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幾天的事情,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日本

作者:甯南山

5月12日OPPO突然宣布旗下的晶片設計企業哲庫關閉了,所有人員全部裁掉,事情之突然讓所有人震驚,甚至速度快到上午發正式通知,下午竟然連官網都關閉了。

根據記者的采訪,甚至在5月11日晚上還有不少員工在加班,根本不知道公司解散的事情,晚上突然收到公司聊天軟體的系統通知:“由于IT系統重大更新,辦公室自2023/5/12 零時起到二十四時關閉24小時。”

很多員工都覺得意外,第二天上午收到通知在11點召開全員大會,會上通知哲庫公司解散,全部裁員,根據哲庫CEO的發言,“在座有很多總監,也是剛剛才得到這個消息。”

哲庫CEO劉君在全員大會上的發言,解釋了原因:

“全球的經濟和手機行業現在極其不樂觀,公司的整個營收遠達不到預期,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晶片這樣一個巨大的投資将是公司承擔不起的,是以我在這裡邊非常遺憾的要做一個宣讀:經過審慎的讨論,公司決定關停哲庫,終止晶片自研業務。”

查了下出貨量,根據IDC的資料,OPPO在2021年的手機出貨量為1.336億部,2022年手機銷量為1.033億部,出貨量下滑達到22.7%,全球份額也從2021年的9.8%下降到8.6%。

這幾天的事情,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日本

而在2023年Q1,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繼續處于不景氣的狀态,根據Counterpoint的資料,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14%,而根據Canalys的資料,2023年Q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又同比下跌了12%,不同機構雖然資料不同,但是都顯示在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今年第一季度還在繼續同比下跌。

這次OPPO終止哲庫業務,我其實注意到了一個點,根據5月12日的全員大會上面OPPO HR的視訊發言,總體賠償方案是比較體面的,達到甚至超過了不少外企的水準,希望中國公司在這方面都體面起來。

1:給的N+3補償,超過了N+1的規定;

2:賠償N的基數是包括全年獎金和其他收入在内合計除以12,而并不是單純以月工資為基數;

3:N+3賠償不受三倍的限制。這個三倍是國家法律規定企業賠償N+1, 法律隻支援當地平均工資水準三倍以内,多于三倍企業是可以不用支付的。

“此次公司給到所有正職員工的補償标準是 N+3。N+3 計算的這個基數會是所有同仁全年的月薪、獎金以及其他應發收入所有的合計來去除以 12。那這次的補償金的标準沒有各地三倍上限的這個上限,是以說各位的計算金額會是過去所有年薪、獎金,其他金額全部加總之後除以 12”

2:雖然5月12日當天公司解散,但是工資全部統一結算到5月31日

3:全部繳納五月份的社保公積金。

“各位同仁,一旦簽署,公司會在五個工作日内,就完成這個補償金的打款。所有員工的最後工作日就是今天 5 月 12 号,那我們這個月五月的薪資會統一結算到 5 月 31 号,也會幫所有的同仁繳納五月份的社保公積金。”

國内的企業應該說在這方面,總體還是需要大大加強的,走向發達國家,其實就是整個社會逐漸走向法制化,人性化的過程,把一件件的事情做的跟發達國家差不多甚至更好了,進入發達國家就水到渠成了。

這次哲庫業務的終止,很多人都懷疑和美國可能的制裁有關系,老實說我也懷疑,隻不過沒有證據,但是這個懷疑卻又非常的合理。因為的确是這樣,即使哲庫堅持投入最終把傳說中的4nm手機處理器最後量産了,到時候美國一聲令下給OPPO像華為一樣的制裁,那會讓OPPO無法應對,畢竟不像華為那樣有起家的老本行通信裝置業務支撐。

華為的通信裝置這個東西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說過,單價高發貨量不大,華為一年給全球營運商發幾十萬上百萬個4G/5G基站,再加上有線網絡,軟體收入,運維服務什麼的就能獲得差不多3000億人民币的營業收入。

是以如果OPPO能繼續堅持下去,那自然是好事,但是美國的達摩克裡斯之劍确實随時可能落下。

說到這裡,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日本

日本當年面臨的情況,就是高端産業更新被霸權大國死死的按住,給你設定了天花闆,你能發展到什麼程度要看霸權國家的想法,心情好就把天花闆往上升一點,覺得不好就用天花闆給你死死限制住。

日本是主要發達國家裡面唯一人均GDP和三十年前比不進反退的,同時期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一個國家的先進産業一旦不發展不僅會帶來各種新的問題,而且原有的問題也會無法解決甚至惡化,

中國的決策層很早就做出了一個著名的判斷,那就是“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也就是說一個國家肯定會不斷的面臨各種内部問題,而且這些内部問題很多會非常嚴重,但是隻要産業更新在不斷進行,人均勞動生産率在不斷提高,蛋糕在越做越大,那麼這些問題是有可能解的,而且很多時候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如果産業更新的上限被限制了,蛋糕不能繼續做大了,那麼各種内部問題往往會變得無解了,而且還會變得越來越嚴重,最終集中爆發。

我們就拿我們自己的家庭來做例子,可能我們面臨房貸高,孩子教育投入大,家裡人生病等各種問題,但如果自己工作的公司還在不斷發展,工資獎金收入在不斷上升,那麼這些問題最終還是可能解決的,但如果這個時候公司突然關門大吉了,又找不到新的工作作為收入來源,那麼各種家庭的問題就會集中的累積和爆發,最後造成家庭破産。

日本當年面臨的困境就是這樣,不僅僅是1985年的廣場協定,而且從彩電,汽車到半導體産業,日本的先進産業面臨着美國一波又一波的外部攻擊。

日美汽車貿易戰,美國通過威脅通過汽車配額法案的形式,強迫日本自行實施對美國的汽車出口限制,在此壓力下1981年5月1日,日本以通商産業大臣聲明的形式釋出了《對美國出口轎車措施的主要内容》,限制日本對美國出口的汽車數量,時間為期為1981年4月-1984年3月,

其中限制了第一年1981年4月-1982年3月日本對美國出⼝汽車數量為168萬輛,第二年的數量可以在上年基礎上再加美國市場增量的16.5%,第三年是否限制數量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後來日本還為日本每家汽車公司的出口配置設定了配額,以1983年4月-1984年3月出口美國的配額為例,豐田配額為51.6659萬輛,日産45.6030萬輛,本田34.8631萬輛,東洋工業15.9282萬輛,三菱11.2584萬輛,富士重工7.0014萬輛,五十鈴1.68萬輛,共計168萬輛。

到了1984年三年時間到之後,進行了延期,日本汽車出口美國限額上升到185萬輛。

限制進口使得美國汽車市場價格上升,加上經濟景氣回升,使得本來面臨日本汽車沖擊的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盈利情況也得到了改善,從虧損轉為盈利。

半導體産業在1986年和1991年兩次和美國簽署了日美半導體協定,不僅規定了外國半導體産品在日本市場的份額,甚至還規定了日本半導體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價格不能低于某個數額,否則就認定是傾銷。

老實說這是非常霸道的條款,像美國和日本于1986年第一次簽訂的《日美半導體協定》,日本不僅被要求規定出口美國半導體的價格不能低于某個金額,而且還被要求開放本國半導體市場,并保證5年之内國外公司在日本獲得20%的市場佔有率。

這就相當于中國今天和美國簽訂汽車協定,要求中國出口美國的電動汽車必須高于某個價格,同時還規定特斯拉等美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不能低于20%。

而廣場協定帶來的日元升值更是對日本制造業出口造成全面沖擊,1986年日本出口出現了下降,外貿出口增速由1985年的2.4%下降到1986年的-4.8%,日本為應對這一情況采取了降息放水刺激經濟的做法,加上日元升值帶來海外資金湧入,這就造成了日本本土資産價格猛漲形成泡沫。

正是因為美國設定的外部天花闆,通過一系列的打壓使得日本不得不面臨更為困難的外部環境,而日本自身又在應對複雜環境(廣場協定,半導體産業)時在貨币政策,半導體發展方向等出現了各種失誤,最終造成了失落的三十年。

有觀點認為日本的失落三十年是自己造成的,像德國也簽了廣場協定讓貨币升值,但最後就平安度過沒有造成經濟停滞。

另外像日本面對美國在汽車領域的壓制,盡管簽訂了日美汽車協定受到壓制,協定的内容對日本并不公平,但是最終并沒有能阻擋日本汽車産業發展的步伐,下圖是2021年在美國賣的最好的品牌,豐田車以202.78萬輛排名第一位,超過了福特和雪佛蘭,而本田和日産則排在第四和第五位。表現還是不錯的。

這幾天的事情,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日本

但我的觀點是,日本的确有把事情做對的機會,但美國的政策就是通過持續的外部打壓進行限制,你最終會有犯錯的時候,進而導緻産業更新受到變緩甚至停滞。

日本汽車産業盡管在美國打壓下表現仍然不錯,但是有沒有可能如果沒有當年的數量限制,日本汽車很可能都把美國本土汽車公司徹底打垮了呢?

現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品牌市場就是如此,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南韓的品牌把歐洲,日本的電子品牌都基本消滅了。

如果歐洲手裡也有美國一樣的權力,直接通過各種協定限制蘋果,三星,華為等在歐洲的銷售,保護歐洲的本土手機品牌,那情況可能會是另外的樣子。

同樣的,今天電動汽車大潮對歐洲也不太有利,如果他們手裡有權力,直接簽訂不平等協定限制特斯拉,以及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的銷售,而且還反過來通過協定規定歐洲汽車品牌在中國大陸,美國市場的份額必須達到他們想要的某個值,同樣也會是有利于歐洲的汽車公司。

相比日本的汽車産業,日本的半導體産業就在内外部市場受阻(通過價格限制份額)和自身發展戰略出現問題的雙重打擊下,被美國明顯的反超,1988年日本半導體份額還占到全球50.3%,到2019年就隻剩下10.0%了。

下圖是日本經濟産業省2021年6月釋出的會議資料《半導體戰略(概略)》

這幾天的事情,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日本

我們可以這樣說,即使三十年前日本在應對廣場協定,日美半導體協定等外部打壓時每一步都走對,那麼迎來的将是美國更多的打壓政策,直到讓日本面對強大複雜的外部壓力時自身出現失誤導緻發展停滞為止。

而對日本來說非常緻命的是,由于政治,經濟,軍事被美國牢牢控制和影響,而且市場和技術也高度依賴美國,日本面對美國其實說不的空間比較有限。這正說明了美國面對日本手裡握着權力的重要性,可以逼迫你簽訂各種不利的協定,持續不斷的給你制造麻煩,你終究在應對這些問題時會出錯。

這就像一個公司上司如果想整一個下屬,那麼就不斷的安排各種不合理的工作,同時不提供各種周邊資源,那這個下屬能力再優秀,也總有完不成任務和出錯的時候。

這也說明了新中國從建國開始就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可貴,畢竟隻有獨立國家才能最終打破天花闆,美國難以和大陸簽訂不平等條約壓制大陸高科技産業發展,在軍事上又不敢貿然行動因為沒有必勝的把握,于是隻能在貿易戰,經濟戰這樣的領域通過市場和技術優勢搞制裁來進行壓制。

但是在市場領域,美國并無絕對優勢,因為中國的本土市場也夠大,而在供應鍊和制造方面,中國甚至還有更大更全面的制造業,美國隻能利用半導體等一些關鍵技術上的領先來進行打擊制裁。

是以突破關鍵技術對于我們來說現在最為關鍵。

說到這裡,又回到哲庫。

老實說如果OPPO關閉哲庫是因為美國可能的制裁,我心理上還更能接受些。但如果确實就是單純的因為财務問題而整體的關閉了業務,那說明大陸的衆多消費電子品牌裡面,真正具備突破核心技術的決心,耐心和能力的企業确實不多。

小米曾經嘗試自研晶片,後來證明能力确實不足而放棄;

OPPO的哲庫本來是被寄予希望的,但現在主動退出了;

而VIVO目前隻有自研小晶片,并沒有自研手機處理器的計劃。

至于聯想,就更不用說了,聯想旗下現在還有摩托羅拉手機在海外銷售,但不可能自研處理器。

榮耀現在主要是在國内賣,在海外市場銷量有限,體量比較小。

根據Omdia資料,榮耀2022年全球5900萬台的銷量跟OPPO的衍生品牌Realme 5300萬台一個級别,遠不如小米(1.52億台),OPPO(1.07億台)和VIVO(9800萬台)的全球銷量,體量不夠支撐自研手機處理器,而且作為華為獨立出來的公司,本身就被美國盯着。

國内唯一專門做手機處理器的紫光展銳,目前總體能力一般,還不如聯發科。

華為被制裁四年了,看來看去,國内目前唯一能全面掀翻高通,聯發科的還是隻有華為的海思。

看來最終還是得海思歸來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