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曉龍複盤《功勳》創作過程

編者按:10月25日,主旋律電視劇《功勳》創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該劇以前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為原型,以單元劇的形式展現了角色一生的"高光時刻"。

座談會上,功勳總監鄭小龍總結了四點創作經驗:一是作品的成功歸功于自帶光明的功德;

以下是鄭小龍演講的原文,内容已被删除。

鄭曉龍複盤《功勳》創作過程

2021年10月21日,電視劇《功勳》首輪結束。自2019年10月以來,他收到了總署署長的創意任務,整整兩年了。

回顧兩年前,當我第一次面對這種"命題構圖"或"主題創作"的上司時,我完全沒有自信。當時,我問上司我為什麼要拍戲,領隊說,"因為你以前拍電影,人愛看,有更高的評分。上司的回答讓我明白了一件事,這個任務不僅完成了,而且很好看。

按照我過去的經驗,通常"自下而上"的創作很容易成功,而這種"自上而下"的創作,要成功是極其困難的:"成功"不是為了赢,而是為了傳播、記住、說得好、看得好。

兩年的"功績"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

首先,工作的成功首先要歸功于自帶光明的功德。靈界功德、人格魅力,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出非凡的壯舉,為這部作品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首先,他們是觸動中國功勳人物的人,其次,我們觸動了觀衆的故事。

第二,做好解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每個有功的人在他的生活中都做過很多事情,你寫了什麼?什麼都不寫?根據什麼進行素材提取?我們回到源頭,試圖了解黨和政府頒發的獎章背後的深刻含義。我們的共識是,對功績的認可是公衆的榜樣,是民族精神。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找到了了解問題的想法和問題的切入點- 寫作價值的"高光澤時刻"。

鄭曉龍複盤《功勳》創作過程

一些功勳亮點很容易識别,如塗瑜、袁隆平、于敏、黃旭華、孫家東,但一些功勳"高光時刻"卻沒有得到那麼好的認可——

沈吉蘭成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但鮮為人知,但她是新中國第一個倡導和實踐男女同工同酬的人,為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做出了巨大貢獻。

鄭曉龍複盤《功勳》創作過程

李延年參加解放戰争、湘西土匪、反美援朝戰争、邊防作戰等大大小小的戰役20餘次。在抗美援朝戰争期間率軍堅守346.6制高點,是李延年經曆過的最糟糕的戰役,被描述為"他一生中最難忘的戰役",是停戰談判的決定性戰役,也是他的"光輝時刻"。

鄭曉龍複盤《功勳》創作過程

對于身為軍人的張福清來說,他已經隐瞞了60多年的名字,但他真的是"高光",因為他的戰争努力向組織延伸了他的手持條件和待遇。

鄭曉龍複盤《功勳》創作過程

此外,還要打造個性化、有血有肉、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功勳品格形象。在此基礎上,再有他們"忠誠、執着、淳樸"的生活品格,全程奉獻給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

第三,在創作上具有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和創造性的态度。創造的核心要求是兩個詞:真理。說到真相,除了總是強調細節的真相,比如服裝、道具、場景等應該盡量還原,還要有時代的真實感,包括說話的方式、行為、思維方式和精神狀态都要努力還原,一些虛構的情節也必須符合功勳人物的精神和自身的特點。

不要刻意拉高,不要喊空洞的口号,不要搞虛假的激情,不僅要寫出不平凡人的平凡,還要寫平凡人的平凡。制作中還應注意,在講故事和視覺呈現上,讓觀衆覺得是一部高品質的作品。

此外,優異主題項目下單元劇的呈現,既要有誠信,又要有自己的風格——所謂誠信,就是上述現實的創作内容和統一的标題設計;

參加《功勳》拍攝組進行深入的采訪、調研、構思故事,有自己的感受和創作沖動,讓影片提高觀衆的觀看興趣。我當導演已經好幾年了,但以這種方式創作一部作品是第一次,是一個挑戰,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收獲頗豐碩。

第四,廣播電視總局給予的幫助和支援是有效的。記得劇組剛成立的時候,總務處處長召開座談會,問、說意義、動機,還邀請功勳辦公室上司為我們八組導演和編劇講解功德精神和事迹。

電視劇事業部在劇本創作階段就提出了想法、建議,并特意組織專家對劇本進行評審,對劇本的發揮了積極作用。可以說,在拍攝、後期制作等階段,以及對劇集的播出,總局給予了具體的支援和安排。

應該說,這部作品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我們努力,不分得失,精益求精,甚至在初剪完成後,發現服裝、道具、場景或台詞,故事情節不合理,都曾被及時反複改動,甚至翻拍。

回顧創作的兩年日夜夜,我們八個機關的導演、編劇、制片人、編劇李曉明、總制片人曹平、盾勇,以及參與拍攝的2600多名演職人員,團結一緻,持之以恒——現在可以說,每個人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功勳》的成功屬于每一個人。我想借此機會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謝,謝謝大家!

主編:伊吉·阿利

編輯:鲸魚

(部分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