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vela想幹嘛?

昨天聽朋友說小米vela也在拓展物聯網開發者生态,就去簡單看了下vela官網資料,确實有面向開發者的開放生态,與上下遊廠商共建共享的描述。

大家可能還沒看出這裡面的深意。小米其實是國内物聯網生态做的比較早比較成熟的,而且有大量成熟産品已經在售。如果是米粉,用小米手機,在小米有品上買東西,自然對小米物聯網生态有足夠認識。

但是小米之前的玩法,所有産品對外都是小米品牌的,也就是說那些OEM實際上隻是小米的代工廠,根本不配擁有姓名。他們和小米合作唯一得到的就是出貨。這對于小公司,純工廠玩家自然沒問題,可以接受。

但是當一個公司逐漸做大,自然不滿足于隻做代工廠,而是希望進一步建立自己的品牌,發展自己的影響力。是以這時候這些公司就會和小米産生分歧了。

更不用說本來已經是大品牌的公司,譬如美的、格力、海爾等,這些公司本來就是家電巨頭,品牌知名度家喻戶曉,是以他們完全沒法和小米合作。

這就造成了物聯網産品的碎片化,各家各自搞一套,使用者痛苦不堪。買個空調得裝個app,弄個燒水壺再裝個app,手機裡一堆app然而沒法在一起使用,這不是智能家居而是智障家具。

都用小米的吧,小米能一統江湖嗎?小米空調能比格力美的更可信?小米洗衣機能比海爾更可信?小米能做完所有電子産品且樣樣行業top?小米真做到了早就被反壟斷了吧?

那怎麼辦?小米怎麼破局?我以前就認為小米遲早是要開放自己的生态的。也就是說你可以不叫小米牌,但是你能連接配接進入小米智能家居體系,能和小米的産品一起協同工作。這樣至少大家不用裝一堆app了。

小米什麼時候會這樣做?我認為就是現在。為什麼?兩個原因。

一個是小米以前的封閉式體系已經發展了幾年,本身有一定規模和吸引力了,而且能夠擴充的産品也已經發展的差不多了。想要再大量增長也得換模式了。

另一個是華為鴻蒙帶來的壓力。我剛接觸鴻蒙時就發現鴻蒙相比小米體系來說更開放,智能硬體廠商使用鴻蒙系統接入華為生态,但是品牌還是自己的,不必跟着華為姓。是以鴻蒙一開始就有美的這樣的強勁夥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