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春禮院士:未來5至10年将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期

作者:AI自智體

遠望智庫預見未來 戰略前沿技術

來源:搜狐科技

5月17日,由搜狐主辦的2023搜狐科技峰會在北京盛大開幕。今年,搜狐科技峰會走入第五個年頭,峰會規格和内容再次迎來重磅更新。本屆峰會齊聚多位院士、科學家、學者和頭部企業嘉賓,共同探讨前沿科學與科技變革發展。

峰會上午,“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主席、中國科學院原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作了題為《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幾點思考》的演講。

白春禮認為,未來5-10年将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期。據預測,2030年大陸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将超過1萬億元人民币,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将達到16萬億美元,目前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他表示,人工智能是一項革命性、颠覆性的技術,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進而引發産業革命。從研發組織模式來看,人工智能需要規模化、高水準的研發平台支撐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從發展驅動力來看,應用導向非常鮮明,經濟、社會等應用需求的拉動成為主要驅動力。

對于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白春禮認為,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領域是大片“無人區”,應用系統向更加“智能”的方向演進,體系平台間的競争将成為角力焦點。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均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争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力圖在國際科技競争中掌握主導權。

白春禮表示,現階段大陸人工智能需要着力解決好三個關鍵問題:核心技術和基礎能力不強、産業發展生态不健全、高端人才嚴重不足。

為此白春禮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優勢病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二是強化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和系統布局,加快建構政産學研用的良性互動創新生态;其次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水準一流的人工智能人才隊伍;最後要加強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建設。

白春禮院士:未來5至10年将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期

白春禮,中國科學院原院長

以下為白春禮演講全文:

剛才朝陽董事局主席講話我很有感觸,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取得實體學博士不久,還沒有創辦搜狐,但是他今天仍然保持對實體學濃厚的興趣,也支援舉辦這樣的峰會,我覺得特别難得。

剛才暖場視訊當中有一段關于人工智能,剛才朝陽講話當中,提到人工智能方面最新的進展,今天對人工智能發展的幾點思考,包括學科的發展和政策建議,來跟大家一起讨論。

最近幾年來,人工智能發展日新月異,已經從科學研究領域演變為能夠深刻的改變影響各個行業的賦能體,并且作為基礎設施來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引起各個方面極大的關注,就這個方面談一點思考。

第一,關于人工智能的引領性和戰略主導地位。人工智能具有技術特征,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以及輻射帶動作用,有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當中成為具有引領和主導地位的戰略性關鍵技術。

從曆史次元來看,曆史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鮮明的特征都是圍繞人的發展和解放。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為标志,将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技術内燃機為标志,極大地超越了人的體能,滿足人類工作生活的多元需求。第三次工業革命以計算機技術網際網路為标志,實作了簡單腦力勞動的高效替代,并極大拓展了人類發展空間,将人類在更高層次,更高範圍來解放出來。第三次工業革命完成了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拓展與解放,而人工智能将實作對人類複雜智力智慧活動的模仿、替代和拓展,将人類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解放出來。

從發展的次元來看,人工智能是一項革命性的颠覆性技術,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進而研發産業革命。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重要力量,能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我們也知道,目前哪一類技術真正可以和曆次工業革命當中的先導科技相提并論的話,無疑是人工智能。

是以,人工智能整合了機械化、自動化、資訊化以來所有科技創新成果,将引領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紀元,并将深刻影響和改變全球經濟、産業、創新的格局。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均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争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力圖在國際科技競争當中掌握主動權。像2019年美國釋出了《確定美國人工智能上司地位行政令》,啟動國家人工智能研究所計劃。截止2021年底共資助18個國家AI研究所,21年國家AI倡議法案,去年明确把AI列為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術領域。

同樣英國也是專門成立了圖靈研究所,緻力于使英國成為大資料分析與應用領域的全球領跑者,2019年4月,建立4所人工智能跨學科研究所,涉及到健康、環境、能源、交通等領域。

第二,人工智能的主要特征和發展趨勢。

1956年,明斯基等科學家在達特茅斯會議上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标志着人工智能學科誕生,經過60多年的發展,人工智能發展起起伏伏,最近幾年展現出蓬勃快速發展态勢。我們搜狐科技峰會,專門搞過人工智能發展的專題。ChatGPT代表的人工智能新一輪的熱潮,從學科内在屬性來看,人工智能多學科交叉融合特征特别明顯,而且它的技術綜合性很強,研發難度也很大,人工智能集機械化、智能化、資訊化大成的技術,高水準系統研發首先依賴于計算機、內建電路、網絡通信、先進計算、機械化結構、傳感器、關鍵材料等領域的直接支撐。而智能水準颠覆性進展,往往需要基礎學科領域,如算法等理論突破。着眼于模拟和超越人類智能,人工智能與腦科學、認知科學研究的融合也越來越緊密。

從研發組織模式來看,人工智能需要規模化、高水準的研發平台支撐,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

人工智能學科内在屬性,決定了隻有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大團隊、大平台才有可能實作大突破。這一趨勢在這一輪發展浪潮當中尤為明顯,如果說之前在發展當中,非常天才的科學家或者團隊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這一輪主要的突破,都是大機構和大企業,像Google和微軟,IBM的人工智能團隊都是數千人,大平台、大團隊背後是大投入的支撐,這是研發的組織模式,剛才講學科内在屬性,從研發組織模式來看的。

從發展驅動力來看,我覺得人工智能應用導向非常鮮明,經濟、社會等應用需求拉動成為主要驅動力。

在這一輪人工智能發展中,前兩輪很大程度上靠技術來推動的,這一輪發展當中,技術進步雖然也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主要動力是來自于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以及經濟社會等應用領域的深度融合,進而催生出一大批新産業、新業态,比如,像美國OpenAI公司開發的ChatGPT,它的發展确實引起全世界廣泛關注。

未來5-10年将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期,在2021年根據統計,大陸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将會更大,比2019年同期增長一倍多。根據預測2030年大陸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将超過1萬億人民币,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将達到16萬億美元,目前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第一,關于基礎理論和技術領域,有大片的無人區,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類腦智能,感覺和晶片,感覺器件,都需要持續性突破,才面向實作通用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标,這方面還需要更多更前瞻甚至未知理論的突破。

第二,應用系統更加智能的方向演進。人工智能将逐漸減少對人工設計的網絡模型,人工标注的大資料,耗時耗力的訓練依賴,通過樣本輸入,對外界環境感覺自主學習和進化,适應不同環境不同任務的能力,從原來人工+智能,走向自主智能,人機協作,腦機接口。從機器智能走向人機混合智能,這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挑戰的革命跨越。

第三,體系平台間的競争成為焦點。人工智能領域的競争,而是大體系,大軍團的競争,對海量資料資源跟使用者的競争,發展重點逐漸轉為開源開放的生态體系,進而對後來者形成新的技術壁壘,像谷歌、IBM、微軟、Facebook等科技巨頭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生态建設,搶占開源開放平台的競争制高點。我把這個趨勢做了一個闡述。

最後我談一談,關于大陸人工智能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要加強人工智能發展,要求要深刻認識和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意義,加強引導,明确任務,夯實基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融合,推動大陸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國務院專門制定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對人工智能的創新鍊、産業鍊、應用鍊等多元度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統籌布局,這也為人工智能加速發展籃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導。

總體來看,大陸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比較大,高水準論文和核心專利數量都在快速提升,一些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快速發展。另外,我們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有最完備的智能制造和産業鍊,最大規模的海量資料資源,通過“智能+”行動,将人工智能技術推廣滲透到各行各業,形成大規模的智能應用市場,我想這是大陸來發展人工智能的一個獨特的優勢。因為我們的市場非常大。

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競争将會越來越激烈,為保證大陸新一代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現階段着力解決好三個關鍵問題。

1、核心技術和基礎能力不強。大陸在人工智能領域進入原始創新和技術積累不足,基礎理論構架和晶片等核心關鍵器件較多依賴進口,可能導緻大陸在智能化階段再次“空心化”。這也是我們與美國相比最大的差距所在。

2、産業發展生态不健全。自主技術體系和産業生态發展薄弱,國外利用技術壁壘和先發優勢已經的建構起生态體系的壁壘,大量市場應用發展良莠不齊,中低端比較多,同質化競争明顯,市場競争環境仍有待改善。人工智能涉及到倫理問題、社會問題研究也相對滞後,立法和治理亟待加強。

3、高端人才嚴重不足。清華大學等機關釋出了2022年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AI2000榜單,這一榜單美國最多,1164人次入選,中國有332人次入選,第三是英國115人次入選、由此可見,大陸AI高校人才還是不足,很多高校都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前不久我參加國務院教育部關于人工智能學科方面重視的會議,缺乏高品質師資,課程設定與市場需求不相比對,人才培養規模和品質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綜合以上對人工智能的學科特點,發展趨勢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有如下幾個建議:

建議一: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優勢病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揮好龐大市場的需求側牽引作用,充分激發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活力和潛力,建構好自主的平台生态,形成科技創新和産業應用互相促進的良好發展局面。尤其行業龍頭企業加大投入,聯合優勢力量協同攻關。

充分發揮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制化、多學科優勢,在短闆上抓緊布局,確定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建議二:強化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和系統布局,加快建構政産學研用的良性互動創新生态。

我們知道“兩彈一星”,這是舉國體制重大成果,相比較于兩彈一星,再看航天國家的戰略任務,人工智能這一領域,涉及的多學科及其交叉融合,涉及到更廣,影響方面更大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到多學科及其交叉融合,晶片、作業系統等軟硬體系統,複雜的開源平台、海量資料資源和标準體系建設,技術與經濟社會各行業應用的互動,市場經濟條件下産業競争力的培育和軍民協同,國際競争合作,以及數量龐大的不同學科領域的人才隊伍支撐等。

是以,這方面尤其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綜合施策,需要項目、基地、人才、教育等各類政策互相協調配合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例如,要布局國家級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建構自主可控的國家級開源平台等,包括資料的開源,政策的管理,減少資料孤島。

建議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水準一流的人工智能人才隊伍。

要結合人工智能學科特點和目前面臨的問題,立足自主打造高水準人才培養體系,統籌考慮、系統設計教育培養、人才計劃、人才評價等政策。

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加快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激勵制度。建立人才良性競争機制和合理流動機制。營造有利于突破性、颠覆性創新的創造環境,加強對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持續穩定支援。

青年人才培養方面,整合相關學科背景的優秀師資隊伍,結合重大項目和重要的應用實踐,依托高水準平台來培養跨學科複合型人才。

建議四:加強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建設。

人工智能發展引起科學界社會的普遍擔憂,埃隆·馬斯克上千名專家,呼籲暫停AI研究6個月,大家怎麼響應是一回事。而且我們知道,号召各國立即執行,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建議書,國家網信辦釋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是以針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包括技術僞造,有人擔心人工智能僞造資訊,大家很難識别。

還有侵犯隐私。我看南韓不讓用ChatGPT,就是對話的時候,怕資訊暴露出去。還有社會倫理、代替人工改變就業結構,還有如何制定人工智能國際規則等,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要加快建構更加包容審慎的國内監管體系,一方面要監管,同時也要鼓勵和支援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同時我們中國也需要力争在相關國際規則制定中掌握更大話語權。這方面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我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