技術。

起始階段:企業的軟體項目通常處于混亂狀态,在項目進行中往往會放棄最初的計劃。

目前活動管理存在規範性不足和管理體系不健全的問題。

項目開發的成效常常存在波動,這一波動往往與項目負責人的經驗和能力水準有關,導緻了對項目負責人的過度依賴。

重複性(Repeatable):

我們已經對管理進行了系統化的規範,制定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和規定,進而使得管理工作更加有組織、高效。

在完成初步标準化後,開發工作就可以更準确地按照标準進行實施。

對于項目變更的實施是合法的,本項目具有基準化特征,版本穩定且可追蹤。

新項目的計劃和管理是基于過去的實踐經驗,旨在創造與之前成功項目相似的環境和條件,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定義明确級别(Defined):企業在軟體系統開發過程中,不論是技術工作或是管理工作,均已标準化和文檔化,并建立了完善的教育訓練制度和專家評審制度。

可以通過控制所有技術和管理活動,來確定項目中所有流程、職位和職責都能得到共同了解。

量化管理層次(Managed):企業已經确定了明确的産品和過程品質目标,并且可以對開發活動的生産效率和生産品質進行具體度量。

我們建立了一個過程資料庫,這樣我們就能對項目、産品和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我們可以預測過程和産品品質的趨勢,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糾正。

優化層次(Optimizing):企業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優化項目的過程中,采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來提高其效率與品質。

通過采取預防缺陷、識别薄弱環節和進行改進的措施,企業可以獲得與效率相關的重要統計資料,并通過資料分析不斷總結出最佳的業務實踐。

二、CMMI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內建)是在CMM的基礎上持續更新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新評價模型。

CMMI是一種企業能力管理工具,将各種能力成熟度模型整合在一起,形成統一的內建架構,能夠有效地解決軟體系統工程和軟體采購領域除軟體開發外的急迫需求。它是多個學科專業的有機綜合,旨在從綜合的角度出發,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援。

CMMI規定了五個不同的等級,分别是:初始級、管理級、定義級、量化管理級和優化級。成熟度越高的等級代表企業擁有更強的軟體綜合開發能力。

三、CMMI-DMM

CMMI-DMM是一種架構,用于評估和提高組織的數字化能力。該架構旨在協助組織評估及提高數字能力,以達到業務增長的目标。

此架構共設有五個成熟度級别和四十二個實踐領域,覆寫了數字化領域最重要的方面。采用CMMI-DMM架構,組織可以明确自身數字化能力和成熟度水準,找出改善機遇,進而制定針對性戰略計劃,提高數字化能力。

這個架構能夠幫助機構應對商業環境的變化并滿足客戶需求,其方法是通過評估和改善機構數字化成熟度。CMMI-DMM架構通過量化方式為機構提供評估其數字化成熟度的方法,進而使機構能夠識别自身的缺陷,制定計劃,并改善數字化能力。

DMM(DataManagementMaturityModel,資料管理成熟度模型)是CMMI協會在2014年推出的一種評估企業資料管理成熟度并提升其水準的模型,它的目的在于協助組織提高資料管理的水準。

DMM可協助企業克服IT和業務之間的障礙。通過科學實踐指導企業按照标準化更新路徑提升資料資源管理水準的各個方面。

DMM模型運用了軟體能力成熟度內建模型(CMMI)的基本原則、結構和驗證方法,并明确界定了企業資料管理的關鍵概念和産業經驗共識。

在一些情況下,CMMI-DMM也可以被稱為DMM。

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可以考慮使用DMM,這是一款非常成熟、可信賴的管理工具。

企業可以根據其組織架構、業務特點和利益相關者情況,定制适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數字化成熟度模型,并通過DMM進行延伸。

已執行的步驟:在項目實施中,資料管理被視為一項需求,并進行了相應的管理。

管理水準(LevelofManagement):企業已經意識到資料是一項重要的企業資産,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料進行規範化管理。

可定義級(DefinedLevel)是指将資料組織成關鍵的生産要素。

可衡量性(Measurable):通過分析資料來擷取競争優勢。

優化管理(OptimizedManagement):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下,資料被視為企業生存的關鍵因素。是以,持續提升和優化資料管理是至關重要的。

四、DCMM

為了滿足數字化轉型和資料管理緊迫需求,國内推出了一種類似CMMI-DMM的通用成熟度評估模型,名為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atamanagementCapabilityMaturityModel或DCMM),具有重要影響力。

DCMM标準是在全國資訊技術标準化委員會的主導下編制的,于2018年3月15日釋出。

這個模型借鑒了國際資料管理協會(DAMA)釋出的DMBOK相關内容,并制定了中國資料管理領域的第一個國家标準(GB/T36073-2018)。

DCMM模型和CMMI-DMM很相似,都将組織資料能力成熟度分為五個重要等級,包括初始級、受管理級、穩健級、量化管理級和優化級。

與DMM相比,DCMM更适應中國數字化轉型獨有的産業發展特點,對金融、政府、零售、工業等各個領域的數字化建設和實施都具備成熟的管理方法。

DCMM将資料管理劃分為八大能力領域,涵蓋資料戰略、資料治理、資料架構、資料标準、資料品質、資料安全、資料應用以及資料生命周期,共計包含28個流程和441個評估名額。

相較于DMM而言,DCMM對内容次元的定義更加詳細和全面,且表述方式更符合國内企業管理實踐中的用語。此外,DCMM的定位層級更高,達到了國家級标準的要求。

在DCMM中,我們特别重視資料戰略和資料标準。資料戰略是組織資料管理的最高原則,能夠為組織的資料管理提供指導和方向。

資料标準是資料管理實踐中的規範,用于為組織的資料管理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南。

此外,DCMM強調了資料安全和資料應用這兩個方面的重要性。

擷取更多技術知識,請關注“飛算科技”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