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操作目的:建立一個參考線,在選擇了次元、名額、篩選器之後,參考線的值是次元下某固定成員的名額值,不是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固定值等這些tableau上可見的值,而是随着篩選器的變化,參考線也會變成篩選器標明值下某固定成員的值。

注意:前面三章節均為準備工作,如熟悉Tableau操作可直接看第四章節和第五章節。

一、選擇資料源

因為是示範分享的,是以選擇了官方的“示例-超市”這個資料源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二、選擇要分析的資料列

  • 将“子類别”字段拖入到列中,将利潤和銷售額拖入行中;
  • 将地區拖入篩選器中;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三、合并雙軸并調整

  • 點選銷售額的縱坐标軸,選擇雙軸,将兩張圖合并在一起。(合并雙軸後會自動為原來的兩張圖配置設定顔色以區分圖形);
  • 右鍵篩選器中的“地區”,顯示篩選器,在右側就會看到篩選器的内容;
  • 将“利潤”項中的圖形調整為條形圖,“利潤率”項中的圖形調整為折線圖,并将工作表設定為整個圖形,友善觀看;
  • 為了提高布局使用率,将右側的篩選器——地區、圖例——度量名稱都移到左側的标記下方,并且這裡要看的是各個地區的,是以講篩選器設定為“單值(清單)”,将圖形按照利潤降序;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四、建立計算字段

好了,前面啰嗦一大堆都是準備工作,今天的主題其實是從這一步開始的。

最開始的思路就是笨辦法,将參考線設為該成員的固定值,然後改變篩選器的時候再改變這個固定值,這樣的操作很繁瑣,展現不了“”BI“兩個字。随後又嘗試了參數+、集合+的方法,均沒有實作目标。最後想到了通過建立計算字段選擇“固定成員下的值”并在參考線中標明該計算字段的方式實作了這一效果。具體操作看這步操作和下步操作。

  • 确定固定成員。“電話”這一選項比較貼近生活,是以選擇了“電話”為這次分析的固定成員,并将該成員的柱狀圖的顔色突出出來(具體操作就是将“子類别”字段拖入“總計(利潤)”項中顔色一欄中,并編輯顔色将其他成員設定成同一種顔色,唯獨“電話”成員的顔色與其他成員不一樣)。
  • 建立計算字段,填寫判斷代碼

    if [子類别] = '電話' then [銷售額] end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五、添加參考線

  • 移動字段。這裡添加參考線的值是銷售額,是以需要把剛剛建立的計算字段“電話”添加進“總計(銷售額)”中詳細資訊一欄中,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在建立參考線的時候才能有電話這一選項供你選擇(其實tableau很多操作都是這樣,備選項中沒有該字段,可以通過添加進詳細資訊來增加該字段備選項);
  • 在銷售額的坐标軸上郵件選擇添加參考線,将值設定為總計(電話)、平均值,線改成虛線,這就大功告成了;
  • 最後兩圖就是結果,篩選器選擇不同的内容,圖形變化,參考線也會跟着變化。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Tableau 跟着固定成員移動的參考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