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次級存儲:定義、裝置以及其可以如何支援您的備份政策-下篇

作者:昆騰存儲

一級存儲和次級存儲的差別是什麼?

一級存儲和次級存儲都是綜合備份政策的組成部分。前者提供了對資料的快速且高效的通路,而後者則負責對大量資料進行長期的歸檔。盡管将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建立理想的備份存儲政策,但它們的具體實作效果是不同的。

一級存儲

一級存儲是指對那些會被頻繁使用,且對組織營運至關重要資料的存儲方法和技術。根據計算環境的不同,一級存儲主要是由安裝在本地應用伺服器或檔案伺服器的硬碟或基于flash的SSD盤組成。硬碟媒體是最為普遍的一級存儲形式,但SSD由于本身的高性能能力,正在逐漸取代前者。在某些情況下,一級存儲系統會同時使用到HDD和SSD兩種存儲媒體。

次級存儲:定義、裝置以及其可以如何支援您的備份政策-下篇

次級存儲

作為一種适合長時間、但更便宜、容量更大、速度略慢的備份過程,次級存儲通常會用于冷資料的長期存儲,其還可以有效滿足對資料的恢複需求,以保證環境的完整或在重大停機事件後的重新運作。

使用者可以利用一級存儲和次級存儲的組合來平衡資料的恢複需求、保留需求和成本需求。有效的配合不但可以最終提高業務關鍵領域的備份和恢複性能,同時還可以降低組織存儲所有資料的總體成本支出。

存儲廠商通常會根據使用者的分層存儲計劃,推薦不同的存儲産品。在這種結構中,一級存儲就是熱存儲,使用者的關鍵業務資料會被存儲在其中,并可在短時間内完成恢複。而溫存儲的概念,起源于那些不太頻繁需要,但需要儲存在足夠近的地方的資料,以便使用者在需要時,友善通路。溫存儲的概念也是次級儲存概念的一部分。

但是,對于組織來說,定期存儲資料始終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資料增長得越多,從一級儲存設備向次級儲存設備遷移的資料就越多,并且最終可能會達到一個飽和點。

雖然次級存儲的概念範圍涵蓋了非一級存儲的任何儲存設備,但一些組織會選擇将歸檔資料從二級存儲中分離出來,并将它們存儲在第三層。這就是行業内被稱為冷資料存儲的一大分類,有時也稱為三級或輔助存儲,通常用于儲存那些具有較長恢複時間目标(RTO)的低成本媒體上的非關鍵資料。

存儲空間越熱,意味着通路檔案的速度就需要越快。然而,這是建立付出更高的代價的基礎上的——無論是一次性的還是長期的支出。而冷資料存儲層,通常會被打上“cheap and deep”的标簽,是歸檔資料的理想目的地,因為使用者不需要經常通路這些資料。

次級存儲:定義、裝置以及其可以如何支援您的備份政策-下篇

在選擇次級存儲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如果使用者每天産生的資料量都較大,理想的情況是是那些具備高度彈性和靈活的存儲選項。

在考慮存儲選項時,恢複速度也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由于媒體屬性的不同,次級存儲的資料檢索時間可能比熱存儲層要長得多。但是,成本——可以被形容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也不為過——在許多情況下,建立次級存儲體系就是為了節省成本。為不需要即時通路的資料支付過高的價格沒有意義。

速度較慢的硬碟驅動器和錄音帶,是需要較長保留時間和不經常通路資料的理想次級存儲媒體。但是,在選擇輔助儲存設備時,使用者必須定期測試所有磁盤和錄音帶,以確定它們的正常工作狀态;在對裝置的壽命進行了定期監控之後,可以更友善地在裝置老化、出現故障之前将對其進行淘汰或替換。

當然,資料也不應當無限期地儲存在次級儲存設備之中。必須對其進行定期評估,頻度為每年/次,以确定資源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次級存儲:定義、裝置以及其可以如何支援您的備份政策-下篇

次級存儲如何支援備份和恢複業務?

恢複點目标(RPO)和恢複時間目标(RTO)是制定良好資料備份和恢複政策的關鍵名額。許多組織都有着多屬性的RPO和RTO數值,其也反映了不同工作負載對業務的重要性——通過将工作負載劃分為對應的分層存儲結構,進而确定資料的保護級别。

在敏感資料和關鍵業務場景下,為了防止資料丢失,需要将資料備份到備援陣列之中;組織必須確定在一級存儲出現問題時,其可以被應用于替換、繼續業務操作所需的資訊和應用程式。這也是次級存儲為什麼重要的原因之一。

當然,完成資料的備份和歸檔,也可以選擇雲存儲體系。與主存儲相比,雲存儲也是一款成本效益突出的工具。在聯網環境下,雲備份很容易通路的。但傳統的次級存儲,依舊是實作地理備援和留存目标的好方法,因為它允許使用者實作成本效益(與某些雲服務相比)和長期留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