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7年,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去世,他的傑作之一《第九交響曲》在不到三年後出版。
1817年左右,倫敦皇家愛樂樂團委托貝多芬創作《第九交響曲》和《第十交響曲》。到1824年,他已經完成了《第九交響曲》,以熟悉的"歡樂頌"結束。
貝多芬随後着手創作《第十交響曲》。但随着他的健康狀況繼續惡化,這項工作未能取得多大進展,使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隻剩下他潦草地寫下的音符,碎片和零星的想法。
貝多芬關于《第十交響曲》的一些筆記。|圖檔來源:貝多芬故居博物館,CC BY-SA
貝多芬的音樂迷和音樂理論家一直對此感到遺憾。過去,人們曾試圖重建《第十交響曲》的部分内容。最著名的早期嘗試之一是在1988年,當時音樂理論家巴裡·庫珀(Barry Cooper)冒險完成了第一和第二次。他使用貝多芬留下的音符編織了250個音樂部分,在他看來,這是第一首忠實于貝多芬思想的音樂。
但由于貝多芬的草稿非常有限,即使是交響樂專家也很難重建更多。
現在,在音樂曆史學家、音樂理論家、作曲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貝多芬的空白即将被填補,他未完成的《交響曲X》即将完成。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完整錄音将于2021年10月9日發行。
2019年初,為了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奧地利卡拉揚學院的Matthias Röder博士計劃組建一個跨學科團隊,試圖挑戰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
該團隊分為兩部分。人工智能(AI)團隊由羅格斯大學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Ahmed Elgamal教授上司,他的任務是教授人工智能貝多芬創作過程。
許多著名音樂家加入了音樂團隊,包括奧地利作曲家Walter Werzowa。沃佐娃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是英特爾的标志性廣告,計算音樂專家馬克·哥譚(Mark Gotham)上司了轉錄貝多芬作品的工作。該團隊還包括音樂理論家羅伯特·萊文(Robert Levin),他也是一位熟練的鋼琴家,他完成了莫紮特和巴赫在18世紀留下的許多未完成的作品。
簡而言之,整個團隊需要使用貝多芬所有作品的音符和完成的作品,以及第十交響曲的草稿,以使機器能夠學習繼續其工作。
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沒有現成的機器可以通過輸入這些草稿并按下按鈕來吐出整個交響樂。當時,大多數可用的AI無法繼續擴充未完成的音樂超過幾秒鐘。
該團隊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教授機器貝多芬的創作過程,以推動創意AI的極限。在貝多芬大量作品的訓練下,該團隊向機器學習詢問了貝多芬如何從一小部分音樂開始,并煞費苦心地将它們創作成令人興奮的交響曲,四重奏和奏鳴曲。
音樂團隊破解并轉錄了《第十交響曲》的草稿,并試圖了解貝多芬自己的創作意圖。他們以貝多芬完成的交響曲為模闆,試圖将草稿拼湊在一起,例如它們屬于哪些部分或應該放置哪些部分。
交響樂通常由四首曲子組成,團隊必須根據音樂理論做出決定,例如确定草稿是否代表和聲歌曲的開始(即交響樂中非常生動的部分),或者他們可能想要确認一行音樂是連接配接的基礎。賦格曲是交織在一起的部分的旋律,所有這些都呼應了中心主題。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團隊正試圖完成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對于科學家來說,挑戰實際上是令人生畏的。因為要取得成功,人工智能需要完成他們以前從未嘗試過的任務。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是,團隊需要弄清楚如何用一首短曲,甚至隻是一首音樂來開發更長,更複雜的音樂結構,就像貝多芬在創作它時所做的那樣。例如,機器必須學習貝多芬如何用基本的四音符音樂建構《第五交響曲》。
其次,段落的延續還需要遵循某種形式的音樂的規律,無論是和聲、三重奏還是fuchsa,AI也需要學習貝多芬來發展這些形式的過程。
該團隊還必須教AI如何掌握旋律線條并使其和諧。此外,人工智能還學習如何連接配接兩首音樂并建立結局。
最後,一旦有完整的工作,人工智能将嘗試安排它,這涉及将各種工具配置設定給不同的部分。
總而言之,在整個過程中,機器必須學會執行像貝多芬這樣的任務。
2019年11月,該團隊聚集在波昂的貝多芬之家,這是确定人工智能能否完成該項目的試金石。
他們根據貝多芬留下的草稿列印出樂譜,并邀請鋼琴家在前家博物館的一個小音樂廳演奏。聽衆包括記者,音樂理論家和研究貝多芬的專家。
該團隊向觀衆提出挑戰,以确定貝多芬的段落在哪裡結束,以及AI的額外創作從哪裡開始。事實上,觀衆無法分辨。
幾天後,在新聞釋出會上,部分樂譜再次公開播放。隻有熟悉《第十交響曲》草稿的人才能确定哪些部分是由AI生成的。
這些測試的成功表明團隊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進。随後,他們繼續努力開發《第十交響曲》的滿分。
貝多芬無與倫比的天賦一直在挑戰所有研究人員,要求團隊做得更好。随着項目的發展,國有企業正在改進。在接下來的18個月裡,該團隊建立并組織了兩個完整的音樂章節,每個章節超過20分鐘。
該團隊還意識到,關于這項研究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些人會認為,藝術應該是人工智能的禁區,人工智能沒有必要試圖複制人類的創作過程。但在藝術方面,計算機科學家El Jamal教授認為,人工智能不是替代品,而是一種允許藝術家以新方式表達自己的工具。
如果沒有人類曆史學家和音樂家的專業知識,這個項目是不可能的。有一次,該團隊的一位音樂專家說,人工智能讓他想起了一個渴望學習音樂的學生,他每天都在練習,學習,變得越來越好。
現在,這位學生已經接過了貝多芬的指揮棒,準備向世界演奏他的《第十交響曲》。
#創作團隊:
原作者:Ahmed Elgammal(羅格斯大學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教授)
編譯:姆卡
#參考來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a-team-of-musicologists-and-computer-scientists-completed-beethovens-unfinished-10th-symphony-168160
#圖檔來源:
封面來源:最大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