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個相似的句子是同路人的辨別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徐冰

那個相似的句子是同路人的辨別

"去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和自己呆一會兒",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不動,心就一直在"路上"。

——————————

當我看到"總是誠實,總是淚流滿面"這句話時,我的心抽搐了一下。當時,我正在讀沈偉的《千百萬水山》。這種熟悉的句型,瞬間喚起了塵封的記憶,但一時卻一時記不起它的起源。

于是我開始在架子上尋找凱魯阿克,在我的癡迷中,這個神聖的句子隻會在"路上"出現。果然,在《達摩流浪者》的結尾,"我"在荒涼的山峰上對遠在日本旅行的賈菲喊道:"......永遠年輕,永遠流淚。"

這樣,即便是一廂情願,我也想在《百萬山》和凱魯阿克之間摸一摸,觸動一種遙遠而親切的精神共鳴。當時買沈薇的書,本來打算幹脆翻身,更多的是出于一種同行相遇的無力感歎。現在,我決定慢慢地、仔細地讀一讀。

2019年7月的一天,當我意識到自己在不久的将來可能會面臨抑郁症時,我決定盡快對自己進行徹底的檢查和治療,而不是等待它的到來。像動物一樣,我有一種本能,我必須去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花一些時間和自己在一起。"

筆者來到長江源頭,海拔近5000米,裝在一個集裝箱裡,作為長江源頭保護站的志願者住了下來。

根據作者的說法,這本書首先是一本關于心理治療的書。廣袤而魯莽的長江源頭,接受了傷痕累累的男人,"霜凍融化得特别慢,在剛出生的陽光下,霜凍中有一種東西比露珠更明亮,更鋒利,更頻繁,更薄。露水光是完整的,"哦","啊"等等,而霜凍中的閃光是暫時的,微不足道的,就像一個閉口的問題,"什麼是'呃'或什麼。"看到這樣的話,心理治療的效果真的毫無疑問。大自然的魔力在于,一旦沉浸在其中,很快就會被"放下"。恐怕因為進入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時空,你的想象力,你的眼睛,耳朵,鼻子和舌頭,你的顔色和聲音的氣味觸摸,都重新開始。

是以,你在眼睛裡看到的,心靈的運動是清新而尖銳的。"從草坡下來,看到幾隻大聖鳥,真是太好了。好幾天沒在玻璃屋裡看到他們,有一段漫長告别的喜悅,超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這麼想的。也許他們根本不了解人臉上的喜悅或悲傷,所有的表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就像我們認為他們所有的舞蹈都是喜悅的表達一樣。我們不知道如何看着鳥兒的眼睛,看着它們。"

就像上面這些,是這本書最親密的文字。他們展示了一個被毆打的靈魂,在自然界中是伸展和放松的。然而,在閱讀中總會浮現出一種苦澀 - 通過不知道如何看待鳥類和人類來了解嗎?有多少人能看懂人眼?

這是我讀得越多的地方,就越悲傷。天性越親密,一個人的社會就越緊張和令人厭惡。正是在這裡,我感到有偏見,認為這本書隻是一本自然心理治療的書。

"你需要去一個完全免費的地方,根本不需要與人打交道,停留一段時間,與自己相處。這是對大自然的向往還是對世界的逃避?

我猜不出作者的心。如果你不這麼想,我覺得我當時面臨的最迫切的事情,可能是逃避,哪怕隻是暫時的,也是避開那些在心理上、身體上感到厭惡甚至恐懼的人。

按照慣例,逃避不是一個積極的詞。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真的想躲避,卻無法躲藏。然而,逃避最終是一項人權,客觀上,也可以給緊繃的精神擠出喘息的空間。找一個無人的地方,和自己相處幾天,仔細聽自己心跳的聲音,用沉悶的長期直覺作為動物,感受大地和天空的溫度,聽花蟲聲,不僅是心理上的療愈,更是補強破碎的自我, 是自我的重建。

在浩瀚的長江大自然中,在書中那些寫在大自然中的人,能真正體會到"人"的輕松和輕松,以及當時淡淡的悲傷。遠離喧嚣的廣袤土地,但豐滿,健康的品格。在自然界中,一旦破碎的人就會被縫合在一起并完成。

這講的是另一種"在路上",有人看到沙漠就逃走了,但我卻看到了奔向自我。凱魯亞克《在路上》喚醒了無數人的自由和自我意識,讓無數人找到了身為人的感覺,也明白了"永遠的眼淚"的真谛。我相信作者在精神上與凱路亞克有聯系,而這句話是一個路人的身份。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1年8月31日第11期)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