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作者:史筆觀測人

在閱讀此文後,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

作為清朝第四位皇帝,滿清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烨,他在曆史上,在推動清朝的發展上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公元1661年,面對動蕩的清朝,年僅八歲的玄烨在懵懂中被推上帝皇的位置,成為萬人之上的九五至尊—康熙皇帝,在他在位六十一年時間裡,康熙皇帝以自己的手段平定内亂,完成反侵略戰争,奠定清朝基礎,以自己的豐功偉績改寫清朝曆史,被後人尊稱一聲明君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身為帝皇,康熙是成功的,是偉大的,他以自己的魄力彌補了前人遺留下的一系列不足,盡管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緻使滿清政府A錢腐敗橫行,但是依舊不可否認他在政治上所出的貢獻。

除去這條,在擇子上,康熙犯下一個緻命錯誤,晚年時期的康熙兩度廢立太子,使得立儲混亂不堪,衆多皇子都覺得自己可以登頂帝皇,正是這樣的錯覺,造成了著名的“九子奪嫡”,在一定程度上内耗國力,拖延國家發展。

最終,在“四八黨争”結束後,四皇子胤禛力排衆議,憑借自身實力登基為帝,成為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皇帝。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從曆史上看,雍正不亞于他的父親康熙,并且,繼位的雍正幾度整改朝政,解決康熙遺留下的A錢腐敗問題。

但是關于雍正的正統性傳言,就一直從未斷過,有的人說他殺父奪位,有的人說他篡改遺诏,其中傳位于四皇子的于,被人大作文章,認為于乃是十改寫,雍正是篡位十四阿哥才登上的皇位。

那麼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雍正難道真的是篡位當的皇帝?

面對九五至尊的位置,身處帝皇家的子嗣早已經忘記血肉親情,縱使如同唐太宗一樣的明君,都曾發動“玄武門之變”隻為帝位,明朝開創永樂盛世的永樂大帝朱棣,打出清君側的旗号發起“靖難之役”将侄子朱允炆驅逐出宮,自己坐擁皇位。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這些曆史的教訓血淋淋的擺在我們面前,也擺在康熙的面前。康熙的九個兒子各自有各自的優劣,而且在清朝并沒有明朝立長立嫡的規矩,是以每一個皇子都有登上皇位的希望,同時也放大了人性的惡與弱點。

哪怕是作為太子的胤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人性的侵蝕,忘記自己的身份,在康熙外出征讨準格爾時,胤礽在内準備帝皇服飾妄圖登基,這讓康熙一氣之下廢除太子,第二次再度被立為太子的胤礽依舊恃寵而驕,最後徹底被康熙放棄,無緣皇位。

第二個被康熙放棄的皇子是大阿哥胤禔,在廢太子後,因為提出處決太子被康熙厭惡,讓康熙寒心不已。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到最後因為皇子陸陸續續的退出,隻剩下八阿哥胤禩,還有四阿哥雍正,不過當時的雍正并不被朝臣看好,論權勢是八阿哥胤禩呼聲最高,是以在雍正繼承皇位後,一些風言風語就此傳出。

認為康熙駕崩時,支援雍正的隆科多率先封鎖死訊,并且找到遺诏,将“傳位十四皇子”中的于,改成“十”,于是就變成“傳位于四皇子”,雍正順利登基。

但是細看,這個傳言的漏洞十分多,首先一點就是康熙的遺诏裡面隻寫了皇子的排名,不寫皇子名諱,如此簡單潦草的遺诏真的可能嗎?其二是清朝的“于”不寫“于”,寫“于”。并且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作為滿清統治者的康熙在寫遺诏時,不用滿文而用漢文?并且為了防止造假,康熙帝的遺诏不僅用“滿”、“漢”、“蒙”三種語言,更是一式四份,如果真的想要篡改其難度可想而知。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是以,在經過仔細推敲後,這個傳言根本站不住立場,隻是民間的一種傳說,并不能當真。不僅如此,在2013年,根據遼甯博物館展示的《康熙皇帝遺诏》中可以看見,在遺诏中康熙皇帝清楚的用三種文字表明: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即皇帝位。

從這裡也能看出遺诏的真假,可以否定關于雍正繼位正統性種種的傳說。那麼為何會有謠言說雍正繼位是假的?首先一點争奪皇位的皇子衆多,誰都不希望别人登基,盡管他們失敗但是他們并不認可雍正的能力,在有限的條件裡,他們散播出謠言影響雍正登基大有可能。

并且,遵照假的遺诏,如果康熙真的想讓十四阿哥登基,為何在康熙去世時十四阿哥正在率兵打仗,完全遠離權利中心,可見康熙心中根本沒有将他羅列成繼承人。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其二,康熙的遺诏雖然找不到篡改的痕迹,于是不願意相信與擁護雍正的人,重新認為這份遺诏就是雍正僞造的,不管如何就是不承認雍正繼位的正統性,加上當時九門提督隆科多,屬于雍正一派,這更是讓人浮想聯翩。

而且不管他們如何抹黑,不管雍正如何解釋,不願意相信雍正的人永遠不願意相信,哪怕是遺诏擺在他們面前,也隻會得到僞造的借口,而非是承認。是以,在這種種因素的影響下,雍正的帝位開始不正統,謠言的攻擊力開始逐漸顯露。

這時關于康熙遺诏的真假已經非常明了,是否是雍正篡位十四阿哥的事實也擺在我們面前。這些種種謠言除了是對雍正的抹黑外,還有利用百姓對皇家辛秘的興趣,最終以訛傳訛,荒唐無比。

不過這些都不能影響雍正的登基,這些種種因果等到雍正繼位後,就得到了清算,那些惡意散播謠言,或是阻礙他登基的人,有的被逐出族譜,有的被變相幽禁,可見帝皇家的無情。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不過雍正的勤勞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康熙完成滿清的統一,但是康熙所遺留下的問題,所造成的A錢腐敗對滿清朝政一度造成深遠影響,而繼承皇位,接受滿清王朝的雍正,利用自身手段改寫了這些被人诟病的問題,雍正在位期間,滿清的A錢問題大幅度下滑,真正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不僅如此,“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被雍正大面積推廣,不僅雍正在位期間國力上升,在他死後,因為這些政策的存在,使得滿清的國庫一度十分充盈。

除去對百姓的政策,雍正還曾平定青海叛亂,鞏固西北政權,確定中央集權的繼續實施,繼續維持國家統一。

雍正的豐功偉績從來不是嘴上說說,他所幹的種種事件,對當時,對未來都有着深遠的影響。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康熙是英明的,但是同樣,康熙雖然作為君王卻依舊不可避免受到感情的影響,他更是一個父親,不過在教導子嗣上,康熙無疑是失敗的,對最喜愛的二皇子,康熙的兩度廢立可見對其的喜愛,但是康熙卻沒有教會他如何做人,最終養成恃寵而驕的性格被迫下位。

作為皇長子的大阿哥,本該以兄長身份呵護弟弟,卻一心隻為權勢,心中毫無兄弟之情,這也讓康熙徹底寒心。

而呼聲最高的八皇子,不懂得避諱康熙,将自己的實力全部暴露在康熙面前,落得結黨營私的下場。

這些既是皇子的缺點,同樣也是康熙教育的失敗。而作為最後繼承皇位的四阿哥雍正,在起初時并無野心,一心隻想輔佐太子為國盡忠,也正是這份純樸的心讓康熙注意到無權無勢的他。

2013年,康熙傳位遺诏終于現世,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康熙不僅是明君,他更理智,既然選擇儲君一定出于大局考慮,而非是簡單的喜歡。就比如率兵打仗遠離權勢的十四阿哥,康熙對他的定位僅僅是将,而非是一國之君,否則也無法解釋後期時康熙的行為。

并且,在康熙尚未指定繼承人之前,所做的種種事情其實早就有迹可循,康熙晚年時期,四皇子胤禛曾多次代替康熙前往天壇祭天,各種重要事件全部由胤禛負責操辦。盡管并沒有明面上指定,但是背地裡群臣對其早就心有預料,是以雍正的登基才會如此順理成章。

關于雍正的不正統,首先沒有直接證據,其二遼甯博物館展示的遺诏完全表明,雍正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而且根據雍正的種種事迹,也足以表明他的皇位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