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核桃舉肢蛾的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措施

核桃提肢的特點及綜合防控措施

栗子泉等

核桃是人們喜愛的"四幹果"之一,可以生吃、炸、上油、糕點、糖果等。核桃營養豐富,對人體有益,能增強大腦。近年來,東平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優質核桃基地建設步伐,使核桃産業帶動山區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優化生态環境成為支柱産業,目前優質核桃基地近20萬畝,種植核桃已成為衆多果農脫貧的重要管道。核桃枝升降是核桃生産中的主要害蟲之一,使幼蟲腐爛成硬殼取籽粒,使皮膚變黑或起皺,果實發育不良,嚴重影響核桃産量和品質,大大損害了果農的經濟效益。核桃提肢的症狀和預防方法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綠千流頭條網首秀)

1 核桃提肢的有害症狀

核桃四肢以幼蟲為果實,幼蟲腐爛成核桃果實,在果皮上對食物進行傷害,留下一個水準通道,蟲子通道中充滿排洩物,腐爛進入孔中出現水漬果膠,最初透明,後期逐漸變成琥珀色,受損的果皮被吃掉變成空心,受損的果皮變黑, 并開始向内下沉,核桃受發育的影響,變黑幹燥,使整個果皮全部變黑,起皺成黑色核桃。成熟的老幼蟲通常在8月中下旬開始剝皮,當時被殺死的核桃的皮膚變黑,果肉變質。當老熟幼蟲剝落時,先咬住果皮,落地,然後爬到地上找合适的地方去土壤打結過冬,果實去除期約為1個月。

2 核桃擡起肢體的發生特點

核桃提升肢體的發生随海拔和氣候條件而變化,在高海拔地區每年發生1代,在低海拔地區每年發生2代。在填海造地、擴張和森林谷物之間形成的核桃樹危害較小,但在管理廣泛、雜草叢生的果園中危害嚴重。一般淺山比深山輕,丘陵斜坡比淺山輕;陽坡比陰坡輕,溝外比溝輕,耕地比貧瘠濕潤的土地輕。當溫度合适時,土壤濕度低會導緻蠕蟲的發育期延長,存活率降低。春末夏初,降水多且均勻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5%左右,冬季幼蟲和羽化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核桃擡起肢體的發生更為嚴重。核桃在羽化期擡起四肢,如果遇到降雨,且溫度較高,将大量發生;它在高含水和松散的沙質或土壤土壤中也具有最高的發病率。

3 經常發生

東平地區核桃擡肢發生在1年1~2代,有2代,樹冠下有1~3厘米深的老成熟幼蟲,冬季在土壤、石材下或樹幹基部折痕處。冬季幼蟲于5月2日上旬開始發羽,第一代幼蟲在果實中有害30至40天,成蟲在每年5月中旬在核桃上羽化和産卵。成蟲晝夜外出,晝日日居住在核桃葉背和磨草的下部,19:00前後飛翔,尾巴産卵,每隻雌鳥産卵30~40粒,産卵周期4~5天。孵化後,幼蟲在果實表面爬行1~3小時後進入果實,進入果洞呈現水滴,先透明,再變成琥珀色,隧道内滿是蟲糞,損傷呈黑色。在早期,被殺死的果實的皮收縮變黑并早早脫落,但幼蟲不會變成果實。7月中旬,新一代成蟲和樹産卵作害,當核桃皮也變硬時,幼蟲隻能在中間剝皮作害,造成果實早早流失,果實流失到土壤中過冬,少量幼蟲直到收獲後才被曬到陽光下。第2代造成"核桃黑",幼蟲腐爛成綠色皮膚作為危害,飛蛾被蟲糞填滿,導緻核桃變黑腐爛,大量脫落。從8月初到9月初,果實被移除,然後是土壤的冬天。

4 綜合防控措施

4. 1 加強果園管理

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木潛力,提高樹木對害蟲的抵抗力。科學修剪,将病害和緻密的樹枝砍掉,增強果樹通風透光。還要注意果園排水,保持适當的濕度。在冬季結冰之前,耕種園土1次,可以使冬季土壤中的飛蛾被翻轉到土壤表面被凍死,被鳥類等天敵吃掉而破壞。

4. 2 消滅幼蟲

結合修剪來清潔果園并減少昆蟲的來源。在冬季或早春,取出舊樹皮并将其從花園中取出以燃燒。或者,在八月初,将稻草繩或破麻袋綁在樹樁上,以捕獲冬季幼蟲。及時清除園區内枯枝和雜草,有效減少害蟲的發生。或者在6月中旬,在第一代幼蟲害引起的高峰期,及時撿起果實,在7月下旬,早收獲黑果,早收獲受影響的果實及時深埋,可以消滅果實核桃肢體幼蟲。

4. 3 利用天敵進行防控

從6月到7月,天敵紅眼蜂在野外放生,通常每畝30萬頭,可以大大降低蟲害口的密度,有效減少核桃四肢的危害。或者在核桃園中飼養雞和鵝,以水果或土壤中的幼蟲為食,并減少核桃擡起四肢的數量。

4. 4 化學試劑控制

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産卵期及幼體孵化初期,每10~15天,選用50%唾液1000次液體,或20%藍藻酯乳液3000次,或45%丙烯對硫磷乳液1000次液體,或5%銳化1500次,或2次。5%敵殺乳液3000倍液體,或10%蚜蟲保濕粉5000倍液體,或20%速殺黃油3000倍液體,或25%西維因水分粉600倍液體,樹冠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可消除果實腐爛前的幼蟲,可有效預防和控制核桃肢體的提升。

核桃舉肢蛾的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措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