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易雲--榮格心理學測驗

網易雲音樂的這個測試這兩天刷爆了我的朋友圈。做完整個測試的我不得不感歎,網易雲音樂的産品經理可能不懂心理測驗,但是一定很懂人性。

讓我們從頭說起吧。

它号稱「基于榮格心理學的真實人格分析」,分析出你的内在人格原型和外在人格原型。

——通過6道題。

網易雲--榮格心理學測驗

榮格确實劃分出了12種人格原型,但榮格并沒有劃分什麼「内在」、「外在」。相反,他認為每一種人格原型在我們的生命中都發揮自己的作用,盡管有些原型可能處于主導地位,但任何一種原型都是不可或缺的。關于12種人格原型的内容,有一本書講得很明了,叫《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這裡就不做展開了。

把人格簡單地劃分為内在外在,頗有一種把星座分為太陽星座和月亮星座的感覺。榮格看到這個結果,肯定是要一臉黑人問号的。但不得不說,這種劃分方式符合大家的日常認知:我表面看起來如何如何,實際上如何如何。

這就是對人性的精準把握啊。

接下來測驗開始了,什麼題目呢?大概長這樣:

網易雲--榮格心理學測驗

它用的其實是心理學中的投射測驗法,這種方法相信,個體對于模糊刺激的知覺與诠釋反映了個體心中無意識需求、動機和沖突。

比如羅夏墨迹測驗:

網易雲--榮格心理學測驗
網易雲--榮格心理學測驗

你看到了什麼?每一個細節都有什麼含義?

再比如主題統覺測驗:

網易雲--榮格心理學測驗
網易雲--榮格心理學測驗

在這張圖檔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它為何會發生,又會有怎樣的後果?

(有的版本隻問老婦人的眼神透露出怎樣的情緒,這是因為主題統覺測驗的版本非常多,沒有統一的模式,從側面反映了其運用的混亂。)

投射測驗認為,通過對你的回答進行精心的編碼和分析,就可以判斷你的人格特點。但實證研究并不這樣認為,羅夏墨迹測驗飽受争議,而主題統覺測驗少有支撐。投射測驗總的來說被認為是失敗的。

說回網易雲音樂的測試。它認為,你覺得它長什麼樣的尾巴、住什麼樣的房子,展現了你内心不為人知的需求和人格,而且不需要經過編碼和分析,光靠選項就能搞定。論科學程度,連上面那幾個投射測驗都比不上吧。

但投射測驗的魅力在于,即便研究證明其無效,還是有一些臨床心理學家堅持相信。他們覺得這是一把打開人内心無意識大門的鑰匙。

連心理學家都堅持相信,更何況普通人呢,這也正是各路「心理測驗」長盛不衰的原因。

在多達6道題之後,我終于可以檢視分析結果了。看起來很Coooool的樣子:

網易雲--榮格心理學測驗

活出真實的自己、桀骜不羁、注定充滿傳奇、總有熱血、抱有無限熱忱……

但是我查了一下《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我發現它沒有說全。書中不僅描述了優點,也描述了陰影面。

破壞者的陰影面:

一切自我毀滅行為,如酗酒、毒瘾,強迫性行為;或破壞親密關系、事業或自尊的各種行為;以及一切毀滅他人的行為,如精神虐待、行為虐待、謀殺或強暴。

追尋者的陰影面:

完美主義者,總是驅策自己以達到一個不可能實作的理想,或一個不可能找到的正确答案。這種人的主要生活目标是自我改變和進步,從健身房到自我成長課程,不斷汲汲營營,但總覺得什麼都沒完成,這是人類自我成長潛能的負面結果。

這些負面的結果,你絕對不會在網易雲的結果裡看到。這是因為波麗安娜效應,即人們會對于别人對他們的正面描述表示認同。

除此之外,這些籠統的描述也更容易吸引人心,這就是巴納姆效應。我在知乎回答《如何評價朋友圈很火的「你的左右腦分别有幾歲」是随機産生的數字?》中就提到過巴納姆效應的威力。連随機生成的結果都能讓那麼多人信,更不用說有榮格背書的測試了。

這些都是僞科學心理測試的基本操作,談不上多麼犀利。真正犀利的操作在這兒:

網易雲--榮格心理學測驗

「隻占7%」,一種低調奢華有内涵的氣息是不是撲面而來?

等一下,讓我們做一道國小算術題。12種人格原型分為内在和外在,并且内在人格與外在人格不同,就會有12*11=132種組合。假設它們平均存在于人群當中,那麼每種組合占比應當是1/132,約等于0.0076,也就是0.76%。這麼看來,我的人格組合豈不是爛大街了?

不過這不是重點,因為很少有人算這麼無聊的題目。重點在「隻占」兩個字上,它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我是獨特的。在心理學中,這叫做虛假獨特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現出兩種傾向。

  1. 在觀點方面,我們過分地高估别人對我們的贊成度,比如「小龍女」曝光後,成龍大哥說「我犯了每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這叫做虛假普遍性。
  2. 在能力方面,我們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做是超乎尋常的,以滿足自己的自我形象,這就是虛假獨特性。

「隻占7%」的描述迎合了我們的虛假獨特性,讓我們感覺更加良好,這波操作才叫洞察人心,比其他的僞科學心理測驗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我們來回顧一下:

  1. 把人格簡單地劃分為内在外在,符合大家的日常認知:我表面看起來如何如何,實際上如何如何。
  2. 題目采用投射測驗法,迎合了大衆對人格的認知:我們人格中有很多意識不到的成分。
  3. 結果中運用了波麗安娜效應(隻說好話)和巴納姆效應(籠統的描述讓人覺得更準)。
  4. 「隻占百分之幾」迎合了我們的虛假獨特性,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特别。

現在,你還敢小瞧設計出這個測驗的産品經理嗎?

轉載自知乎 暗湧 

下面為其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271183/answer/475016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