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作者:不斷記住黎明

轉載來源:十點人物志

為了詩和遠方,年輕人們紮堆離開北上廣。

而為了更好的自己,如今他們又再一次出發,從有詩的遠方回到一線城市。

這就是近段時間,社交平台上人們熱衷讨論的“回籠漂”,即一個人離開某座城市(通常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後,重新回到這座城市工作生活。

當初選擇離開的原因有很多。

有人厭倦了大城市無法自我支配的失控感;有太多人外人,芸芸如我們難以冒頭;在庸常忙碌中變得麻木,再難看到生活裡的美好……

“離開”看似是唯一正解。

但正如所有童話的結尾,故事隻會停留在“他們過上了幸福生活”,卻不會再講“待續”的真實,生活并不會按照設想的樣子續寫。

工作和生活依舊被安排;小城市容不下野心和欲望;隻能徒然地消耗時光……想過上想要的生活,并沒有更容易一些。

當初離開的原因,都成了回籠的理由。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當我們問到為什麼做個“回籠漂”時,有個回答被時常提及:在大城市,我能獲得想要的支援。不是充滿爹味的說教,而是真正能有所助力的支撐。

而說到對年輕人的幫扶,不得不提公認的“好人”劉德華。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

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成為當之無愧的大熱門。在某種意義上,它不僅代表了中國科幻電影,更被很多人認為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的高水準。

在“金雞獎”期間,《流浪地球2》進行了特别版放映。映後,導演郭帆特别感謝了到場的劉德華。

這不是郭帆第一次感謝劉德華。

如果你曾留心,在《流浪地球1》上映時,片尾就專門鳴謝了劉德華先生。當時就有很多網友讨論,為什麼偏偏要感謝劉德華?他既沒有投資,也沒有參演。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風不為春而來,柳絮卻因風而起。

《流浪地球》的拍攝,少不了一個“幕後英雄”——甯浩。最早,《流浪地球》的原著版權就在他手裡。而甯浩認為,當時年輕的導演郭帆比自己更适合操盤這部電影,于是便把電影版權交給了郭帆。

還不止,甯浩甚至還“包售後”。

如郭帆在微網誌所寫,“一路以來,老甯一直在幫我,客串不說,甚至把《瘋狂的外星人》的太空艙和衣服,都借給了《流浪地球》用于拍攝……”

在郭帆探索中國科幻類型電影的前路時,有甯浩的幫襯。而溯流而上,故事的源頭卻在劉德華。

2005年,彼時的甯浩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導演。雖然拍過幾部藝術電影,但仍未被大衆認識。

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前,他寫了一個名叫《鑽石》的劇本。他想以此為敲門磚,敲開更敞亮的電影大門。

但沒有人願意給他開門。

後來,他聽說香港有個扶持年輕導演的“亞洲新星導計劃”,決定再試一把。

這個為他開門的人就是劉德華。

當時的劉德華已經感覺到了亞洲電影市場的低迷,但總不能就這樣一路消沉下去。這不符合劉德華的性格,也不該是亞洲電影該有的樣子。

“電影業不景氣,就不做電影了嗎?就是因為電影業不景氣,我知道很多幕後從業人員沒工開,也有很多新導演,他們沒有任何機會。既然我有能力,便來試一下為大家提供一個開工就業的機會,也給一些新導演一個發揮的機會”,他這麼解釋自己發起“亞洲新星導計劃”的原因。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他用自己三部電影的片酬作為啟動資金,支援亞洲7位年輕導演的6部華語作品,想成為那塊讓年輕一代導演能跳起來冒個尖兒的“踏闆”。

劉德華形容看到甯浩的《鑽石》劇本,就像相親時看到了全智賢。他決定為這部電影投資300萬。與其他帶了附加條件的投資不同,劉德華的投資,可以說是讓甯浩完全做自己,“錢給你,拍什麼你可以自己定”。

四個月的時間,《鑽石》成了翡翠,有了《瘋狂的石頭》。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也因為是劉德華投資的項目,當時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才注意到甯浩和他的電影,願意幫他做發行。在《瘋狂的石頭》上海電影節首映禮上,劉德華為電影站台,擔心媒體隻是沖着“劉德華”而來,他又等電影放映完才上台。

這部電影後來斬獲2000多萬票房,甯浩也是以一戰成名,成為中國新一代導演代表人物。

甯浩後來說,是劉德華出錢的那部《瘋狂的石頭》,改變了他。

改變的不僅是他的導演事業,也是他的電影人生涯。

10年後,甯浩發起了另一個新導演扶持計劃,又一批年輕導演因而被觀衆看到。

也許有人會說,不是每個人都是劉德華,能有這麼大的力量去給予年輕人支援。其實,你永遠無法估量一個小小善意的舉動,能撬動多大的杠杆。

王寶強就在魯豫訪談裡講過他跟劉德華的初次照面。

當時的王寶強因電影《盲井》拿到新人獎項。表面上已是受到業内關注的新人演員,而底子卻還是個沒名氣的草根演員。

在背景的衛生間,他第一次見到感應式水龍頭,不知道該怎麼用,按了半天不出水。窘迫中,有人從身後伸出手,拉住他的手往水龍頭下放。

水流出來了,王寶強扭頭,拉他手的人是劉德華。

在演藝圈裡,劉德華的“仗義”是出了名的。

幫瀕臨破産的張衛健度過難關;出錢幫低谷期的李克勤開演唱會;在片場一段段幫新人演員順台詞……

做演員,他把自己劃歸為“好人型演員”;做人,也完全稱得上“好人”,永遠不吝惜自己的善意與力量。就像他送給張衛健的話,“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被捧着的“笨小孩”

劉德華也曾是被雨打濕的人。

他是那個出生在“六零年代、小村外的笨小孩”。

6歲時,父親因為惹怒祖父,帶着全家人搬到了九龍鑽石木屋區。這是個貧民區。為了生計,父母經營一家雜食店,而劉德華就幫工。也是在給劇組送外賣的時候,他才仿佛看到另一個世界,萌生了要當演員的念頭。

17歲那年,他考上了香港TVB第10期藝員教育訓練班,随後開始在各個劇組跑龍套。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有時,你以為那隻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而生活的轉折或許就在那一刻。

有一回,他要給當時已經成名的周潤發演保镖。為了配合周潤發的身高,他踩了一雙10厘米的增高鞋。結果崴了腳。這也讓周潤發記住了這個第十期教育訓練班藝員。

第二年,許鞍華要拍《投奔怒海》。周潤發沒有檔期,卻向許鞍華推薦了劉德華。盡管演技青澀,但這部電影創造了當年的票房神話,劉德華提名金像獎最佳新演員,并開始在演員表裡有了名字。香港金牌經紀人李小麟就說,是周潤發發掘了如今的天王劉德華。

也是在拍攝《投奔怒海》時,他結識了林子祥。有天收工後,林子祥招呼大家唱卡拉OK。劉德華喜歡唱歌,卻不夠自信,也沒太多技術。林子祥就在拍攝間隙,叫上劉德華一起邊彈吉他邊唱。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看着雖然笨拙,但仍堅持唱歌的劉德華,林子祥決定支援他的熱愛。他為劉德華制定了專門的練習方法,也教會了他技巧。讓這個起初“唱得不怎麼樣”的歌手劉德華最終有了1100多首歌曲、500多場演唱會。

在神仙打架的年代,劉德華一路打怪更新,同時也得到了各路神仙的支援。他們有人為他指路,有人為他鋪路,也有人或許隻是靜待他成長,那也足夠寶貴。

“我比較幸運,大家真的捧着我,我不夠好的時候,有時間(變好),這個空間是蠻寬的”,劉德華在一次采訪中這樣說。

因為淋過雨,是以更想着為别人撐傘。

不僅僅為同在演藝圈奮鬥的年輕一代,更為在各個領域認真打拼的一代又一代。

去年,香港演藝界曾發起一個行動,把《獅子山下》重新填詞,為群眾打氣。

人在深圳的劉德華接到邀請,沒有任何耽擱就開始窩在房間錄歌,“需要我的能量時,我就可以給,不管多忙或者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

淋過雨,他在演藝圈為别人撐傘

為年輕人負更多責任

他關注老人、兒童、殘障人士,更關注年輕人,尤其是現在很多家庭隻有一兩個孩子,青年更是希望所在。

身為一位父親,他更能夠體會這種期待與關愛,他覺得像自己這樣的過來人,應該為年輕人負更多責任,“需要給年輕人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空間和環境,去迎接他們的未來”。

大到給他們平台去展示自我的才華,如同投資年輕導演甯浩拍電影,小到一個貼心的舉動,讓年輕人少一些緊張與困窘,就像他曾經拉着王寶強的手打開那個水龍頭。

而作為過來人,更懂得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支援。曾經追風的人,終究是能夠成為風,把更多年輕的種子送到更廣闊的天地裡。

正如尼采說過的,“年輕人特别需要有人能夠下意識地為他們扮演扶手。這倒不是因為年輕人太脆弱,而是希望他們更好地度過一生”。

過來人可以是幫手、扶手,但不要成為那雙指指點點的手。

人們總說,現在的年輕人,不聽勸,愛單幹。其實未必如此。

支援之于他們,不是指令般的指點方向,而是溫馨建議他們如何繞過途中障礙;也不是強橫地為之代勞,将他們送達終點,而是能充滿信任地将方向盤交到他們手中,由他們掌控方向,去往他們心之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