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電商平台搜尋掃地機器人,上至近萬元,下至幾百元,這造型簡直一毛一樣,憑什麼差價那麼大?
經過一番理論與實戰的考驗,求真君吐血整理出了一套主流掃地機器人的選購方法,供大家參考。
最影響清掃效果的兩點:定位導航 和 掃吸能力
定位導航——掃地機的眼睛和大腦
掃地機作為一款完全自主化的掃地工具,它應該随時知道自己在哪,怎麼制定清掃路線,哪裡掃了哪裡沒掃。
掃地機器人所使用的
定位導航技術相當于它的眼睛和大腦,一方面可以幫助掃地機器人定位,讓掃地機知道自己在哪裡,另一方面幫助掃地機器人進行清掃路線規劃,保證清掃覆寫到每個區域,避免遺漏。
好的定位導航技術可以讓掃地機器人按照規劃式路線清掃,不好的技術隻會讓掃地機器人胡亂清掃一遍,造成很多遺漏,而且浪費時間。
▲規劃式路徑VS随機式路徑
三種定位導航技術PK:雷射導航 > 視覺導航 > 慣性導航- 雷射導航
雷射導航是怎麼實作定位的呢?首先雷達利用雷射掃描四周的環境,雷射在遇到物體後會反射回來,而物體表面不同的點到雷達的距離是不一樣的,計算雷射發射到反射回來的時間就可以得到掃地機到不同物體的距離,同時也就描繪出了整個環境的輪廓,達到了定位和建構地圖的目的。
雷射導航優勢在于測量比較準确,在強光直射以外的環境中運作穩定,路徑規劃和導航直覺。雷射定位理論研究也相對成熟,是以是目前被采用最多的技術。缺點是雷射雷達的探測半徑一般隻有10米左右,一般家庭都夠用,但對于超大空間的場所,雷射導航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視覺導航
采用視覺導航的掃地機擁有真正的“眼睛”——攝像頭,通過攝像頭拍攝周圍的環境和物體,再輔以目前很流行的圖像識别技術,從環境中直接擷取物體的位置距離資訊來實作定位功能。
優勢是由于可以采集環境的圖像,是以說不受探測距離的限制,任何大小的空間都可以使用,并且随着AI圖像識别技術的發展,會開發出更多有趣的功能,未來應用前景很廣闊。缺點在于攝像頭拍攝受環境光線影響大,低亮度情況效果差。而且圖像識别對廠家的開發能力和掃地機運算能力要求很高,是以目前使用這種技術實際效果參差不齊。
- 慣性導航
慣性導航是利用内部的陀螺儀、加速度計等慣性傳感器進行路徑規劃,配合紅外、超音波等距離傳感器,就可以實作很粗糙的導航效果。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方式并沒有什麼導航效果,使用慣性導航的掃地機路徑都為随機式,可以簡單了解為橫沖直撞,走到哪算哪。唯一的優勢就是研發難度低、成本低。
- 三種技術總結如下表:
未來
雷射導航和視覺導航有互相融合的趨勢,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同時采用雷射導航和視覺導航的掃地機器人,也可以選擇。
- 選購時怎麼判斷一款掃地機使用了哪種導航?
一般來說,廠家會把自家掃地機所使用的導航技術作為一個重要賣點來宣傳。在商品介紹資料上,雷射導航的掃地機會有 LDS 雷射之類的字眼;視覺導航的掃地機會有視覺、vSLAM 的關鍵詞;慣性導航則一般會标注陀螺儀這個詞彙。
不過通過文字宣傳語去判斷并不簡單直覺,廠家有時候會玩文字遊戲讓消費者摸不着頭腦,是以教大家一個直接看掃地機外觀就能判斷的方法。
掃吸能力——掃地機的手和嘴巴
邊刷、吸口、吸力相當于掃地機器人的手和嘴巴,邊刷可以将垃圾聚攏到一起,而吸口和吸力決定了垃圾是否能被吸幹淨,做到掃過不留痕。這三點沒做好的掃地機,即使把每個角落都請掃過,地面上仍然會殘留垃圾。
- 邊刷:數量不重要,轉速可調才是關鍵
掃地機單邊刷和雙邊刷都是可以的,關鍵看它的轉速能不能實時調整。
現在的掃地機一般分為雙邊刷和單邊刷,理論上雙邊刷聚攏垃圾的效果更好,
但通過實際的體驗來看,邊刷數量并不直接決定聚攏效果。掃地機最新的設計上,會讓邊刷在沿邊清掃時提高轉速加強清潔效果,而離開邊緣時候降低轉速減少彈飛垃圾的情況。
吸口設計:選擇支援滾刷和真空吸口互換的
▲滾刷适合清掃普通垃圾,但極不适合清掃毛發,必定造成纏繞。
是以建議選擇滾刷和真空吸口可互相更換的款式,普通垃圾多用滾刷,毛發多換成真空吸口效果更好。
- 吸力:不光吸力要大,電機功率也要大
廠家在宣傳掃地機器人的時候都會标注吸力大小,以前大部分掃地機吸力大約在 400 Pa ~ 1000 Pa,現在主流的掃地機已經可以做到
1500 Pa以上。
但是切記不要單純地看吸力大小,電機功率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廠家宣稱的吸力大小并沒有告訴我們是在哪個部位測出來的。同樣标稱吸力 1800 Pa,但有的品牌電機功率為 20 多W,有的可以做到 50 W以上。是以在吸力
滿足 1500 Pa以上的前提下,電機功率最好要大于 30 W。
附加功能和其他細節的選擇
- 拖地功能:有更好,沒有也無所謂
目前來說,拖地功能有一定作用,但不夠好用,是以不要隻沖着拖地功能去買一款掃地機。
濕拖功能首先一個水漬問題,絕大多數掃地機器人無法很好的控制出水量,過多的水漬對實木地闆不太友好。其次是水盒容量問題,對付小面積的輕度灰塵還可以,全屋整拖就别想了,拖到一半就沒水了。
使用拖地功能會嚴重限制掃地機越障能力,如果房間裡面有地毯很不推薦使用拖地功能,很容易卡在地毯的邊緣。
- 掃地機噪音:盲目追求安靜不合理
掃地機本質上就是一個自走性吸塵器。雖然可以通過設計優化來減少一部分噪音,但是要求又要安靜又要幹淨,那就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買掃地機不要過分追求安靜,安靜的掃地機往往會犧牲效果。盡量選購帶有安靜模式或者ECO模式的産品,平時使用正常模式,如果有特殊的需求開啟安靜模式即可。
- 電池大小和塵盒大小
掃地機的電池容量一般都在 3000 mAh以上(續航時間大約 1.5 小時),更大的可以達到 5000 mAh(續航時間大約 2.5 小時),容量固然越大越好,但關鍵是必須要有自動回充功能,沒有千萬别買。
塵盒越大越好,
大于 0.35 L就基本上夠用,主流的掃地機基本都能達到這個水準以上。
- 主流價位:1000 ~ 3000 元
買一個東西,價位肯定是我們最關心的因素之一,價格區間往往也決定了産品的定位。1 萬元的掃地機即使再好用,相信也沒有多少人會買。
對于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1000 ~ 3000元主流價位的掃地機才是最受歡迎的。幾百元的掃地機并不太推薦,因為效果都很差,而 3000 元以上的掃地機很多人會覺得偏貴。
是以本次推薦的掃地機器人分成兩個價位區間:1000 ~ 2000 元檔和 2000 ~ 3000元檔。
推薦
1000 ~ 2000元
2000 ~ 3000元
- 推薦總結:
随着技術成熟,現在掃地機已經逐漸開始同質化,各大品牌的産品越來也越接近。其實一兩千元還有很多不錯的掃地機可以選購,但由于求真君的體驗數量和精力有限,消費者們可以按照本文的選購方法,結合網上的評價,也能選到自己滿意的掃地機。
如果對掃地機器人有更高的要求,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選購國際大牌比如
neato、
iRobot的産品,雖然價格很貴,但技術确實是行業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