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考經驗分享:在職備考如何擠時間複習?80分大神經驗分享

作者:不考試

在職備考如何擠時間複習?80分大神經驗分享

很高興能分享此次進面的心得,我的2022國考行測成績是80.2,總成績剛剛擦着進面分數線,還是比較驚險的。

自身情況:在職備考。我是做代理記賬行業的,是以每月的的報稅期特别忙碌,是個屬于要加班加點工作,學習時間基本集中在報稅期的晚上和非報稅期的早晨和晚上。

學習時間:9月中旬開始備考,之前雖有過備考經曆,但距離考試隻有兩個半月的時間還是比較緊張,是以基礎階段主要是通過看書來回顧并鞏固一下基礎,到十月份的時候買了FB的行測5000題和申論200題來刷題,早晨六點半到七點半利用微信小程式“FB快練”積累詞語,晚上七點到十點做題,按照常識—言語—數量關系—邏輯—資料—申論的順序每天輪換着刷,同時做完題的當天,會總結錯題,對錯題所涉及的存在薄弱的知識點利用工作閑暇時間抓緊積累。周末的時候在家模考來模拟真實的考試環境,到備考後期的時候以做曆年試卷為主,卡時間做題,全真模拟真實的考場。

具體學習方法和經驗:

1.常識

FB的常識課和平日的時政分享是非常有幫助的,特别是對于在職人員來說,可以在中午午休的時間聽課,也可以在睡前浏覽學習時政。常識一方面需要牢背知識點,像曆史、實體、化學、地理這類沒有太多變動的基礎知識,隻要背過,就有99%的機率拿分,能背過知識答題肯定會很順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能背過大量的常識知識,從另一方面來說技巧也是常識的一部分。技巧在于通過題目和選項來進行判斷,像環保類詢問提出什麼政策的題目,四個選項裡A是一刀切政策,B是放任政策,C是循序漸進式政策,D是套用他國政策,根據學校的環保教育和平日看新聞的大概了解便可以選出C選項。這類題目不需要大量的積累,仔細看題,便可選出正确答案。

2.言語

首先是邏輯填空,這一子產品是我在做題時認為的難點之一,因為它需要大量的詞語積累以及語境判斷,再加上自身國文從小到大的成績都不理想,是以最開始是害怕這類題目的正确率不高。但是一味地害怕是提高不了成績的,是以我采取日積月累和錯題積累的方式,找一本本子每天學習記錄一定數量的詞語,通過看解析來了解詞語的意思、褒貶義和适用的語境;錯題一方面是記下來,記住意思,另一方面是結合題目,為什麼有意思相近的詞語正确選項和錯誤選項放在語句裡面的差別,提升閱讀了解能力,再加上題目練習,正确率也慢慢提高上去。

段落了解和中心句題目得益于邏輯填空鍛煉出來的語境了解,再加上FB老師提出的劃段分析的方法,正确率到沖刺階段基本就穩定下來。一大段文字看上去找不到重點,但是根據前後文内容,劃出幾段幾段來,既能明晰整段文字的大概意思,也能快速找到所需的資訊,提高效率。

3.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這一闆塊雖然題量少但是也是拉開差距的重要一項。一般在數量關系中有五道題讀完題目便有了大概的解題思路去解答,其餘題目可能讀完題不知道從何下手,是以有思路的題盡量做到少丢分或者不丢分,難度比較大的題,思考超過一分半就可以先跳過,避免耽誤太多時間影響後面的答題或者壓縮塗卡檢查的時間。

這部分的學習主要是基礎部分和小技巧的學習,小技巧雖然有時候很看運氣,運氣好能用上,運氣不好一道題也用不上,但是掌握一個技巧就是多了一層保障,有了一層保障就有了多一分的可能,是以在學習過程中勻出一點時間掌握一下小技巧可以提高數量關系得分的可能性。

4.判斷推理

圖推題基本上是靠刷題鍛煉出題目考察的關鍵點,但是圖推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在尋找解題方式的過程中可能會嘗試不同的方法,這種嘗試會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掉大量的時間,是以一定要及時“收手”,最多兩分鐘找不到關鍵點就跳過,否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情況。

類比題目練習的時候速度快但正确率一直不高,自己練習也怕做類比題,後來慢慢找到一點竅門,反複看買的教材,一點點了解類比推理的解題方式,放慢速度尋找題目之間的規律和選項與題目相符或者相違背的地方,選出正确答案來。

判斷推理中的“一拖五”是很讓人頭疼的題目,這類題目一個是建議牢牢掌握基礎并在讀題目的同時畫出解題的大概架構,因為後續的問題都會依賴題目所給出的架構内進行分析了解;二是解題時候在較大空白的草稿紙上解題,不要過于局促在一個小角落,這樣做第五題的時候需要看第二題的條件會比較難找出,大的空間可以更好地理順做題的邏輯,也可以友善建構清晰的解題架構。

5.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的題一個是學公式,将快捷友善的公式記住後做題效率大大提升,因為幾乎每年的題目都會涉及到使用公式的題目;另一方面是大量地刷題,提高算數速度的同時提高正确率。我的做題方法一般是用筆在題目中将關鍵點或者是問題所涉及的部分圈出來,找的時候也友善找,看問題的時候也會用的這個方法,因為現在的題目越來越“狡猾”,稍不留神就會掉到陷阱裡,其中資料分析算數并不難,難的是細心和耐心的态度,沉穩住做題是最重要的。

自己其實從19年開始考公,最開始考公進面失敗的時候大哭一場,覺得前途一片灰暗。現在工作兩年,邊工作邊考公,心态慢慢放平了,中間也進入過兩次面試,但是面試成績都不太理想。這次考試之前注會成績出來一門沒過的時候心态也很崩,但很快調整好狀态,考公其實作在把它當做一項短期投資,投資成功就上岸,投資不成功繼續工作,考公是生活中的一種選擇,但不是唯一的選擇,如果當成唯一的選擇難免會加重心裡負擔,不利于考出好成績。

沒進面的小夥伴繼續加油,總有一天會進面的;進面的小夥伴繼續努力,順利上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