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智化更新浪潮下,大型企業如何向資料要價值

作者:中國網财經

  前不久,中國造船史上最大的單筆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引業界關注。簽訂雙方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創下了中國造船業一次性簽約集裝箱船最大金額的新紀錄。據了解,此筆訂單中的集裝箱船型均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是“中國船舶自主研發+設計+經營+建造+配套”模式的典範。

  對此,我們在感歎中國造船能力對标世界一流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作為關鍵時刻“沖鋒在前”的國資央企們,在建立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範企業的程序中,是如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作效率效益效能顯著提升的。

  前不久,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方案提出組建國家資料局,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确提出要暢通資料資源大循環,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資料資源體系兩大基礎;再往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構資料基礎制度更好發揮資料要素作用的意見》即“資料二十條”;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資料要素高品質發展,資料資源相關新政相繼推出。

  一句話概括:資料已經是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四大生産要素之後的第五大生産要素。上述資料資源相關的衆多新政和前瞻戰略,都是以解決市場主體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導向,目的是破解資料資源化過程中的各類問題,進一步釋放資料要素的潛力價值。比如,“資料二十條”中就提出做大做強資料要素型企業。

  那麼,作為資料“大戶”,大型、超大型國資央企,如何通過資料治理,形成高品質的資料價值?

  大型、超大型企業業務龐雜,數智化應用場景豐富,在企業管理、經營、生産過程中會産生海量資料。這些資料的采集、傳輸、存儲、資料共享、資料治理和應用,都将始終貫穿企業數智化轉型更新的全過程。

  是以,結合資料二十條,大型、超大型企業作為資料要素的持有方,在轉型過程中要加強資料治理體系建設,以數字化引領,加強智能化決策,建構資料治理體系,健全資料治理機制,推進資料中台建設,以統一的資料标準、多元資料接入、資料一體化管理,充分發揮資料價值,為企業的數智化轉型更新築牢基礎。

  作為服務中船集團和相關成員機關數智化轉型的科技公司,中船資訊與用友攜手,深耕企業資源協同和資料協同,通過資料治理,促進公司研發效率提高、精細化管理水準提升,逐漸增強技術支援和管理協同的綜合業務支撐能力。“一個成功的企業數智化系統,必然是通過‘20%的搭建+80%的以運維為主的磨合’才能得以成型,”中船資訊董事長張凱表示。

  從企業資料的類别來看,企業營運管理所産生的的資料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由财務軟體、ERP、PDM等應用軟體采集和計算的資料,即結構化資料;另一種是包括各類文本檔案、網頁資料、社交媒體資料、移動通訊資料等大量沒有固定結構的資料,即非結構化資料。

  從資料存儲量來看,企業的非結構化資料占比往往更高,員工每天60%以上的精力實際上都是在處理非結構化資料。

  是以,非結構化資料的合理利用與治理水準,直接作用于企業的各項管理流程,影響了企業的數智化轉型進度。比如,制度管理中,内部的會議通知、會議紀要、會議督辦,甚至方案資料報告都是非結構化的;IT架構中,網際網路、商業網、實驗網、辦公網等不同網絡的複雜辦公環境都有着不同的安全控制标準,由此也導緻“資料孤島”和“資料煙囪”的反複出現,這些都影響着集團企業的數智化轉型。

  如何破解難題,向資料要價值?用友為中船打造了企業“結構化資料中台”、“非結構化資源中台”以及“企業資訊港”的方式,讓企業内部的結構化資料和非結構化資料建立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實作高效的協同管理,對國資央企來說,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首先,結構化的資料中台讓資料通過業務的深化累積得以集中沉澱,變為企業獨有且能夠複用的資産;再用資産化的資料來撬動業務,形成企業經營的主要通路,實作資料的價值最大化。

  其次,通過非結構化資源中台,将非結構化資料私有轉公有,實作對非結構化資料的結構化表達和複合應用,打通包括管理、研發、生産各環節的非結構化資料使用,綜合支撐知識、檔案等綜合利用。

  最後,建構企業資訊港,提供便捷的資訊使用通道和模式,實作“從人找資料、資訊”,到“資料、資訊找人”的變革,提高資料使用頻率與價值,提高生産組織效率,提升企業管理水準。

  落地到實際的企業營運過程中,比如決策上,各個部門間的資料壁壘大大降低,企業戰略參考依據由“資訊”、“報表”、“材料”等五花八門的電子版、紙質版更新為“資料”,決策層可以實作“從過程到結果”的全盤考量,而不用再“坐等報告”。

  業務支撐上,搭建統一的營運管理平台後,生産到采購、合同簽訂到财務核算都實作全面打通,組織協同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

  項目管理上,以項目為中心設定資料管控邏輯,打破固有的“各管一段”、“日報周報”的管理模式,使産品的設計、生産、傳遞等進度實作透明化、可視化、資料化,将項目“事無巨細”地呈現在每一個參與者面前。

  經過近幾年疫情和新一輪數智技術的“洗禮”,目前大陸大型、超大型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已經進入“深水區”,數智化應用、管理與企業業務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數智化轉型跨業務、跨環節、跨業态的協同關聯、産業互聯等都發生着巨大創新變革。

  與之相對應的,對資料中台的需求往往也集中在大型、超大型企業中。它們的組織生産管理模式複雜,導緻資料無法溯源,甚至可能出現交易類資料千差萬别、張冠李戴的問題,迫切需要資料中台加以輔助和支撐。

  可以說,萬物互聯的數智時代,資料掌握着事物發展的聯系、規律和因果。作為重要的生産資料,資料已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産,是組織管理的主要工具與資源,也是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撬動市場的有力武器。

  随着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企業的深入應用,企業發展正在從過去的以流程驅動為核心的管理優化,逐漸過渡到以資料驅動為核心的智能化營運。在數智商業時代,重塑企業核心競争力離不開對資料要素地“戰略性”應用,企業需要建設完善的資料治理平台,結合場景業務與管理痛點,用數智化的手段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來回答并響應“資料治理怎麼治”的問題,釋放數智化轉型的真正價值,打造具備強大數字活力與智能創新力的市場主體,實作高品質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