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光帝: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道光皇帝一共在位三十年,但與他的爺爺乾隆相比,實在是過得要太寒酸了。當年康熙皇帝駕崩時,國庫留有八百萬兩白銀,而雍正皇帝崇尚節儉,給乾隆留下了六千萬兩巨額财産,等到嘉慶帝即位時,國庫已經被乾隆給揮霍得差不多了。而嘉慶帝尚且可以朝着和坤開一開刀,把和坤家的财産充公之後,國庫立刻就充盈了不少。而道光皇帝就比較倒黴了,攢錢的功夫可沒有那麼強。

道光帝: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比起乾隆,嘉慶帝其實已經很節儉了,在道光還隻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很受父皇的影響。每天晚上隻買五個燒餅,與福晉一個吃兩人,而有一個則給他們的大阿哥。無論在那個朝代,其實都很少可以看到有如此節儉的皇帝。道光如此節儉,也不過是想多節約一點錢,讓百姓生活得好一點,不過在後來,人們也隻給了他一個摳門皇帝的稱号。

道光帝: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早于道光元年,道光皇帝就頒布了《聲色貸利論》,提倡一定要節儉治國。帝國人口不斷翻倍的在上漲,在乾隆年間,每人擁有土地六畝月餘,而到了道光年間,每人隻擁有兩畝土地,道光日日揪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也确實是一輩子都在奉行節儉。

道光帝是節省,但是并不精明,他體恤百姓,但對民情一無所知

《清稗類鈔》記載,一日上朝,道光帝看到軍醫大臣的褲子上打着更新檔,轉過頭問他,你的褲子打更新檔需要多少錢,而大臣知道,如果自己說了實價,那麼一定會得罪内務府,于是他撒謊道,需要三錢銀子。道光帝對此就非常的感慨了,還是民間的東西便宜,内務府打一套更新檔需要五兩銀子呢。

道光帝: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而在道光帝看不到的地方,每一位官員都過得非常的好,吃的是山珍海味,而穿的也是绫羅綢緞,并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麼艱難,而他雖然也有節儉,但是其實并沒有起到作用,依然不夠手底下的官員揮霍。

道光帝的節儉,其實還可以算是誤國的一個很大誘因,在道光八年,新疆張格爾平定判斷之後,道光帝非常高興,在頤和園裡大擺筵席,打算犒勞一下有功的将士們,而這些不遠萬裡來到京城的将士們,所受到的款待,其實也不過是幾碟小酒小菜。接命保衛的祖國,拼死效忠的皇帝,卻給了他們這樣的待遇,而這些将士并不知道皇帝崇拜節儉,隻以為道光帝對他們不屑一顧,是以甚至有感覺到心寒。

道光帝: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不僅如此,道光帝決定在此戰之後,縮減新疆守衛的兵力,将士們所上報的士兵最低限額要18000名士兵,而道光帝認為隻需要6000名就夠了。但邊疆的将士們這可不幹了,如果隻有6000人,那他們隻守新疆的東部,西部就自治自衛好了。道光帝想業想去,認為新疆還是不能載人,于是打算讓全國各省都載軍,由此就節省出三十萬兩銀子,那麼這樣就可以志願新疆守軍的軍饷了。

道光帝: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道光皇帝自認為,自己這樣的舉動是存有愛國愛民之舉,那怕是苦一點也不想要苦着百姓,不過他這樣的政治治國,其實并沒有什麼作為,而且他就算是再節儉,百姓也不可能就此過上好日子。道光提間,第一次鴉片戰争之後,道光并沒有能力處理這樣的問題,再加上他一昧的載軍,這場戰争隻能輸得更加的慘。

道光帝: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沒有正确的理念,也沒有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僅僅隻是一昧的借鑒,從臣子的衣着判斷官司員們的吃穿用度,節儉隻能成為一場劇。假如他并不是一名皇帝,僅僅隻是一名地方官員,或許他的節儉與良善,還是可以起到一點作用,隻可惜他作為一國之君,隻依靠節儉治國,是沒有太大用處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