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電視劇比小說精彩得多,但小說描述的京海更黑暗。小說是根據電視劇劇本改編,據說是電視劇确認定檔後,小說才開始走付印流程。小說不長,幾小時就可以看完。
飙是暴風,“狂飙”本意是指大暴風、急驟的暴風,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狂飙》意思是,以高啟強為代表的黑惡勢力急劇增長,國家掃黑除惡的潮流不可阻擋。
小說參考了《茶館》《天下第一樓》的三幕劇形式,選擇了2001、2006、2021三個年份,把故事分為暗流、風浪、平靜3個單元。
一、2000年,高啟強坐上牌桌
2000年,高啟強三十多歲,父母都已不在,他要供弟弟妹妹讀書,在一個菜市場裡開了個水産店。菜市場的市場管理者唐小龍、唐小虎是黑惡勢力的小分支。
唐氏兄弟一開始就明确跟高啟強說要漲管理費,有人看上了他的攤位。暗示高啟強送等離子大彩電,高啟強舍不得錢,送了普通大彩電。除夕夜,高啟強确定了攤位不保,要回彩電,和唐氏兄弟發生沖突,被一群人打傷。唐氏兄弟報警說高啟強入室搶劫,是想讓高啟強被關幾個月,因為這算刑事犯罪。
安欣是市警察局刑偵支隊剛入職不久的刑警,父親因公殉職,父親的戰友安長林(市警察局副局長)、孟德海(市警察局局長)照顧他長大。安欣的搭檔是李響,帶他們的“師父”是支隊長曹闖。
除夕當天,安欣和李響值班,安欣很明白有問題的是唐氏兄弟,李響說唐氏兄弟的問題屬于經濟問題,刑警管不了。
安欣對高啟強充滿了同情,高啟強受到的是治安管理條例處罰,在看守所關了幾天,算違法,應該是安欣“留情”了。安欣還特地去接他出獄。
2000年京海市的黑惡勢力主要有:陳泰、賭場老闆(小說中都沒有名字)、徐江。
賭場老闆涉賭,徐江涉黃,他們有了沖突,請陳泰出來調解。徐江的“保護傘”是副市長趙立冬,他的來錢路子都寫在《刑法》裡:名下的的白金瀚KTV是京海市色情業的溫床,他還做人體器官生意,綁架、殺人都是家常便飯,小說正面寫他殺的人就有黃翠翠、賭場老闆。
黃翠翠是白金瀚的小姐,出場就是一具浮屍,但是一個貫穿全書的重要人物。她陪過省政法委副書記何黎明,她的前男友老默、後來成為高啟強對付敵人的秘密武器,女兒黃瑤被高啟強收養。安欣等刑警追查她的死,最後趙立冬承認有親戚得了尿毒症,親戚自己和徐江交易。
她為什麼被徐江滅口,還是活着時被摘除雙腎,電視劇說得很明白:她被安排去陪何黎明時偷偷錄了音,用錄音要挾徐江。她生了一個女兒,需要錢,想着幹一票大的就轉行。
徐江兒子徐雷之死也很關鍵,故事脈絡:
徐雷欠賭債不還——賭場老闆釋出“教訓徐雷”指令——高啟強接單——徐雷意外死亡——賭場老闆請陳泰出面調解——徐江表面答應,背地裡殺了賭場老闆,之後找唐氏兄弟和高啟強報仇——賭場老闆妻子陳書婷帶着兒子跑路——安欣李響接陳書婷母子——安欣被襲擊,警察内部有鬼——陳書婷隻能相信高氏兄弟——陳泰告知賭場老闆司機的位址——高啟強把位址告訴徐江和安欣——安欣李響找到司機——司機指認埋屍地——徐江跑路——趙立冬安排曹闖解決徐江——高啟強老默殺徐江曹闖——京海的黑惡勢力重新洗牌。
複盤整個過程會發現,是高啟強無意中引得徐江殺了賭場老闆,徐江又是以被抓住把柄。牌桌上三個人,兩個人因高啟強而死。然後高啟強自己坐上牌桌,憑借的是“連殺徐江父子”的狠辣和陳泰的支援。
二、2006年,高啟強“威震”京海
2006年,趙立冬還是副市長,孟德海調任青華區區委書記,高啟強已是陳泰公司的二把手,安欣還是普通警察,李響當了支隊長。
故事主線是莽村建度假村項目,涉及多起殺人案、多起綁架案和高啟盛販賣毒品案,高啟強涉賭,可能涉黃。
莽村準備拆遷,陳泰的公司要在莽村投資建度假村,村支書李有田表面上招商引資,暗地裡搭上趙立冬,繞過區政府(正常的行政層級是市—區/縣—街道/鄉鎮—社群/村),讓自己兒子李宏偉拿到了工程。
李有田父子是地頭蛇,高啟強和陳泰是強龍,陳泰的助理程程還要跟高啟強争權;李有田越過孟德海,又涉及趙立冬和孟德海之間的角力。
這個階段,死的人更多,也從側面說明,權力鬥争、資源競争更激烈。
從高啟強的角度,真是諸事不順:他被李有田涮了,程程還倒油,陳泰對他很不滿意,繼子高曉晨受他牽連被綁架;孟德海的女兒孟钰被綁架,涉及高啟盛販賣毒品,高啟盛殺李宏偉還沒殺死;他想換個靠山,趙立冬讓他交投名狀——殺了不斷舉報趙立冬的譚思言和背叛趙立冬的李響。
危機,即包含了危險和機遇,“風浪越大,魚越貴”,也是這個道理。種種不利情況下,高啟強再一次自救成功:
李宏偉沒搶救過來,高啟強派人殺了譚思言、李有田、李響父親,老默救了孟钰,安欣救了高曉晨,高啟盛抱着李響跳樓。高啟強抱上趙立冬的大腿,成為政協委員。
2006年的安欣是頹廢的:
身體上,他在抓瘋驢子時,被他用匕首刺到右臂肩窩,右手槍法不行了,算失去了一件警察工作的看家本領;精神上,從事警察工作的信念崩塌了——師父曹闖是“黑警”,被打了黑槍,搭檔李響變質了,卻當了支隊長。
而莽村項目涉及的殺人、綁架、毒品等案件都需要安欣履行警察的職責。李響的死讓安欣再次堅定信念,但鑒于黑惡勢力過于龐大,他和戀人孟钰和平分手,工作也從刑警轉為交警。
京海的黑惡勢力再次洗牌,陳泰被迫“禅讓”,牌桌上隻剩高啟強。
三、2021年,高啟強的末路
2021年,省指導組入駐京海。此時趙立冬已是市長,孟德海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安長林是市政法委書記,高啟強是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安欣是市警察局宣傳科科長。
這個單元主要講指導組和趙立冬、高啟強等黑惡勢力的鬥争,此時的黑惡勢力是高啟強和蔣天,最終正義的一方獲勝。
指導組組長徐忠在去京海的車上看的材料,就是安欣故意落在安長林家裡,由安長林遞上去的舉報材料。安長林一直教育安欣,隻有身在其位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追求正義,他送出材料也是看準了時機。
高啟強一開始以為指導組隻是走個形式,故意暴露幾個場子,給警察抓賭刷業績。當他發現“掃黑除惡”是動真格的,用唐小虎做誘餌,想搞個大新聞,讓指導組知難而退。王帥被抓,為了讓王帥閉嘴,同時殺雞儆猴,高啟強派人去王帥家放火。
安欣和孟钰準備在電視台報道高啟強小弟被抓的新聞,高啟強提前拿走了電視台存放新聞視訊的U盤。
唐小龍被抓,高啟強想盡辦法撈人,努力方向:黃老——孟德海——警察局局長郭文傑。楊健被抓後,高啟強先用苦肉計,後又跟蔣天、趙立冬聯手對付徐忠,都是垂死掙紮。
高啟強最終落了個衆叛親離的下場:高啟盛、陳書婷都因他而死,身邊唯一的親人高啟蘭隻想逃離他,小弟唐小龍被抓,唐小虎被殺,養女黃瑤隐忍多年就為了扳倒他。
四、總評
小說人物不少,高啟強的形象最豐滿,安欣的形象有嚴重缺陷,其他人物大多是工具人。小說呈現了一個更真實的黑暗京海,但并沒有完成“把故事講述明白”這個任務,更不要說把故事講好了。
1、小說中高啟強更狠辣
20年間,高啟強方方面面的轉變非常明顯,他肯定是通過學習武裝了頭腦。電視劇讓他學《孫子兵法》的設定很妙,小說裡他看的是《窮爸爸富爸爸》。
2000年,高啟強會把送出去的彩電要回來,安欣李響帶他去檢查,他先聲明不會出拍片子的錢。這都展現了一種典型的思維:窮得隻關注錢,不想其他。
2006年,唐小龍出獄。唐小虎說:強哥給你報了商學院的課,我們都已經上過了,就差你了。唐小龍第一反應:我被嫌棄了。
而高啟強跟唐小龍說:想發财還得有命花,是以你需要抓緊學習。你不抓緊學習,就不是我們離開你,是你離開我們了。
高啟強和唐小虎說的是一個意思:唐小龍剛從牢裡出來,需要加強學習才能适應社會和時代。如果唐小龍不學,就會跟不上高啟強,高啟強就沒法帶他玩。
這番話的前情提要是,唐小龍坐牢把高啟強摘幹淨了,唐小龍出獄後,不管他能不能跟得上時代,高啟強都有義務管他。
高啟強還有一個隐含的意思:我是必須管你,但我這也不收吃閑飯的人。實話唐小虎已經說出來了,高啟強這段話就盡量委婉,說得非常有水準,充分考慮到了唐小龍剛出獄的心情。
順便說一下,唐小虎可能因為關系更親密,說話更直接,但他說的話幾乎是句句紮心。比如唐小龍出獄,高啟強應該來接但沒來。唐小虎說“強哥現在什麼身份,怎麼能來這種地方”。
高啟強的另類行賄方式也展現了他内涵的提升和眼光的長遠:
建養老院供退休老幹部及其親朋專用,通過陪聊、陪玩的方式擷取老幹部的信任,得到支援。
建幼稚園,入學條件是父母有一方是基層公務人員。基層公務員人數衆多,退休老幹部心理落差大,高啟強精準抓住了這兩類群體的特點,用最低的成本把這兩類人綁上自己的船,又用這兩類人輻射中層上司。
為人處世方面的轉變是,他越來越心狠手辣:
2000年他跟高啟盛互相扶持;2006年他為了洗白自己,把高啟盛騙回來,和警察配合抓他,他還把黃瑤當人質,逼老默對上安欣,逼李響殺譚思言不成,他把李響父親都殺了;2021年,高啟強為了給指導組施壓,綁架蔣天妻兒,逼蔣天自殺。
2021年,王帥随意漲租、産生糾紛後毆打租戶,和2000年唐氏兄弟漲管理費、産生糾紛後毆打高啟強,如出一轍。高啟強自己淋過雨之後,努力往上爬,他爬上去以後,隻是讓更多人跟着淋雨。
2、安欣很懸浮
高啟強有家庭,有親人,有私人生活和感情,有興趣愛好,安欣沒有。小說寫了他和安長林相處的幾個畫面:他和安長林比武,給安長林慶祝生日,勉強算家庭生活吧。
安欣隻有工作。是以安欣的工作能力是電視劇小說都着力要展示的。
2000年,他和安長林比武,輸給年齡大他很多的安長林。2006年,他苦練左手槍法。2021年,他作為宣傳科科長,在拍攝同僚抓人的同時,還能邊拍照邊拿下逃犯。
安欣加入指導組以後,受到蔣天殺手的威脅,徐忠問他要不要撤下來,他說,都是一條命,換誰上都不合适。他不唱高調,說的都是很普實的道理,但令人肅然起敬。他始終是那個自己沒淋過雨、但仍然努力為别人撐傘的人。
很多觀衆看完《狂飙》的感受卻是同情高啟強,覺得安欣不近人情。電視劇刻意美化高啟強,回避他壞的一面,固然是原因之一,安欣離觀衆太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安欣的主角光環過于強大,陳書婷、孟德海這麼精明的人,遇到安欣都會嚴重降智。還有,隻有工作、完全沒有自我的安欣是失真的,他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作者給他輸入了一個“追求正義”的指令,他照此執行。
追求正義是沒錯的,但用不正義的手段來追求正義肯定是不對的。安欣對工作的執着,不好的一面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警察身份意味着他是執法人員,他的不擇手段,很多時候就涉及違規執法。
2000年,白金瀚不配合調查,安欣和李響穿警服站在大廳門口,影響企業正常營業;他為了去找陳書婷,作為警察私自離開屬地,這是違反紀律的,他還阻止曹闖跟上司彙報,他和李響抓瘋驢子,其實屬于未經審批的跨區執法。
2006年,安欣要求孟德海取消強盛集團投标資格,孟德海授意多個政府部門輪番檢查強盛集團。這本質上還是利用公權力影響市場正常運作,當地營商環境怎麼好得了?
2021年,他為了報道王帥被抓的新聞,催着孟钰加班出片子,明知道新聞大機率不能順利播出,聯系了自媒體造勢,但是不跟孟钰說。他明知道孟钰帶着假毒品見他,不說破,看着孟钰在心裡苦苦掙紮,最後孟钰自己喝下帶有假毒品的飲料。當他隻是一台工作機器,他這樣對孟钰倒也能說得通,但就是沒有人味了。
說難聽點,安欣能活到最後,靠的就是“目的正義”+上面有人。白金瀚不配合警察調查刑事案件,因為老闆徐江上面有人,安欣胡來,也因為上面有人,當雙方都不按規矩行事的時候,隻能看誰的背景更硬了,最終安欣被徐江的背景壓制住。
唐小龍一開始沒把刑警安欣放在眼裡,對他另眼相看是因為他和警察局副局長同姓,可能上面有人。于是在無意中,上面有人的安欣成為高啟強起步的“保護傘”。
安欣遇到的很多工作情境,本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安長林就很符合公職人員的形象,他也心懷正義并為之不懈努力,而且做事很有章法,力求一擊必中。
我無意指責安欣,因為安欣的問題在于作者。作者一方面把安欣打造成公職人員中的英雄,另一方面,又讓他做出種種不符合公職人員身份的行為。這種自相沖突,表達出來的效果就是:警察不行——注意,最後的勝利是靠指導組。
如果作者的表達目的是表現英雄安欣,那隻能說明作者寫作功力有欠缺,以及對警察的工作完全不了解,造成表達目的和表達效果的巨大反差。
作者不隻是對警察工作完全不了解,寫高啟強競選政協秘書長,主持會議的居然是市長趙立冬。趙立冬前有繞過區裡,直接審批村委會項目,後有主持政協會議,确實手伸得很長啊。
一個熱知識:“四套班子”(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是各司其職的。
現在的觀衆對于影視劇真的很寬容,經常會看見觀衆挽尊,說為了過審隻能這麼寫。但過審這個鍋并不能裝下所有的問題。回顧這麼多年來的影視作品,安欣不是第一個做主角的警察,為什麼别的作品能把警察表現好,是别的作品不用過審嗎?
或者說,安欣展現了一種影視行業對公職人員的刻闆印象,這個刻闆印象存在于所有主旋律影視作品中。
影視作品需要激烈的沖突沖突,是以要着重表現個人英雄主義,安長林做主角就沒戲看了。但在實際工作中,個人很難靠單打獨鬥完成工作任務,TA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而且,公職人員首先要遵紀守法,不能沖動任性。
3、工具人陳書婷和黃瑤
小說裡陳書婷的戲份很少,少到對她的描述有太多太多缺失。她的出身、背景都沒交代,她的身份是:賭場老闆妻子、高啟強妻子、高曉晨媽媽,反正沒有一個是她自己。
陳書婷明顯是跟陳泰關聯頗深的人,高啟強靠她才搭上陳泰,是以前期他表現得很怕老婆。高啟強騙了高啟盛以後,是陳書婷怕高啟強,是以她帶着兩個孩子跑路了。但小說沒寫她後來是如何回到高啟強身邊的,隻在最後由黃瑤交代她的死。
從安欣找到陳書婷,到她帶着孩子跑路,她有一點是比較明确的:向往安定的生活。安欣花了一整天,多次找機會去說服陳書婷,她就答應幫忙扳倒徐江了。這轉變實在太生硬。這個情節,電視劇表現得更好。
高啟盛賣毒品,陳書婷說絕不能沾毒品,高啟強說賺錢就賣。高啟強酒駕,陳書婷說找個司機。陳書婷三觀比他們正。她對黃瑤有憐惜,說明她有善良的一面。
電視劇火了,張頌文被大家推崇的是演技,“大嫂”被推崇的是妝容。倒也不是不行,畢竟妝容也算基本功,這就好比廚師先用刀工吸引顧客,但演技才是她的專業。可能就是因為陳書婷的人設幹癟,演員沒什麼太大的發揮空間,是以隻能從妝容說事。
黃瑤這個角色太可惜了,電視劇小說都沒表現好。她身邊沒幾個善良正常的人,小小年紀就要懂得察言觀色,僞裝自己。
在大家面前,她唯唯諾諾、乖巧懂事,高啟強多次在她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戾氣。她拿到硬碟後,有幾秒鐘卸下了所有僞裝。她殺了唯一真心對她好的陳書婷,是因為心裡充滿了恨,又沒有受到好的引導。
《狂飙》的女性角色其實有很多缺失:
高啟強靠陳書婷起家,不起眼的黃瑤是扳倒高啟強的關鍵人物之一,她們應該展開描寫,但作者沒有。
高啟強母親早逝,作者隻提安欣父親,根本沒提過安欣母親。孟德海宦海沉浮都守住了底線,妻子卻早就收了别人送的房子。徐忠在京海奮鬥,他老婆稀裡糊塗收禮。對這兩位夫人的描寫也是缺失的。
看起來女性角色是作者講述故事時不得不寫,是以就湊合幾筆完事。如果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會很容易得出《狂飙》忽視女性角色的結論,但其實,《狂飙》雙男主之外的所有角色都是工具人,無關男女。
4、小說亮點
對比是小說用得比較好的一個表現手法,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比如高啟強自己的前後對比,高啟強和安欣的對比,老默和程程同時出獄形成對比,高啟強這邊喜跪爹,那邊程程進不去,隔着欄杆看他們“一家團圓”,對比更強烈。
小說最打動我的情節是楊健自首那一幕。
楊健本是市局禁毒支隊支隊長,後來做了供電局副局長。他在禁毒隊時定下一個規矩,點名的時候點犧牲戰友的名字,在世的所有成員答“到”。安欣用這個規矩喚醒了楊健的良知。
電視劇把這場戲的主角改成徐忠,其實是弱化了安欣和劇情,但我看的時候仍然忍不住熱淚盈眶。
楊健有一個讓我鄙視的點,他說A錢上億是為了孟钰,是為了能配得上孟家女婿這個身份。孟钰回怼:當孟家的女婿這麼委屈你。當年可是楊健主動追的孟钰,還是跟孟钰前男友安欣要的電話,追孟钰的時候咋不覺得自己不配呢?
孟钰說孟德海沒貪過,楊健說:是以他讓你媽嫌棄了一輩子。明明是自己自卑,不僅要把鍋甩到女人頭上,還要把嶽父母都綁上。
小說比電視劇精彩的情節還有不少。比如,孟德海支援楊健他們用毒品對付安欣,女兒女婿當然比戰友之子重要,這很能表現人性。
高啟強茶樓遇襲,高曉晨拼死保護,高啟強看到高曉晨奄奄一息,表現了真情實感,這份父子之情寫得很好。而電視劇改為高啟強要殺高曉晨,改得很生硬。
高啟蘭被殺手困在電梯裡,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時,她喊的是:京海沒人能惹高家。這才是她不可能和安欣在一起的原因,電視劇沒有這個情節。
表面上看,高啟蘭和高啟強的違法犯罪毫無關系,但事實上,她一直享受着高啟強妹妹這個身份帶來的好處,她心裡很清楚。
表現高家勢力大的典型細節:指導組來調查,村民仍然不敢說話,指導組還得通過村支書,用免費體檢發雞蛋的名義把村民騙過來。指導組搬到蔣天的沙海酒店,高啟強還是能拿到監控。唐小龍團夥的打手基本都是A級逃犯。高曉晨飙車被交警逮住,交警被打還不敢指認高曉晨。
小說裡寫到的貪腐觸目驚心:曹闖、李響、張彪,連續三任刑偵支隊長都沒守住底線。一個派出所所長被查到貪賄800多萬,還有400多萬财産來源不明。市供電局副局長楊健A錢上億。龔開疆在精裝版《資治通鑒》裡藏金條,趙立冬在《資治通鑒》裡藏名表,司馬光都沒想到《資治通鑒》能這麼用,還能這麼值錢吧。
楊健的手下馬濤說,自從離開禁毒支隊到了電力系統,他們沒再受過罪——受罪的是全市人民。電力系統已經這樣,水?瓦斯?網絡?細思極恐。
還有,趙立冬背後是何黎明,何黎明背後呢?想想政法系統大老虎,又感覺,《狂飙》講的可能不止京海的故事。
5、《狂飙》并沒有把故事講明白
小說情節比電視劇乏味,人物又難立住,思想呢,刻意唱高調,文筆也一般。
唯一比電視劇強的,就是全面真實地描述了黑惡勢力在京海的胡作非為,比如蔣天看起來一直被高啟強壓着打,好像很慘,但他也是黑惡勢力之一,他和趙立冬勾結,派過山峰殺人,他肯定還有别的惡。
在京海,小攤販高啟強受欺壓,幫農民脫貧的石磊成為賭場看門人,老農民在工地打個工都能成為黑吃黑的犧牲品。總之,底層人民沒有活路。
小說結構是一大亮點,但看起來也是這種“三幕劇”式的結構把作者框住了,導緻小說看起來就像是在劇本基礎上擴句。很多該鋪墊的都沒鋪墊,有些地方直接括弧補充,這就好像電視劇電影隻給一堆畫外音旁白、一堆字幕。都是不會講故事的表現。
很多情節看完電視劇、小說還是不明白,隻能自己腦補。比如:陳書婷和陳泰的關系,陳書婷怎麼跟高啟強走到一起的,6年時間,高啟盛是怎麼從大學生成為毒枭的,李響的父親接任村支書以後做了什麼,蔣天怎麼坐上牌桌的。
還有一些情節看似埋了線,但後面完全沒用上,比如孟德海和高啟強的關系。孟德海當區委書記時,上面要跟趙立冬鬥,下面要應付狡猾的李有田,他還需要發展當地經濟,他認真考慮過跟高啟強合作。可是安欣讓孟德海取消高啟強公司投标資格,他就照做了。這個轉變太生硬了,前面鋪墊的那些情節也都到此為止了。
還有安欣和高曉晨的關系也是。高曉晨小時候被綁架,是安欣救的,高曉晨差點挂了,安欣輸的血。我以為高曉晨會跟安欣說點什麼,并沒有。
小說寫高啟盛被騙之後那段尤其生硬,前一秒還難以置信,親哥哥會跟警察合作抓他,後一秒就幫高啟強去殺李響。
高啟強茶樓遇襲到底是個什麼局,安欣猜測高啟強是用苦肉計,蔣天說他是為了殺高曉晨,唐小虎跟高曉晨說是誤會,但小說并沒有給出明确答案。
作者:轉蓬飄飄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猴格有話說:作者是猴格朋友,文科生,曾出版讀物若幹,工作之餘喜歡讀書追劇,還習慣寫觀後感,這一點是猴格頂頂佩服的——自己做不到嘛!
對于感後感,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以,對書籍和影視劇的觀後感不同也實屬正常,你可以反對我的觀點,也可以表達你的觀點,求同存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