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考經驗分享:正确率提升遭遇天花闆?如何才能突破

作者:不考試

正确率提升遭遇天花闆?如何才能突破

大家好,本人其實一直不算什麼行測大神,申論就更别說了,但是在此次國考行測拿到80+,為了給一直蹲經驗的小夥伴們,就分享一下我的經驗體會。

首先介紹一下本人情況,去年國考行測在沒刷套卷的情況下最終得分61分,我至今記得去年的感覺——時間嚴重不夠,我去年的數量基本都是猜的,然後從來運氣都不好,是以最後就61這種低分。真正的系統學習行測也就是今年辭職全職備考以後,是以經驗也就是我這大半年來的一些做法。

一、聽系統課。

以前我覺得自己基礎好,就從來不聽系統課,覺得老師講的也就那樣。今年備考時間太長了,在我發現自己刷題言語和判斷的正确率永遠隻有60-70%的時候,我就向系統課低頭了,一開始聽課就不由得發出“哇”“喔”“原來如此”的感歎。因為我的數資基礎比較好,就沒怎麼看系統課,隻着重看了言語和判斷,先分享這兩個闆塊的感受。

言語:以前做言語全憑語感,然後第一遍聽系統課就學會了一些小技巧,比如頓号前後是同義詞,段落前後可能有呼應,這些對提升正确率都挺有用。雖然在做題中發現這些技巧很實用,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國考130題,隻有120分鐘,還要10分鐘塗卡,我根據以前别人的總結,給自己設定的時間是常識加言語30分鐘,判斷30分鐘,資料30分鐘,最後數量加塗卡一起30分鐘,這樣我就可以做完卷子。問題就在時間上,如果我每道題都用這些小技巧,我就會在言語上浪費太多時間,而且很多時候,我可能浪費了時間也沒用。是以我在做題時,就會不自覺地還是憑語感做題,正确率又下降了。這看似無法調和,卻在我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得到最好的結果。

核心技巧是這樣的:按照自己能做到的最快感覺做題—與30分鐘進行對比—修正時間—找到30分鐘的狀态—找出錯題原因—看系統課找到解決這個原因的技巧—重新練習提升正确率。比如我自己,我言語錯得比較多的就是邏輯填空,在我保證了時間的基礎上,我就去看邏輯填空的解題思路,比如前後照應這些小技巧,下次記得運用。在掐時間的情況下,确實很容易忘記這些技巧,但是你忘一次就再去看一次課,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你不斷強化,慢慢的這些東西就會直接内化在你的做題中。這樣就既保證時間,正确率也上來了。

判斷:判斷其實我也是先把握時間再提升準确率,判斷的系統課比言語給人幫助更大的點在于圖推和邏輯。以前我的圖推就看運氣,如果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那就一眼看出來,如果看不出,那就白給。但是系統課就會給你明确圖推到底有哪些種類,其實也不多,考的也就那幾種,比如這次國考,其實圖推就很容易拿分,要是聽了課的小夥伴,應該很容易就做出來了。還有邏輯的加強削弱,也就那幾種形式,小夥伴們聽完課,對照卷子比對一下,就會發現原來這種題這麼簡單。

二、套卷練習

我從8月下旬買了小型列印機開始,就基本每天一套行測紙質卷,之前我用FBAPP直接做的時候,就覺得資料分析很别扭,然後換成紙質卷後真的打開新世界大門。主要差別就在于時間,FB上做卷子右上角會顯示時間,你可以時刻根據這個時間調整做題速度,但是紙質卷,你需要做一會兒看一下表,就跟考場的感覺一樣,會讓你更好地把握時間。像我就基本做完一個子產品,看一下時間,已經形成了30分鐘規律,是以其實大陸考試沒有時間的情況下,我仍然還是沒有太大影響。我本來帶了手表,結果被監考員說不能帶,交上去了,考場也沒有鐘,無語。雖然最後有一丢丢小影響,就是我數量最後3道沒時間做了,直接猜的,全錯,但是對整個考試沒有大的影響。

是以一定要刷紙質套卷,我是先做的FB的智能組卷,再把FB的30多期我以前沒參加的模考做了一遍,最後做國考的往年試題。然後聽說山東題跟國考很像,又刷了山東的往年試題,差不多這個時候我的行測就穩定80左右了。因為我精确把握時間,是以能夠把題都做完,就算有些子產品正确率不高,總分也不錯。而且這樣把握時間真的很有效,主要就展現在我第一天刷深圳市考了解題型後,第二天再刷一套深圳市考卷子我就能做完了。

三、總結思考

因為每個人缺口不太一樣,是以思考方向也不一樣。像我說的系統課,我聽過好幾個不同的老師,最後發現我最适合哪個,就一直聽哪個,這個适合與否完全可以通過你當天刷套卷的正确率就反映出來了。我不喜歡把錯題總結到一起,但是我喜歡思考我為什麼錯,然後給出一個根本原因。比如眼瞎看錯、沒有比對出最佳答案、沒有看到前後一緻,這種總結性的錯誤原因就讓我下次再做題的時候會格外注意,比如再看一遍題目,看看有沒有暗示,綜合對比一下幾個選項。

我不追求刷題量,每天刷題隻是為了讓自己每天都有考場的感覺,這樣真的上了考場也有平時的狀态。我比較注重我為什麼錯,我下次能不能不錯。

四、常識&數資

先從我最拿手的資料說,我一般資料正确率都是100%,做了這麼多試卷也最多錯2個。我做資料就是先看題目,然後掃視題目關鍵詞,可能是因為看小說的原因,我一般都能很快抓住關鍵詞。其實國考資料資料是分類分段的,比如第一段寫的是一個類,第二段又是一個類,還是比較好找的,找到之後再看一眼問題具體問的什麼,找到資料就開始算,我基本都是硬算,但是有時候可以結合選項,除到第二位就結束。

另外有幾個我覺得蠻實用的技巧:1、倍數關系,比如2018年比2017增長了12.5%,那麼其實2017就是8,2018就是9,增長了1/8,求增長量就可以直接2018年除以9。特殊的多少分之一都可以記一下,把分數變成倍數會好算很多。2、平均量a/b的增長率就是a的增長率-b的增長率除以1+b的增長率,這個公式使用率相當高,需要注意的就是這是平均數的增長率,不是比例的,比如2018年a占b的比重比2017年增長了多少,就不是這個公式了,而是另一個,大家推一下,我這兒不好寫。整個資料我就記了這麼倆個公式,其他的就硬

算怎麼友善怎麼算。3、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最後一個哪個對或者哪個錯這種題,先看a,再看d,最後看bc。數量我真沒啥經驗,純純吃老本。

常識我以前放棄,現在老老實實去看時政課,黨史啊,重要會議啊,我都去看了,還是有點用的,以前純猜正确率30多40,現在60多,我很滿意了。最後,說一下我這次國考各部分正确率,大家借鑒一下。言語90,數量70,判斷78,資料100,常識65,實際比估分少了2分,俺也不知道哪裡錯。祝我這次國考或者省考順利上岸,也祝小夥伴們看了這篇廢話文學有所收獲,順利上岸!

俺願稱之為沒耐性但能堅持的人的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