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ICT産品組合大動作:加大賦能夥伴,共築數字基礎設施

作者:海峰看科技

文/黃海峰

當下随着ICT技術持續創新發展,數字化轉型正在各行業快速落地。但中國有4800萬家企業,在落地數字化方面能力參差不齊。如何幫助夥伴和客戶實作場景與數字技術的比對,加速各行業數字化建設?

對此,華為發揮自身ICT領域強大且全面的技術優勢,攜手咨詢公司、內建商等夥伴,選擇最佳的ICT技術搭配,讓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變得更加簡單快捷。

如今,投身數字化轉型的行業企業越來越多,所打造的數字化場景更加豐富,将數字技術從辦公引入到核心的生産環節,是以對ICT設施的要求更高。此時,華為該如何結交更多的夥伴朋友,發揮各自優勢創造新的可能,共同加速ICT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5月8日,在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會的華為ICT産品組合方案夥伴論壇上,我們看到了華為ICT産品組合展示了多個新能力,給出清晰的新夥伴政策,還分享多個與夥伴打造的标杆實踐成果。

做強新能力:展示多個ICT産品組合方案

在大會期間,我們看到大量新方案。華為面向資料中心領域,釋出了高性能資源池2.0;面向園區領域,釋出極簡辦公網;面向數字站點領域,釋出了智慧共享杆站。同時,面向合作夥伴,華為釋出了ICT産品組合聯合實驗室“U-Lab”。

那麼,華為本次釋出的産品組合方案,以及“U-Lab”,能帶來什麼新能力及價值?

據華為副總裁、ICT産品組合管理與解決方案部總裁馬海旭介紹,華為高性能資源池2.0,是整合虛拟化、伺服器、資料庫、網絡和存儲全棧調優的高性能資源池,可實作E2E時延1ms,并發突破100萬的強大性能。據介紹,該資源池已為工行、國開行、華夏銀行、國泰君安等30多個客戶打造集約高效的新型資料中心。

華為極簡辦公網,将傳統辦公網的三層網絡架構簡化為兩層,減少60%的部署節點,幫助300多個客戶打造易部署、易運維的智慧園區。

華為“U-Lab”聯合實驗室,是面向産品組合方案品質管理、夥伴發展、創新孵化平台,可支撐夥伴打造有競争力的行業解決方案,優先滿足客戶需求。

可以看出這些組合方案和實驗室,真正踐行了華為所堅持的“把複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夥伴和客戶”。在大會展區,我們還深入了解和體驗了華為ICT基礎設施産品組合方案,感受到華為加大産品組合投入所帶來的巨大改變。

做優新政策:助夥伴共赢數字時代

政企行業數字化轉型并不簡單,結構複雜。馬海旭介紹,政企客戶數字化轉型需要築起4A架構,即與業務流程、業務能力相關的BA(業務架構),與企業應用相關的AA(應用架構),與資料資産、資料模型等相關的IA(資訊架構),由計算、存儲、網絡等硬體,以及作業系統、資料庫等軟體構成的TA(技術架構)。

華為ICT産品組合大動作:加大賦能夥伴,共築數字基礎設施

是以,政企行業數字化轉型是複雜的系統工程。面對如此龐大的工程,一家企業自然無法勝任,需要産業鍊各方共同努力。

很多夥伴關心,在這個生态中,華為将做什麼、不做什麼?馬海旭強調,BA、AA、IA架構需要各類咨詢公司夥伴、ISV/SI內建商夥伴提供,華為隻專注于TA,并通過産品、産品組合方案,幫助政企客戶更快更好地建設ICT基礎設施網絡。

對于幫助客戶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華為也并非“一招鮮,吃遍天”,而是将自身無線、光、數通、伺服器等能力整合後,細化為面向資料中心、園區、數字站點、廣域網絡等四大類,打造了26個産品組合方案。

華為ICT産品組合大動作:加大賦能夥伴,共築數字基礎設施

“相比單個産品,産品組合方案更貼近客戶價值場景,能更好使能夥伴助力客戶數字化轉型。”對于産品組合方案優勢馬海旭這樣說道。

華為ICT産品組合大動作:加大賦能夥伴,共築數字基礎設施

為了讓夥伴打造出最好的方案,在此次會上,華為釋出了産品組合方案夥伴政策。一是為了確定産品組合方案,能夠引領政企客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華為通過多産品技術協同,構築差異化競争力,實作技術引領;二是提供先進的技術架構,支援面向未來演進,實作架構引領;三是通過建标準建圈子,做大産業蛋糕,實作産業引領。同時,華為從研發、營銷、銷售、服務多個次元為夥伴提供便利,全方位幫助夥伴商業成功。

華為ICT産品組合大動作:加大賦能夥伴,共築數字基礎設施

打造好這些組合方案和制定賦能措施後,華為也不是給直接賣給夥伴就不管使用者的使用體驗,而是基于自己成立的行業軍團,與夥伴一道面向特定行業再次打磨,最終打造出與行業契合的解決方案,并根據新時期的變化而更新。

據了解,這些産品組合在數字化轉型實踐中發揮重要價值。比如,華為釋出的視訊與網絡關聯智能辦公會議解決方案,可實作超清視訊無卡頓,讓200多個客戶線上簡單、高效溝通。

這些與行業高度契合的産品組合方案,在數字化轉型市場表現如何?對此,馬海旭分享了一組資料:2022年,華為聯合超25家核心夥伴,打造了具有競争力的解決方案,并支撐起670多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做大新成果:攜夥伴助客戶更快、更好建數字基礎設施

再好的組合解決方案,隻有經曆了市場的檢驗,才算是真正的好方案。

在華為ICT産品組合方案夥伴論壇期間,我們聽到了許多來自華為及夥伴的成果分享。聽完這些成果分享之後,我們對華為ICT産品組合解決方案有更清晰、更立體的認識。在此我分享五個成果。

成果一

天津國家會展中心建築面積約138萬平方米,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部署16個北向應用和29個南向子系統。但項目工期緊張,如何在短時間建成性能更優的ICT基礎設施?

華為ICT産品組合大動作:加大賦能夥伴,共築數字基礎設施

華為基于園區數字平台産品組合方案,為夥伴提供“統一接口、統一接入、統一運維”能力。最終,夥伴僅用3個月就完成了項目整體應用開發上線,比業界平均傳遞時間縮短50%。

成果二

國家電網在換流站數字化中,需要建構一套整合多種能力的邊緣平台,能夠部署裝置監測、故障診斷等應用軟體系統。該項目設計和産品選擇複雜,開發驗證工作量大,部件安裝、調試周期長。

華為ICT産品組合大動作:加大賦能夥伴,共築數字基礎設施

華為通過打造綜合數字場站産品組合方案,實作計算、存儲、網絡、AI、資料庫、中間件六合一,可提升夥伴內建和部署效率50%,縮短傳遞周期90%。據悉,僅2022年,華為就助南瑞繼保、南瑞科技、許繼三家夥伴,在全國成功實作30多個國網電力換流站數字化轉型。

成果三

重慶兩路果園港綜保區智慧城市管理辦公室主任石智勇分享說,重慶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是大陸内陸地區唯一兼具水港、空港雙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面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資訊孤島、資源不可視,資料采集、彙聚、共享等沒有形成協同排程機制等短闆。

保稅區與華為從2018年開始港區數字化轉型探索,逐漸建構“2+1+1+5”“平台+生态”架構。目前,港區内智能制造企業已逐漸建成數字化産線,供應鍊企業建成智能化立體倉儲,車路協同的“無人物流”場景。

從效果看,這些數字化可幫助港區企業節省人力成本三分之一、效率提升30%,良品率明顯提升。

成果四

夥伴代表深圳市興海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周健龍介紹道,2018年起,興海牽手華為,确立智慧園區整體解決方案商定位。截至目前,興海外部市場合約占比由2% 增長至70%,銷售額已突破8.5億。

在這一過程中,興海積極投身到華為智慧園區體系中,實作業務合作覆寫華為20個代表處,并組建華為虛拟工作組。同時,興海也與華為産品融合形成能打動客戶、能實作價值的優質解決方案。“截至目前,興海已聯合拓展、簽約超過50多個智慧園區項目。”周健龍介紹道。

成果五

夥伴代表金證科技周賢謙講道,金證科技基于華為資料庫高性能資源池,打造了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統FS2.0。其中,在高性能、低延遲時間方面,核心交易系統FS2.0資料庫TPC-C tpmC性能達到150萬,比業界提升50%,核心業務并發性能突破百萬筆/秒,端到端時延降至1ms,較之前降低50%。在高可靠方面,核心交易系統FS2.0可實作資料庫RPO=0,資料0丢失。

周賢謙表示,截至目前,核心交易系統FS2.0已在中國銀河證券、中金财富證券等10多個證券公司處于項目推進中,并與華西證券等12家證券公司處于溝通意向。

筆者觀察:甘做使能者,與夥伴同舟共濟

在數字中國大廈的建設中,客戶是使用者,夥伴是內建者,華為則是賦能者,各方可謂因聚而生。我們在一個個數字化轉型案例中,看到更多最終客戶與夥伴上演數字化轉型大戲。但或許很少有人能清楚,華為在生态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正所謂衆志有為,此處的“有為”也代表有華為。華為默默為夥伴賦能,通過ICT産品組合方案,為夥伴鑄好一把把破解不同行業數字化轉型難題的利劍,讓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更平坦。

更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做了許多對夥伴、對行業有益的貢獻,為整個數字化轉型土壤增加了肥力。比如華為通過夥伴認證體系,在夥伴開發、銷售、傳遞全環節提供賦能;通過聯合夥伴共同參與标準制定,推進技術标準産業落地;與咨詢夥伴、設計院夥伴一起做大産業空間。

展望未來,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道路是一場馬拉松長跑,發展周期依舊很漫長,需要各方持續開放合作,共建共赢。正如馬海旭所講:“華為産品組合方案将攜手夥伴,更高效地建構有競争力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更快、更好地建設數字基礎設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