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億同城貨運市場,不好做,卻值得做

萬億同城貨運市場,不好做,卻值得做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來源 | 螳螂觀察

文 | 葉小安

同城貨運賽道,迎來了新賽點。

6月底,快狗打車登陸港交所成為“同城貨運第一股”,同城貨運賽道開啟了新一輪“排位賽”。

行業第一的貨拉拉尚未上市,快狗打車的率先上市打響了後位者的“逆襲戰”;同樣,對于一直處于燒錢融資的同城貨運賽道來說,快狗打車的上市給出了一份穩定市場的答卷。

但市場的疑慮仍未打消。快狗打車上市兩個月,公司股價接連走低,從21.5港元/股跌至6.17港元/股,跌幅近七成。關于快狗打車與行業的質疑聲也接踵而至,“第一股難當”“盈利模式跑不通”“同城貨運賽道不好做”等。

不過受獲納入恒生綜合指數的利好消息影響,快狗打車股價強力拉升,本月23日—26日四日累計漲幅達到17.18%。權威機構與資本市場的肯定,某種程度上講是對企業以及行業未來潛力的肯定。

但不能逃避的是,經過近十年來的地位争奪戰,頭部玩家沉澱出來了,但貨拉拉與快狗打車卻依舊掙紮在盈虧線。這時候的同城貨運,還是一條好賽道嗎?

燒錢、補貼、持續虧損

同城貨運,還是條好賽道?

這十多年來,網際網路行業都在循環着一種規則,融資、燒錢、補貼、獲客,然後存活的企業再漲價走向盈利。從千團大戰,到網約車三國殺,再到生鮮電商與社群團購的燒錢大戰,網際網路行業下的企業們似乎都在遵循着這種生存模式。

隻是,有的行業已經跑通模式,走向了盈利的光明大道;有的行業卻還在持續性地燒錢,模式尚未跑通。好比團購行業内,美團已經穩固行業第一,盈利的同時也在擴張自身業務邊界,但生鮮電商與社群團購行業這邊,依舊處于燒錢搶市場的階段。

同城貨運,也在遵循這一規則。

2014年,網際網路的“O2O”浪潮吹進貨運作業,貨拉拉、58速運(後更名為快狗打車)相繼成立,随即行業的融資與燒錢大戰接踵而至。這時期行業處于草莽競争階段中,玩家們大多是在用資本來砸市場佔有率,借此快速培育市場。

隻是,今年快狗打車的成功上市,宣告着前期市場普及大戰與燒錢大戰已告一段落,新一輪的頭部企業奪第一的“排位賽”開啟。

據快狗打車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貨拉拉、滴滴貨運、快狗打車分别以52.8%、5.5%、3.2%的市占率排名行業前三。但在形成“三足鼎立”的階段中,同城貨運作業至今未跑出一個盈利模式,這也讓玩家日子愈發不好過,“同城貨運市場不賺錢”“盈利模式難跑通”“安全問題頻發”等輿論消息比比皆是。

市場端,貨拉拉因盈利問題與安全事故頻發問題,不斷遭到國家的監管與整頓,不僅沒拿下“同城貨運第一股”,負面聲音更是不斷。

滴滴貨運,雖然2020年才入局但成長速度迅猛,成為了行業第二,但也未擺脫盈利的問題。

快狗打車這邊,近期釋出了盈利警告,預期今年上半年,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介于10.15億—11.51億元,同比上年增虧311%—366%。

消息一公布,當天快狗打車股價跌近18%,但在8月19日,恒生指數公司宣布将快狗打車納入恒生綜合指數後,其股價在22日與23日連續兩天拉升,共計漲幅達到22%,卻依舊無法彌補上市後近七成的跌幅。

就是這樣一個難盈利的行業,還值得玩家去争奪嗎?

大家處境雖然都困難,但不能否定同城貨運作業的價值。

據Analysys智庫統計的資料,2021年中國同城貨運市場規模約為1.4萬億,預計到2026年能保持1.67萬億,未來五年将保持5%-7%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市場潛力不容小觑。另據快狗打車招股書披露,2021年,網際網路同城貨運平台們的整體交易量約為600億。兩組資料可對比出,在萬億級别的市場中,同城貨運平台們的營收占比還不到5%。

再對比滲透率高達90%以上的移動購物市場,這意味着同城貨運還是一片萬億級别未挖掘的藍海市場。那麼該怎麼做,玩家才能跑通模式,拿下這片萬億級藍海?

掙脫桎梏

要靠“長線經營模式”

與其他做網際網路生意的行業一樣,同城貨運作業先得跑出一套賺錢的盈利模式,才能得到市場真正的認可。如今平台大多掙紮在盈虧線上,這也透露出之前補貼政策的不可取,行業如今亟待一個新盈利模式。

從同城貨運的普遍模式來講,平台主要靠司機會員費與訂單抽傭來賺錢,這種回扣的模式弊端是使用者與司機容易被補貼更高的平台吸引走,導緻玩家需要依靠價格戰的手段來留住客戶,但這種手段卻容易導緻行業駛入一個惡循環狀态,“不補貼沒使用者,補貼平台虧損拉大,無法支撐公司營收增長”。

但也隻有真正拿下穩固的使用者與司機端的流量後,平台才可能衍生出其他生态,以此來增大自身的盈利的可能性。基于此,同城貨運玩家下一階段的競争,必然在使用者留存與口碑營運中,而這場競争則需要更多長遠、精細化的政策來穩固。

萬億同城貨運市場,不好做,卻值得做

首先,價格戰是不可取的,對後續平台使用者留存與盈利産生不可逆的影響。目前來看,三大玩家隻有快狗打車有意識地退出這場競争。

快狗打車CEO何松曾接受媒體表示,“補貼戰是資本的無限遊戲,對行業沒有幫助,也不會赢得真正的勝利。而依靠補貼創造出來的增量市場,其實是屬于行業的訂單,不屬于任何一家平台。”為此,如今快狗打車已退出了這場補貼大戰中。

好比在貨拉拉去年金秋節投入三億補貼的時刻,快狗打車這邊并未跟進。但光靠退出價格戰也不行,使用者也不會憑空進入平台。

是以接下來司機與使用者端流量争奪,則需要注重雙方權益保障,靠口碑與回頭率來提升客流的。

對于司機和使用者而言,平台采取漲價行為會帶來不少負面輿論,去年底貨拉拉因調整會員套餐、征收資訊費、接單讀秒等操作,就引起司機們的強烈不滿。漲價行為不可取,則需要另一種途徑來增大盈利可能。

司機從業者作為同城貨運服務客戶最關鍵一環,不止是靠補貼來留住,更需要實際的權益保障來留住。這一兩年來,貨拉拉成立了司機權益保障委員會,快狗打車也成立了同城貨運平台首個司機工會,來保障司機的安全、技能提升以及權益保障等多方面的權益,快狗打車方面也一貫堅持“平台服務好司機,司機服務好客戶”的服務理念。

隻有司機有了保障,才能服務好使用者,平台的回頭率與留存率才可能提升,也能規避“長沙女子跳車”這類安全事件的發生。

同樣,使用者端也需要更多的權益保障政策,目前快狗打車與貨拉拉均上線了全程錄音、一鍵報警、行程分享等功能,去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問題。

最後,也需要挖掘第二、第三增長曲線,擴充業務線來增大盈利的可能。

穩固客流外,增大平台的盈利可能性,還需要的是企業主動去業務擴張,找到更多增長引擎。去年,貨拉拉開通了零擔業務服務新業務,服務于使用者與企業級的客戶。同時,其長途大貨車業務截止去年也開通了23座城市,主要針對的是三四線下沉市場。

快狗打車這邊,新業務海外市場與企業服務都小有成就。按照業務版圖劃分,快狗打車包括企業服務、平台服務和增值服務三大子產品,前兩者是主要營收來源,2021年,這三塊業務的收入比重為56.4%、39.1%和4.5%,企業服務是公司的支柱業務。

海外市場,也正成為快狗打車另一大支柱業務。招股書資料,快狗打車香港及海外市場收入從2018年的人1.20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5億元,同期增長108%,總收入占比從26.5%增加到47.2%。而按2020年的交易總額計算,香港及海外業務占整體市場佔有率52.8%,是排名第二企業2020年總交易額的的3.2倍。

可見的是,同城貨運賽道的競争已擴充到跨城貨運與海外市場更多新市場中,在玩家多方下場的競争勢頭下,行業模式跑通的可能性也在提升。

結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