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院主要支付方式及其風險分析

1、多種支付方式的定義

  多種支付方式是指消費者購物或消費時,付款形式、支付途徑的多種選擇。本文中多種支付方式特指個人或機關在醫院購買醫療服務時,在支付環節可選擇的多種支付途徑。

  2、分類和特點

  2.1 傳統支付方式

  1)現金支付。現金有紙币和硬币兩種形式,由國家發行。紙币是由國家權利機構強制發行和使用的貨币符号,本身沒有任何價值。硬币即金屬貨币,本身具有一定的價值。優點:簡單便捷。不足:匿名性、易磨損、丢失、被盜、僞造,交易時空受限(交易時空不可分離),大量攜帶不友善,在醫院存在傳染疾病的可能,财務部門需準備大量零鈔備用。

  2)銀行卡支付。銀行卡是指由商業銀行(含郵政金融機構)向社會發行的具有消費信用、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銀行卡是存入銀行款項的基本憑證。優點:高效率、便捷,減少現金流量,簡化收款手續,提高結算效率。不足:資金非即時到賬,存在一定手續費。

  3)票據支付。票據支付的廣義定義是指各種記載一定文字、代表一定權利的文書憑證。狹義定義是指票據法所規定的彙票、本票和支票。優點:支援異地交易、彙兌功能、避免清點現金的錯誤、節約時間。不足:業務費用較高、友善性和實效性比現金差,存在不能兌現的可能性。

  4)彙兌結算。彙兌結算指支付一方委托銀行将其款項支付給收款一方的結算方式。分為信彙和電彙。優點:簡便、靈活,機關和個人異地之間的各種款項的結算均可使用,沒有金額起點的限制。不足:在醫院一般為企事業機關客戶使用,個人使用量少。

2.2 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是指機關、個人直接或授權他人通過電子終端發出支付指令,實作貨币支付與資金轉移的行為。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網上支付、移動支付、電話支付。

  1)網上支付。網上支付指電子交易的當事人,包括消費者、商戶、銀行或者支付機構,使用電子支付手段通過資訊網絡進行的貨币支付或資金流轉。網上支付的主要方式是網上銀行。網上銀行指銀行在網際網路上設立虛拟銀行櫃台,使傳統銀行服務不再通過實體的銀行分支機構來實作,而是借助于網絡與資訊技術手段在網際網路上實作。主要交易安全控制手段有:密碼、檔案數字證書、動态密碼卡、動态手機密碼、移動密碼牌、移動數字證書等。

  2)移動支付。移動支付也稱之為手機支付,指交易雙方為了某種貨物或者服務,使用移動終端裝置為載體,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作的商業交易。移動支付所使用的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PDA、移動PC等。移動支付主要包括遠端支付和近場支付。遠端支付指通過移動網絡,利用短信、GPRS等空中接口和背景支付系統建立連接配接,實作各種轉賬、消費等支付功能的支付方式。近場支付指通過具有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移動終端實作資訊互動,進行貨币資金轉移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手機射頻(NFC)、紅外線、藍牙、二維碼識别等通信方式。

  2.3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準許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借助通信、計算機和資訊安全技術。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使用者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配接的電子支付模式(其中通過手機端進行的,稱為移動支付),本質上是一種新型支付手段,是網際網路技術與傳統金融支付的有機結合。目前國記憶體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有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PayPal、蘋果支付apple pay、中彙支付、拉卡拉、财付通、易寶支付、快錢等。第三方支付作為一種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已經被人民普遍接受并廣泛使用,在醫療領域,第三方支付的發展也已經起步。

  2.4 第三方移動支付

  第三方移動支付是指使用者通過經中國人民銀行準許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使用移動支付的支付手段。2015年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佔有率中,支付寶占據了72.9%,财付通(包括微信和手機QQ)占據17.4%,兩者共同占據了90.3%的市場。

  3、現狀

  1)第三方移動支付方式總體發展趨勢。根據央行釋出的《2018年第四季度支付體系運作總體情況》,2018年移動支付業務605.3億筆,金額277.4萬億元,同比分别增長61.2%和36.7%.

  2)醫院常用的各種支付方式現狀。傳統支付方式在醫院依然占據主要地位。其中現金和POS機刷卡是個人客戶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票據和資金彙兌是企事業機關客戶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電子支付業務快速發展,特别是第三方移動支付發展最為迅速。自2016年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寶)開始在自助機上投入使用後,交易額呈逐月快速增長趨勢,同時現金支付持續下降,到2018年底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已經追平了現金支付金額。

  4、多種支付方式風險淺析

  随着現代醫院支付方式的不斷的增多,特别是各種第三方移動支付平台的快速發展,産生了更多的在途資金和往來對賬項目,帶來了更多的财務風險和關鍵控制點,增加了醫院内部控制的難度。這對醫院财務結算流程和内部控制設計水準的要求更高。相比之下,傳統支付方式發展比較成熟,面臨風險比較低,内控制度也比較完善。本文從第三方移動支付(微信、支付寶等)的視角淺析醫院财務管理面臨的風險。

  1)宏觀政策風險。第三方移動支付出現時間晚,發展速度快,内容複雜多變,存在問題和漏洞比較多,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是以,政府對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的規範和監管時刻都有可能産生變化,比如規定每日支付限額、提現比例,調整準入資格等。這給第三方移動支付平台的使用者帶來了政策上不确定的風險。

  2)行業風險。在各大第三方移動支付平台産品生命周期的早期,第三方移動支付公司往往采用快速滲透戰略,以低收費甚至免費模式開拓市場,目的在于争奪市場占有率而不是擷取高額利潤。而一旦産品發展到成長期或成熟期,低收費或免費模式肯定無法長期持續。比如繼2016年3月年微信支付宣布開始收費後,2016年10月支付寶也宣布開始收取手續費。而醫院每日資金進出數額龐大,即使手續費小幅調整也會給醫院收入品質帶來很大影響。是以,第三方移動支付的行業風險也不得不引起重視。

  3)資金風險。(1)流動性風險。在一次就醫支付的流程中,資金需要通過第三方移動支付平台來實作最終的支付:具體做法是患者确認購買醫療服務之後将資金轉入第三方移動支付平台中,再由第三方移動支付平台轉入醫院賬戶内。交易确認到資金抵達醫院賬戶存在時間差,影響醫院現金流,産生資金流動性風險;這部分在途資金産生的利息也會影響醫院的結餘。(2)資金對賬風險。結算金額有可能由于軟體設計問題,HIS系統和支付系統接口問題,結算處理問題等帶來誤差,産生資金對賬風險;(3)金融風險。第三方支付機構開立支付結算賬戶,先代收醫院提供醫療服務向患者收取的款項,這實際已突破了現有的諸多特許經營的限制,它們可能為非法轉移資金和套現提供便利,是以形成潛在的金融風險。對于通過第三方支付交易而産生的流動性風險、資金對賬風險和金融風險,醫療機構應通過加強對交易過程中存在的各個風險點進行風險防範和控制。

  4)計算機風險。計算機風險是指電子支付平台因為計算機軟硬體故障而導緻的風險。計算機軟硬體對電子支付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旦發生故障不但交易無法完成,還會對資料帶來毀滅性破壞。這部分風險在依賴計算機系統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方式下表現的更加明顯。另一方面,第三方移動支付體系是建立在網際網路基礎之上,是以不可避免的面臨着網際網路安全風險。醫院也被動承擔了這兩方面的風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