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模拟飛行,虛拟空間磨砺打仗本領

作者:學習軍團
模拟飛行,虛拟空間磨砺打仗本領

第75集團軍某旅利用科技手段鍛造過硬飛行員隊伍——模拟飛行,虛拟空間磨砺打仗本領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蘇國威 楊元慶

座艙外,球形螢幕實時呈現飛行視景;座艙内,态勢資訊和飛行參數在顯示屏上實時更新……日前,記者前往第75集團軍某旅采訪,參觀某型直升機模拟座艙,滿滿的“科技感”撲面而來。記者在該旅飛行模拟訓練專修室看到,兩座大型球狀裝置中間的模拟座艙,由某型戰機真實座艙改造而成。模拟座艙四周,高分辨率曲面屏全向環繞,山川、河流、村莊等場景逼真呈現。置身其中,讓人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此刻,該旅飛行員萬觀志正坐在模拟座艙内,熟練地操縱“戰機”展開模拟飛行。“随着科技手段不斷進步,飛行訓練模拟器已廣泛應用于部隊和院校飛行教學訓練。”模拟飛行教員馬瑞告訴記者,“這套模拟仿真訓練系統可讓飛行員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經受摔打磨煉。”球形螢幕上,鐵翼加速飛旋。記者坐進前艙,在馬瑞的指導下輕提總距杆,操縱“戰機”飛離“地面”,直沖“雲霄”。白雲、山川、河流,在球形螢幕上快速閃過。“戰機”平穩飛行不一會兒,突然發出“嘭”的一聲異響。緊接着,螢幕畫面猛然抖動,身後傳來一陣戰機引擎的聲音。頓時,座艙内紅燈頻閃、警鈴大作。随着機頭忽左忽右劇烈晃動,記者感到一陣頭暈目眩,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坐在後艙的萬觀志迅速調整“戰機”姿态,綜合各項資料判定,戰機遭遇“單發停車”特情。随後,萬觀志根據預案緊急處置,成功完成“迫降”。“盡管隻是模拟飛行,但強烈的真實感令人印象深刻。”走下模拟座艙,記者有感而發。馬瑞告訴記者,這些年,部隊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戰機出動頻率加快、飛行架次增多,倒逼官兵轉變以往“重實裝、輕模拟”的觀念,探索更嚴格、更高效的組訓模式,通過模拟仿真訓練打牢實裝訓練基礎。兩年前,一座飛行訓練專修室在該旅營區拔地而起,使飛行訓練硬體設施大為改善。一年前,兩套大型飛行模拟專業裝置落戶該旅,廣泛運用于基礎飛行駕駛、機載裝置操作和空中特情處置等課目訓練,助力提升軍事訓練水準。“離地三尺無小事。如今,我們絕大部分特情處置訓練,都能在模拟器上進行。”馬瑞告訴記者,特情處置訓練一直是飛行訓練的難點。使用模拟器開展訓練,不僅能讓飛行員不受氣候、地域、環境的限制展開模拟飛行,還能預設發動機停車、液壓系統故障、尾槳失效等特情,有效檢驗和提升官兵特情處置能力。“強化模拟仿真訓練可大幅縮短基礎課目實裝飛行時間,讓年輕飛行員在模拟器上積累‘航時’和經驗,加速飛向藍天。”馬瑞說。說話間,記者跟随馬瑞繞到飛行模拟器後方。馬瑞指着一台電腦告訴記者,這是模拟座艙的“神經中樞”,能實時收集飛行參數,對飛行員技戰術本領進行精準評估。剛才的模拟仿真訓練中,萬觀志果斷有效的操作已被錄入系統,為後續開展訓練積累了可靠資料和寶貴經驗。“縮短了訓練周期,節省了訓練成本,提高了訓練質效,模拟仿真訓練推動飛行訓練水準整體提升。”該旅上司介紹,下一步,他們将依托資訊網絡和仿真模組化技術,推動不同類型、不同兵種的模拟訓練器材互聯互通,形成覆寫單機、編隊和戰術層級的模拟訓練體系,充分釋放“虛拟演兵場”助推戰鬥力生成的效能。

短 評

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

■陳典宏

戰争是力量的對抗,更是科技的角逐。随着科技因素對打赢制勝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戰鬥力生成中發揮的“杠杆”作用愈發凸顯,不僅催生出全新的戰争手段,也從根本上改變着訓練的形式、手段和方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深化聯合訓練、對抗訓練、科技練兵”。第75集團軍某旅建立飛行模拟訓練專修室,采用高技術手段,開展實景式、沉浸式模拟仿真訓練,縮短了人才培養周期,為練兵備戰賦能,推動科技力向戰鬥力、保障力高效轉化,成為撬動戰鬥力躍升的“新支點”。

察勢者智,馭勢者赢。向科技要新質能力、要品質效益,還需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各級各部隊應緊盯軍事科技發展和作戰樣式演變,确立适度目标、科學把握程序、瞄準關鍵節點,不斷提高軍事訓練科技含量,積極探索相應的訓練手段和方法,推動科技優勢更好更快轉化為能力優勢、制勝優勢。

模拟飛行,虛拟空間磨砺打仗本領

▲刊于5月14日《解放軍報》2版

來源丨解放軍報、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模拟飛行,虛拟空間磨砺打仗本領

監制丨歐燦 張曉輝編審丨劉建偉 嚴珊 陳利責編丨闫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