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作者:小僧亂翻書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引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結束了混亂多年的戰國局面,也終于剿滅其他六國,統一天下。

嬴政登基自稱始皇帝,也由此開啟了中國千百年來的大一統格局,他也可稱得“千古一帝”,注定在曆史上留下他的故事。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嬴政)

秦始皇登基後連續五次出巡,腳步是經過中國的大江南北,他為什麼要選擇這麼頻繁的出巡呢?甚至最後也死在了出巡的路上,是為了尋仙問藥,追求長生?

還是巡視天下,以彰大秦之威?從始皇出巡的目的,我們就知道他到底要找什麼了。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秦始皇出巡)

一、祭祖顯威,對抗外敵

其實皇帝出巡在古代并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後來的乾隆,那也是多次南巡。當時的始皇帝頻繁出巡,一個是有自身的目的,再一個那便是傳統了,《尚書》中記載身為天子,應當五年一巡守,可見天子出巡本來就是應當的事情。

而對于始皇帝而言,這也是他們秦王的老傳統了,他的祖輩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都是有頻繁遠行、甚至跋涉山川的記錄的。

秦王勤勉勤政曆經六世,從沒有放棄過一統的概念,到了嬴政這一代,他的性格是很受老秦人的影響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秦始皇)

是以頻繁出巡這件事情,在嬴政身上真的是很正常的。那便要說到他頻繁出巡的第一個目的了,祭祖顯示大秦神威,還能夠安甯天下,抵禦外敵。從嬴政登基的第二年開始,他便大規模的修建,以鹹陽為中心向八方延展出去的道路。

有通往山西的,也有河南、河北、山東的,還有往甘肅的,這道路修建規模高,道路需平坦,道寬五十丈,每隔三丈就有一棵樹。而且為了出巡以及後世友善,嬴政還開創了驿站,可以讓官員在驿站休憩,而官府互相之間傳遞文書。

準備工作就緒,秦始皇的第一次出巡目标很明顯,那就是秦人的故土甘肅天水。當年周天子分封,秦國的老祖宗就是在天水起家,而曆經六百多年,他們才穩定中原,秦王終于一統天下。這樣的好消息,是一定要告訴祖輩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秦始皇巡遊)

于是秦始皇從甯夏、甘肅經過隴西,最後是成功抵達了天水禮縣,這一次的目的是為了祭祖,也是在間接展現秦朝的威儀。之後又從天水向東出發,一路按照秦人的東進路線,最終是回到了鹹陽。

當時秦始皇平定六國不久,許多六國的殘餘勢力依然是虎視眈眈的,甚至根據記載,在原來的楚地上,秦軍還曾和人發生沖突,這很有可能就是楚軍的殘黨。尤其是最後滅掉的齊國,齊國是除秦國以外,實力最強盛的,是以嬴政對齊人的防備更甚。

在四次向東出巡的過程中,他有三次都曾在齊地遊曆,可見嬴政對于齊國的關注和防範。而在第四次和第五次的出巡中,秦始皇的目标又變成了北邊。這其中又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那便是匈奴。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匈奴)

匈奴一直盤桓在北方,修築長城也是為了抵禦匈奴,當時匈奴屢屢騷擾北方邊境,行事極端。

于是秦始皇派出大将蒙恬率軍出征,向北方進發。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領,用兵神速,很快在和匈奴的對戰中獲勝,收複了失地,建立了邊防。

修建起了從臨洮到沈陽的萬裡長城,這個屏障讓匈奴不敢貿然來犯。是以第四次和第五次的北巡,也是為了巡視邊塞,抵禦外敵。第四次中,秦始皇過了山海關,抵達了遼甯的綏中,之後又從内蒙古傳回了鹹陽,随後從鹹陽派了十萬人去榆林戍邊。

在第五次中,派遣受貶的人去守邊塞,在西北地區驅逐匈奴,在黃河以北的一帶,設定新的郡縣。又讓蒙恬加強了北方的防禦,修築城牆和軍事要塞。

是以這兩次的北方巡視,很明顯就是為了禦敵,也是更家大範圍的宣揚秦朝的威儀。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秦長城遺址)

二、拜宗教祭山,尋找長生之法

古代的封建社會對于鬼神之說,是深信不疑的,尤其是君權神授,而對于神權更是整個社會的崇拜對象。是以古時候的皇帝也往往會為自己造勢,說自己出生時天有異像,來顯示自己的不同,這是整個時代的如此。

東方的思想時以山東為中心,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始皇很快再次出發。公元前219年,在第一次出巡後的一年後,秦始皇的第二次的出巡開始了,這次的目标也正是東方各地,在這途中,嬴政祭祀泰山,還刻下石碑歌頌自己和秦軍的功德。

這一次的出巡中,始皇帝常常遇見大風大雨的天氣,有一次天降大雨,無法行進,嬴政剛好找到一顆樹可以遮風遮雨,于是這棵樹還被他封為了“五大夫”。在東方的這次巡守,後面還向南前進,去了安徽、湖南等地。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五大夫樹)

而他在巡視南方時,也有多次的祭祀的記載,比如過彭城,始皇帝“齋戒禱祠”,在湖南時,也在湘山祭祀,在湖北雲夢的時候,更是在九凝山上祭拜堯舜禹,在會稽也會祭拜大禹。可見當時始皇出征,對這些神權是很尊敬的。

還有一點,那便是秦人對于海神也十分崇拜,而當初山東臨海,又是東方的中心。在諸多加成下,秦始皇去山東出巡的次數可以說是相當多了,而且始皇帝之是以會去祭祀,在《史記》的記載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對于秦而言,許多山川名嶽都在東方,而秦地位居東方,也不可能貿然遷都,是以頻繁的東巡祭拜,能夠讓這天地山川的鬼神,皆護佑秦朝。

而對于嬴政來說,他的出巡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尋找長生的秘訣。嬴政本人是非常推崇鬼神迷信的,這其實也是古代的人絕大部分的思想,而到了執政中後期,這天下江山,讓嬴政不想放手,他對于長生有了一種強烈的欲望。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秦始皇尋仙問道)

他想長生不老,也開始四處尋找長生的仙藥,而齊地靠海,便有海市蜃樓的出現,也誕生了許多濱海傳說,讓人以為海的那一邊是仙境,可以尋求長生。

于是在秦始皇巡遊到了琅琊時,便有許多方士一同上書,說在海中有三座神山,他們能夠幫助始皇尋找長生的秘訣。

于是随後在三次出巡時,到了山東,秦始皇指令方士徐福帶領了500的童男童女,駕船出發,為尋求長生。但我們也知道,這世上哪有什麼長生不老,徐福出海之後,根本找不到仙人和仙藥,還損失了很多時間和錢财。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徐福東渡)

他又诓騙始皇說,海中有大魚,在秦始皇的最後一次出巡時,始皇還親自射箭向大魚,之後徐福又帶了一批人馬出海,便再也沒有回來。相傳這一行人去了日本,也是日本的前身,但這也隻是傳說而已。

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嬴政對于長生的一種渴求,甚至在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次巡遊中,他也沒有放棄尋找長生。從最初尋仙問藥再到始皇去世,可以說他的後半生苦苦追尋所謂仙道,但這一切都是虛無缥缈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渡海求仙)

他每次在海濱之地的停留時間都很長,幾個月都是有可能的。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通向海外尋仙。是以說秦始皇頻繁出巡,就是找什麼那便是為了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但是他的出巡目的絕對不止于此。

在他一統天下之後,數次出巡都對秦朝的發展壯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越是出巡,越能夠了解民生,越能夠彰顯秦朝的大國風範。對于這個剛剛平定天下的皇帝來說,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

現在我們對于,秦始皇為何頻繁出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實我們在他的身上,能夠看到身為一國之君,身為曆代一來第一個大一統皇帝的責任。車同轍、書同文,對于始皇帝來說,他的功績是絕對大于他的過錯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秦始皇)

三、秦始皇去世,天下大亂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再次出巡,到了湖北、湖南、浙江等地,但在巡遊到了平原津一帶的時候,忽然身患惡疾。

大概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始皇對于“死”這個字諱莫如深,到了七月的時候,嬴政也沒有支撐下去,最終是在沙丘病逝。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秦始皇)

而原本應該繼位的公子扶蘇,卻被宦官趙高聯合胡亥,還有李斯等人,強行被廢。

随後秦二世胡亥登位,将扶蘇誣陷為不孝,污蔑蒙恬不忠,最終逼迫二人自殺。随後三人指令車隊連夜回到了鹹陽,但這時的秦人并不知道始皇帝已經死了。

他們假裝嬴政還活着,繼續擺出巡視的樣子,一路回到鹹陽,趙高、李斯把持朝政,趙高行事惡毒,他為了獨攬大權将李斯害死,而胡亥也是趙高的傀儡罷了。在秦二世昏庸無能的治理之下,之後大澤鄉起義爆發,各路響應,從此天下大亂,秦朝滅亡。

如果不是因為奸臣當道,秦朝的時間可沒這麼短,但是我們不得不感歎,如果不是因為嬴政的早死,這天下的情況會如何變化,我們還尚未得知。如果嬴政沒死,我們的版圖也許會再大些,我們的發展也會更加強盛一些。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頻繁出巡,他到底在找什麼?

(秦始皇)

是以嬴政想尋求長生,這實在是因為他的一生,還有太多宏圖大業沒有完成,他想開創的是盛世,可偏偏上天捉弄,扶蘇被廢後,秦朝真的是不服存在了。

參考資料

孟憲斌. 秦始皇出巡記[M]. 三秦出版社, 2006.

秦始皇巡遊了多少次[OL].我愛曆史網,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