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渭南黨史故事——赤膽忠心的劉志丹

作者:渭南聲音
渭南黨史故事——赤膽忠心的劉志丹

百年之初,心曆久清新,百年曆程波瀾壯闊。慶祝建黨100周年,聆聽黨史故事,走奮鬥之路。

閩南是一片有着輝煌革命曆史的熱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成千上萬的革命者湧現在這裡,他們用鮮血換取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甯。緬懷革命烈士,重溫閩南黨的曆史,今天帶您了解紅手忠劉志丹的故事。

渭南黨史故事——赤膽忠心的劉志丹

劉志丹,原名劉景貴,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陝西省安安縣(今知丹縣)。西北紅軍和山安革命基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1922年,劉志丹考入榆林中學,在共産黨員魏業洲、李子洲等人的影響下,他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創辦了民間學校,弘揚革命思想,參加了學校管理,組織了學生罷工,與黑暗勢力作鬥争。

1924年,劉志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成為中國共産黨黨員。從那時起,他的命運與中國革命的聯系更加緊密。

1926年初,劉志丹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四年。北伐戰争開始後,劉志丹參加了北伐大師大會。10月,他從黃埔軍校畢業,被派往馮玉祥國民軍工作,擔任四路軍政治總監。在馬洪軒部成立了政治機關,進行新式訓練,使軍隊成為攻擊軍閥劉振華,圍攻西安,東出韶關,随北伐強旅。

1928年1月,陝西省任命劉志丹、唐琦、謝子龍到魯南縣參加起義,組織陝西軍新三旅,中共黨員徐權任旅長。不久,劉志丹率領一批幹部到玉山邊疆地區開展農民運動,培養紅衛兵骨幹。4月,劉志丹參加上司衛華起義,以新三旅為骨幹,并擔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起義失敗後,劉志丹回到陝北,擔任陝西共産黨北方特别委員會軍事委員會書記,主持特别委員會的工作。在陝西省共産黨特别委員會紅石峽會議上,他提出了白、灰、紅三色武裝鬥争的著名戰略。

1931年10月,劉志丹成立南涼遊擊隊。而謝子昌等人将南涼遊擊隊和陝北遊擊隊分隊改編成西北反帝同盟軍,很快适應中國工農紅軍山幹遊擊隊,劉志丹擔任紅軍陝西甘族遊擊隊司令,總結過去失敗的教訓,學習井岡山鬥争的經驗, 開往昭津,南梁為陝西省甘邊蘇區的中心。

1932年底,紅二十六軍第二團成立,劉志丹任政治總監、參謀長,上司建立以金津為中心的陝西甘邊革命基地。11月後,他擔任紅26軍第42師參謀長兼師長。

1934年5月,劉志丹成為陝西幹邊軍委主席。在劉志丹的正确指揮下,紅軍第42師與紅軍遊擊隊密切合作,打敗了國民黨的陝贛當局對以南梁的山安邊境基地的"包圍",在山安邊境十幾個縣的廣大農村地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1935年2月,西北工業委員會、西北軍委成立,劉志丹先後擔任西北工業委員會委員、西北革命軍委主席、原敵軍總司令、統一指揮紅26軍、第27軍。在上司第二次反"圍攻"鬥争中,紅軍先後解放了穩定、延伸、延川、安斯、靖邊等六個縣,使紅基地向東延伸至黃河,南至韶華、瑤縣,西至青陽,北至廣袤長城,使陝西贛、 陝北兩基地完全連通。主力紅軍發展到5000多人,遊擊隊擴大到4000多人。

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長征抵達陝北,與西北紅軍組成紅十五軍,劉志丹擔任陸軍副總長兼參謀長,參加勞山戰役指揮。曾任西北革命軍委後方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所在地瓦基爾堡警察總司令、紅軍北路軍總司令、紅軍第二十八軍總司令、 西北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6年2月大遊行前,劉志丹在告别妻子時說:"我想死而複始,證明黨沒有兩面性。3月,劉志丹率領紅二十八軍參加東征之戰,從羅峪口向東渡黃河,挺進晉西北,打敗敵人。1936年4月14日,劉志丹在山西省中央縣三通鎮遇難,時年33歲。

193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基爾城堡舉行追悼會,悼念劉志丹。毛澤東題詞:"群衆領袖,民族英雄"。

該節目由中共閩南市委組織部、中共閩南市委黨史研究室、閩南廣播電視台聯合制作。關注黨史,傳播紅聲,聽黨史故事!

渭南黨史故事——赤膽忠心的劉志丹

閩南綜合廣播編輯

渭南黨史故事——赤膽忠心的劉志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