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是中國最早的網站?|中國網際網路簡史

作者:往事知多少賬号
誰是中國最早的網站?|中國網際網路簡史

說起中國網際網路站的起源,對大多數人來講,可能并不關心,因為那已經成為曆史,曆史的東西總是留給學者們去研究。但随着時間的不斷流逝,過去的東西将會越來越模糊,如果我們更早些去挖掘去整理,也許會事半功倍,記錄的會更清晰更真實。本文将從中國最早網站這個角度探索,盡可能為讀者提供一些中國網際網路起源的點滴曆史。

撰文 | 南方

題圖 | 騰訊圖庫

01.

中國網際網路曆史:如果從1987年9月中國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算起,已有35年,如果從1993年3月中國連通第一條國際網際網路專線算起,已有29年,如果從1994年4月中國與國際網際網路建立完全連結算起,已有28年。建立完全連結的意思是說在中國已正式完成中國域名管理體系(CNNIC)的建設,也就是說在中國Web站點釋出的資訊内容,接入網際網路的世界各地使用者都可以通路到,世界各地建立的Web站點,中國使用者也同樣可以通路。從這一時刻開始,中國與世界才真正實作了網絡上的互聯互通。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網際網路的起始時間應該是1994年4月,我想這一點大家也許都有共識,那麼接下來誰是中國最早的Web站點?怎麼建的?都釋出些什麼内容?可能許多人有些模糊。

誰是中國最早的網站?|中國網際網路簡史

據《中國網際網路口述曆史》訪談中國第一條網際網路專線的建設者——中國科學院高能實體研究所研究員許榕生時提到:“1994年4月15日我參加在西歐高能實體中心CERN舉辦的第一屆全球WWW技術研讨會上,WWW的發明人Tim B Lee在開幕時打出一張世界地圖,标示凡有網際網路的地方都将裝上WWW伺服器,特别指着地圖上的中國一大闆塊說,這裡也将會有WWW,幾小時前我告訴他中國已經加入了網際網路。中國的第一台WWW伺服器是在會議期間我從瑞士會場通知北京高能所建立起來的。高能所計算中心二十多歲的女生樊岚當時剛剛出國,在美國佛吉尼亞的CEBAF研究所工作,她協助安裝了WWW伺服器的程式,并為高能所設計了第一個英文網頁,附上了唯一的一張圖檔是她随身攜帶的紀念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郵票。幾天以後全球就發現了來自中國的第一個WWW網站http:// www.ihep.ac.cn/。”

這段話清晰地再現了當時中國最早的一家網站如何建立的,是許榕生研究員參加第一屆全球3W會議,看到那麼多國家都有自己的web站點,中國還沒有,就臨時通知國内的同僚們配合,緊急搭建了一台3W伺服器。當時還沒有專用伺服器,是在一台PC486機器上裝上 Linux 作業系統運作 HTTP 軟體實作了内容釋出,所設計的網頁比較簡單,内容也不多,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網站了,與别的國家相比毫不遜色,此時距1990年12月20日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創立世界上第一個網站相比也僅差3年4個月。

誰是中國最早的網站?|中國網際網路簡史

在此基礎上,許榕生研究員及其同僚們除了通過該網站在向世界介紹大陸高能實體科研的最新動态外,還開設一個欄目叫"Tour in China",旨在向外國人介紹當代中國。沒想到的是此舉獲得國外使用者特别關注和熱烈反響,因為許多普通的外國人對中國了解不多,對中國一直有一種東方神秘和異域文化的感覺,是以很好奇。

02.

受此啟發。許榕生及其同僚們積極作為、大膽創新,于1994年5月15日建立中國第一個綜合資訊類網站《中國之窗》并在CNNIC注冊域名china-window.com.cn,此時距離中國建立網際網路完全連結僅過了一個月。之後又于1995年5月在美國設立鏡像網站(china-window.com),解決了國内電信網絡出口帶寬窄,從國外通路國内網站速度慢的問題,此舉使得世界各地能及時通過網際網路快速了解來自中國的資訊。

《中國之窗》開設初期,主要内容有“中國商品交易會”“中國文物”“中國報道”“華夏美食”“中華醫學”“旅遊導航”“中國企業”等欄目,設有中、英文和繁體三個版本。為普及網際網路知識,《中國之窗》技術團隊在全國各地舉行上百場技術報告會和現場示範,撒下了網際網路及網站啟蒙的種子。并随之在各地開辦了地方之窗二十多家,包括各具特色的北京之窗、重慶之窗、福建之窗、上海之窗、中山之窗、雲南之窗、深圳之窗、天津之窗、武漢之窗、蘇州之窗、海南之窗、河南之窗、湖南之窗、遼甯之窗、陝西之窗、山東之窗、安徽之窗、河北之窗等,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之窗》的内容,使《中國之窗》網站最早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視窗之一。1995年底《中國之窗》日平均浏覽5萬人次,1996年底10萬人次,1997年底25萬人次,1998年底達50萬人次,讀者一半以上來自國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由于《中國之窗》提供了大量高品位的豐富多彩的中國資訊内容,它被指定為‘96國際INTERNET網上博覽會的中國參展代表,被大會評為開發中國家資訊技術開發的樣闆,同時也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稱之為中國最早的、有影響的網站。

1995年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之際,某些西方國家為抵制在中國召開,故意散布謠言,說當時的克林頓總統夫人希拉裡、曼德拉總統夫人伊夫琳兩位重量級貴賓将不參加會議,而事實上兩位貴賓非常積極從未改變最初的參會決定并且已報名,世婦會組委會及時通過《中國之窗》釋出聲明和兩位貴賓的注冊記錄,有力地挫敗了西方某些國家搗亂破壞的圖謀。除會議期間的陸續報道外,《中國之窗》還以大量圖文方式在網上展現大陸各界優秀的女政治家、女科學家、女企業家等的突出貢獻與良好形象,同時開設計劃生育、家庭教育等專題内容,深入報道當代中國取得的各項成就,表現出了網絡媒體的強大宣傳功能與作用,這也是大陸第一次在網上成功開展對外宣傳的生動實踐。

03.

網際網路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誕生均是由學術研究牽引導入的,得益于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對科學報國的孜孜以求和不懈努力。在随着網際網路技術與意識的不斷普及、深入,又一大批意氣風發的民營企業家下場,他們積極探索、通往直前,特别是在資本的支援下,逐漸走出一條以内容彙聚整合為主的商業模式。1996年6月,新浪網的前身“四通利方網站”開通;1996年8月,搜狐的前身“愛特信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5月,網易公司成立;1998年11月,騰訊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國進入到了“門戶網站”時代。

許榕生研究員這時為适應網際網路發展的需要,率領團隊轉入網絡安全的研究,教育訓練出最早的一批網絡安全人才(如今都成為解決網站隐患和資料安全的骨幹力量)。同時,國内也陸續出現了包括中國網(china.org.cn)、人民網(peopledaily.com.cn)、中華網(China.com)等網站,全面系統地用網際網路釋出中國資訊和介紹中華文化的豐富内容。于是到2004年《中國之窗》正式落下帷幕,結束了她的曆史使命。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在當今網際網路廣泛應用,特别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區塊鍊、人工智能等網際網路驅動産生的今天,有多少人會想到當時将網際網路引入中國,開設中國第一家網站的條件艱苦和創業艱辛,讓我們記住第一代網際網路先驅們的名字和他們創立的網站吧!同時在中國全面接入國際網際網路快30周年之際,我們不禁要思考中國網際網路下一個30年會怎麼樣、将如何健康發展?

也許一切都會改變,但唯有初心不曾改變。曆史終将記住的,是這些由初心所映射出的萬丈光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