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生,年輕人,甚至是久經職場的中年人,有時往往會混淆一個概念,那就是:
人際與人脈。
人際:親屬關系,同學關系,同僚關系,戰友關系,朋友關系,師生關系,雇傭關系等。
人脈:由人際關系形成的人際脈絡。
你的同學長的漂亮,家裡條件又很好,
你的同僚能說會道,行業經驗也很高,
你的朋友才貌雙全,智商情商樣樣棒,
你的老師知書達理,學富五車通知曉。
所有與你相識的人,哪怕他們再優秀,再不濟,也阻礙不了與你達成人際關系。
但人脈卻不同。
很多人喜歡挂在嘴邊的話,就是我認識某某某。
不管是你單方面認識對方,還是你們雙方都互相認識,這并不能代表你們之間的人脈關系。
我上大學那會,我們系裡有88個同學,大家互相認識,彼此熟悉,哪怕性格再内向的同學,我們也都會彼此謙讓,碰面招呼。
畢業很多年之後,有的同學來到我的城市遊玩,我放下忙碌,陪吃陪喝,這是因為我與他們是同學,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人際關系。
但如果他們找我幫忙,比如借錢,比如找工作,我就會考慮很多。
找我借錢,我會先考慮他是否具備償還能力,如果不具備,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借錢給他的,除非是關系特别好的,因為家人看病急需用錢,我會二話不說借給他,甚至都可以不用他還。
但如果他是因為買房需要首付,無論我們之間的關系有多好,那我是不會借給他的,因為我拒絕了他,對我不會造成任何損失,他連首付的錢都交不起,對我的價值隻會微不足道。
托我幫忙找工作的人,也是如此,一個連工作都需要他人幫忙,這種人能給我帶來什麼可利用的價值。
還有,很多年輕創業者經常問我要投資,或者直接通過一些管道聯系上我本人,想和我進行合作。
如果是創業者本人想與我合作,我會先考量對方的企業規模,企業年銷售額,利潤率,風險等,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什麼?
隻要通過彼此之間的合作,能給我帶來我想達到的利益,哪怕這個創業者隻是街頭賣冰棍的,我也會很樂意,甚至把他迎為上賓。
如果是這個創業者想作為中間人的角色,企圖為我與另一家企業進行牽線搭橋,他以此擷取利潤呢?
那我也會先考量此人的背景,資源等,如果他的資源裡有我需要的地方,我是不會阻攔他賺錢的,相反,我會給他更多的賺錢機會。但是,如果此人的背景和資源無法給我帶來任何價值,那我會在聽取他的方案後,繞過他,直接與那家企業進行合作。
前幾天,我其中一個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宣傳資料,門型展架1500個,海報和傳單幾十萬份,條幅,展闆1000塊,算下來,費用在幾十萬。
雖然把這些業務交給了與我合作多年的一家廣告公司,但有一個大學同學聯系了我。
他和我在一個宿舍整整四年,我們也在一個城市,既是同窗,又是同鄉,知根知底,無話不談。
因為我們之間有這層人際關系存在,是以我把報價告訴了他,并且跟他說,如果他能在這個價格範圍内做到其他廣告公司同等的品質,那我很樂意交給他做。
可惜的是,他無法接受我提供的底價,可能是他想多賺點錢,也可能是他真的做不了這個價格。
我隻能說,我已經盡力幫他了。
前不久,我在年收入1000萬的問題上已經透露過,為什麼不讓自己身邊的朋友知道我的具體收入和企業規模,就是因為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什麼是人際,什麼是人脈。
我幫你,是因為情分,
這個情分,就是人際關系。
我不幫你,是因為本分,
這個本分,就是人脈關系。
很多人喜歡罵明星喜歡罵富豪,
罵他們的為富不仁和現實主義,
罵他們成功後與自己劃清界限,
罵他們成功後與自己撇開關系。
我想說,你應該先罵自己才對,
問自己,為何他們與你講現實。
人際,可以有包容,可以有了解,可以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