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數領資本總經理羅敏:連結醫療器械技術與市場,以創新模式做初創企業的早期“監護人”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 翁榕濤 實習生 林婉娜 廣州報道

“目前中國的醫療器械還是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實際上醫生群體和科學家有很多很好的想法,隻是中間缺少了一個紐帶。”不同于以量取勝的規模化投資方式,數領資本從2018年開始便錨定中國醫療器械賽道,已經挖掘出醫療器械領域前沿領域的眼科手術機器人項目和川崎病檢測試劑産品項目,從初創階段陪伴企業共同成長,在波詭雲谲的投資界中堅持做一份精細耐心的工作。

數領資本總經理羅敏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金融老将”,從業四十年以來,她跨越高校、國有大型企業、政府監管部門、銀行、證券行業,長期聚焦于資本運作,如今以私募基金總經理的身份重新出發。她告訴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我個人的願景是以創新産品設計及規劃營運服務連結醫療技術與資本市場,推動新的技術和産品成功落地,推動醫工轉化及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往大裡說,造福社會,為人類健康做一份貢獻。”

專訪數領資本總經理羅敏:連結醫療器械技術與市場,以創新模式做初創企業的早期“監護人”

(數領資本三位合夥人,從左到右分别為羅勇彪、羅敏、林尚乾。)

深耕創新醫療器械領域 打造精品創投機構

“基金一端連着資金端,一端連着項目端,實際上就是一個資本運作”。從高校到國企、政府再到證券公司,如今做股權投資,談及自己的工作經曆,羅敏稱整個職業經曆建構了其全鍊條、務實落地、産融結合的投行思維。

羅敏認為,從資金端的角度,要做好基金産品的設計,通過一個合理的産品設計機制來平衡投資者的多元訴求;而在項目端,要做好連結技術和市場的服務,針對技術擴充可應用場景,實作投資項目的技術落地和商業化。“基金産品的設計和規劃服務營運能力,這兩塊打造起來就是我們的核心競争力。”

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坡長雪厚的賽道,一方面是廣闊的國内市場,從診斷試劑,大型影像裝置,植入性器械,再到眼科、齒科、監護、康複領域,醫療器械新産品層出不窮。但另一方面,卻是高端診斷治療裝置及耗材對國外的高度依賴,在國内技術發展和政策發力的背景下,國産醫療器械替代無疑是重大的發展趨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與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相比,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增長相對更加迅速。自2017年至2021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從4403億元增長至848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7.8%,其增速遠超全球醫療器械市場整體增速。

随着未來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國家分級診療等政策的推進以及行業技術發展帶來的産業更新,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将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态勢,深化高端産品的國産化發展過程,預計2025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将達到1.24萬億元。

瞄準這一機會,擁有産業、監管、金融綜合背景出身的羅敏,二十多年長期耕耘資本市場的合夥人林尚乾,和具有生物醫藥專業背景的羅勇彪一拍即合,三個合夥人從第一創業證券手中接過數領資本,深耕醫療器械領域,專注于早期項目的挖掘和培育。

服務過數十家不同領域上市公司的林尚乾認為,“相關行業都有過景氣周期,資本市場熱捧的領域也有一定變化周期,随着生活水準提高以及不可逆的人口老齡化,健康領域的投資在未來相當長周期裡都會是一個熱門賽道,而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因其高門檻、強監管、裡程碑清晰等顯著特點,較之其他行業有更多、更靈活的退出機會及退出方式。”

在醫療器械咨詢行業從業超過15年的羅勇彪認為,專注于深耕一個細分領域,才能打造出獨特優勢,“現在市面上的創投機構多是将自己定位在生物醫藥領域(含醫藥和醫療器械),像數領資本這樣定位在醫療器械這一更加細分領域的機構,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我們了解醫療器械研發、驗證、營銷的難點與痛點,容易與創業者有共鳴,這是我們的獨特優勢。其實醫藥投資邏輯和醫療器械投資邏輯具有重大差異,醫療器械的革新與臨床醫生的優化需求高度相關,而藥物研發更多是化學家發揮作用的領域。”

與規模化投資模式相比,專注于專業細分賽道的差異化定位是數領資本的另一個競争優勢。在廣義的投資資金充裕和狹義的特定行業資金匮乏現象并存的市場環境中,羅敏堅信專業才是投資的底氣。

從自己的從業經曆出發,羅敏表示無論是在銀行、還是在證券公司任職的時候,其實參與過一些項目的投資,但是沒有深耕某一個具體領域,“最後你會發現,跨領域的項目投了很多,看似短期内也有一定的回報,但長期來看并沒有在某個領域形成一個自身資源的積累,并是以形成比較強的競争力。本質上是,知識具有明顯的邊界性,知識的跨領域遷移實際比直覺上的難度大非常多。隻能賺到認知的錢,這一點在投資領域是鐵律,随着完全置身投資行業,我越來越确信這一點。”

是以,現在無論是對于自身,還是數領資本,羅敏都要求專注于投資醫療器械領域的早期項目,“我們之前其實接觸過一個很好的項目,團隊背景強大,銷售已經做起來了,但屬于安防領域,我們還是忍住沒投資,因為和我們的專注賽道不符合。”

醫療器械領域除了其高成長性以外,而且是一個技術壁壘比較高的領域,對投資人的專業性提出了較高要求。

相對于藥品來說,醫療器械的研發及報批周期縮短很多。通常一個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需要大約10年時間。而醫療器械中,三類注冊證是最難的,但相比藥品,依然可以快很多。不同種類的醫療器械拿到注冊證的時間存在一定差異,一般來說,3-5年左右;如果屬于創新類器械,報批速度将更快。

“醫療器械能否順利拿證上市,事關一家初創企業的生死存亡。”羅勇彪表示,“我在醫療器械咨詢行業過程中幫助過200多家企業拿到注冊證書,一個初創企業的研發産品能否拿到證,需要多長時間及成本,我個人具有專業判斷能力,同時我原來的CRO圈子也可以提供延伸的專業服務。這是我們作為投資機構的基礎服務,也是一個獨特優勢。”

任何一家公司尤其是人員相對較少的投資機構,内部資源總是有限的,是以數領資本緻力于打造醫療器械領域的生态圈,羅敏表示,“我們主動連結國内頂尖醫院及頂尖醫療專家、科研院所及科研人員、醫療器械CRO、醫療器械營銷企業、投資公司等,并建立使外部資源内部化的機制,讓初創企業及生态内的各方實作多赢。我們相信,這種生态不但有利于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讓多方獲益,而且數領資本及數領資本的投資人也必将受益于此。”

羅敏表示,數領資本将長期專注創新型醫療器械投資,并以生态方式服務于創業企業,堅定做一家創新精品投資機構。

早期“監護人”制度 以PIO模式提供針對性服務

醫療器械行業的專業性及強監管特點促使數領資本側重于關注創新型的早期項目,目前,數領資本關注的重點項目均在各自專業領域呈現出亮眼的成績。

其中數領資本目前投資項目之一是道之精準醫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兒科臨床頂級專家、生物醫學資料、人工智能和分子生物學等領域專家團隊建立,目前已經和多個科研機構和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共同建構“産學研”生态圈,推進科研轉化。

道之精準目前主要是針對小兒川崎病确診難、易漏診誤診的臨床痛點進行川崎病檢測産品研究,該檢測産品能大幅縮短川崎病診斷時間,革命性地實作早診斷、早治療,極大程度地減少小兒後天性心髒病的機率。

由中山大學人工智能無人系統研究所所長黃凱博士、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晏丕松博士以及德國Isar右岸附屬醫院眼科器械研究實驗室主任INGM ALI NASSERI帶領的眼科手術機器人項目,于2022年12月份獲得眼科手術機器人賽道國内首張型檢報告。該項目機器人定位精度在全球範圍内最高。

其中,數領資本從産品環節開始參與項目發展,遠至三年及以上的發展規劃,細如産品設計、産品注冊審批流程、供應鍊搭建、融資規劃等環節,從戰略規劃到具體事項規劃,數領資本都為企業提供了針對性的建議和資源服務。

羅勇彪回顧其過去十多年陪伴初創企業發展的醫療器械咨詢經曆,稱其非常了解初創企業面臨的難題和痛苦,“各種原因都有,從技術問題、團隊問題、資本問題、企業内部管理問題,再到戰略問題等等,任何一個問題處理不好,都可能導緻初創企業夭折,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機構做好服務是為初創企業發展的不确定性中實作一定确定性的關鍵舉措。”

數領資本正是看到了初創企業的潛力和風險,為每個企業的發展痛點提供針對性系統性解決方案,在項目從單個産品技術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不斷跟進幫助企業去補齊暴露的短闆。羅敏稱,“數領資本的角色類似于初創企業的監護人,強調對早期項目的培育和輔導。”同時,她認為盡快扶持早期項目發展,其實也是對投資人的一種負責。

數領資本在服務中将自己定位為企業,但不是替代企業,在輔導的同時也在鍛煉企業人員自身的管理能力,“就和父母帶小孩成長一樣,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要照顧好,給他吃好喝好,等他的骨骼長好一點,能夠自己走了,那時候就不用操心那麼多了。”

為此,數領資本創造性地建構了PIO模式(Plan-Invest-Operate),規劃先行,與初創企業共同規劃全流程核心節點的重大事項,在達成共識并形成确實可行的計劃後方進行投資,在投資後持續與規劃進行營運對标,并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導入生态服務能力實作創業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節奏感、可控性。這一模式在相關項目中運作成效良好。

數字化賦能實作項目量化管理

數領資本名稱以數字化和上司力為寓意,突出了其在數字化時代下探索智能投資的發展方向。

目前,投資機構仍存在重投資輕管理、重技術輕服務的特征。首先,項目篩選、評估過程中主觀判斷比重大導緻缺失項目客觀判斷标準,受個人認知影響較大;其次,項目資訊的閑置和傳遞不順暢、不對稱導緻組織内部無法快速高效地跟進項目。

數領資本以數字化賦能投資,内部強調投資全流程貫徹數字化管理,搭建從收集—初評—盡調求證—再評分的項目篩選體系(數領智選系統)和從研發—試驗—注冊—量産流通的項目跟蹤管理體系(CRO服務系統)。其中,團隊成員以量化評分方式,從市場、團隊、技術、營運、價值、互補性六大方面(涵蓋20個核心名額)入手共同決定項目立項、投資以及投資額,進而平衡項目投資的主觀性,讓決策更加科學化。

羅敏表示,“大多數機構在做投資的時候,容易受到個别決策者的主觀意見影響,某個項目可能部分合夥人很看好,其餘合夥人卻沒那麼看好,進而陷入主觀無謂的争論當中。我們做數字化系統,就是希望通過量化方式,把評價名額的顆粒度做小,讓每個人能夠根據具體的名額打分去做讨論,能減少無效溝通及主觀偏好,縮短項目立項、盡調、投決的流程時間。”

而在外部,數字化系統期望連結被投企業、服務機構和投資人,促進資訊共享、資源互換,滿足被投企業的全要素服務需求,進而打造一個完善的投資生态系統。

通過這一數字化系統,羅敏認為在外部将帶來以下幾個顯著變化:一是服務機構能夠主動、實時提供資訊及各類服務,彙集資源;二是被投企業能逐漸主動連結,提供各種資訊,主動提出服務需求,公司各項工作進度變得可預期;三是投資人能夠認可投資服務植入模式,實作資訊共享。

将個人專業經驗轉化為組織能力,是數領資本在發展過程中一以貫之的組織建設目标。不管是在完善投資生态系統方面的努力,或者是通過數字化賦能形成系統化管理和經驗複盤,數領資本始終踐行打造一個具有體系化服務能力、可持續發展基金機構的初心。

5月20日,粵科金融集團将攜手廣東省風險投資促進會、南方财經全媒體集團、中國投資協會創投委等機關合作舉辦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風投創投高峰論壇。同時,在活動上,廣東省風險投資促進會将隆重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風投創投競争力評選榜單。敬請關注!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