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外資企業一般采用标準成本法進行庫存的收集、發放和儲存,标準成本通常每年更新一次,更新前需要做一些預計算準備,對于标準制造成本所涵蓋的内容——标準材料成本、标準直接人工、标準制造成本,下面逐一詳細闡述其計算和制定流程:
一、機關标準材料成本
1、時間通常在每年第四季度初(如10月),基本上會以最近一個季度(如第三季度)各種規格的原材料月平均實際采購價格作為曆史參考資料,首先根據不同月份調整原材料采購細節(有型号, 數量、收貨日期、單價、金額等資訊),分别取每月權重平均采購價格,加上每一原材料的季度總金額,采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出各規格原材料的月平均發生量。
2、然後,如将上述安排的時間表發給采購部門确認,采購部門收到此表後将評估價格,參考市場情況的預期變化,以及可能在下一年提前簽訂新的合同價格等,對上述原材料價格的影響進行調整。
3、采購部将調整價格表發回财務部,财務部審查資料的準确性,根據下一年實施的機關标準材料成本。
二、機關标準直接人工成本
1、時間與制定機關标準直接物料成本同步,同樣是在每年第四季度初(如10月),人事部會提供最近一季度(如第三季度)小流程,直接向财務部、财務部提供員工工資明細,作為曆史參考資料, 子流程将不同月份的員工直接工資加上總工資,使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出每個操作的平均每月直接人工成本。
2、在上述計算的基礎上,結合下一年度的預算,綜合考慮年度加薪、産能變動涉及人員調整等對勞務福利成本的影響,計算出這些變化的月度影響,根據調整平均每月各工序的直接人工成本,将調整後各工序的直接人工成本作為直接人工成本的标準。
3、統計同一季度所有成品生産不同生産工序的生産工時,按最近一季度完成回倉庫的成品數乘以相應機關産品通過每個工序所花費的時間,找出每個成品在每月的工作中, 然後每月彙總每月的工時,得到季度的運算總數,最後根據算術平均計算出每個作業的平均月度工時和所有工序的彙總。
4、然後,再将每個操作的月平均直接人工成本發生率除以相應操作的平均月度工作,最後得到每個生産操作的标準機關人工費率或配置設定率。
三、機關标準制造成本
讓我們看一下開發标準制造成本的過程:
1.我們下一年實施的标準成本中标準制造費用的時間通常也是在每年第四季度(如10月)開始時,這基本上将最近一個季度(如第三季度)發生的平均每月實際制造費用作為曆史參考資料, 并首先按不同月份轉移制造費用明細科目的總賬發生次數,加上每個詳細科目的季度總額,不包括目前季度的特殊費用項目調整。每個明細科目的每月平均發生次數按算術平均值計算。
2.在各子賬戶每月平均發生額的基礎上,增加調整清單,主要考慮下一年可預見的成本變化,例如:下一年會有一些大型裝置投資計劃,根據資本支出預算需要增加每月折舊金額;還應結合管理層為來年一些可控的制造成本設定的控制目标,考慮現有生産管理人員或生産間接人員每年的正常加薪情況。計算所有這些可預見的調整項的每月影響金額,并在上面計算的每個明細科目的平均每月制造費用的每月平均制造成本明細中添加(或減去)。
3、統計同一季度所有成品生産不同生産工序的生産資料,根據最近一季度完成回倉庫的成品數乘以相應機關産品,通過每個工序所花費的時間,找出每個成品在每月使用時數, 然後每月彙總每月的流程小時數,得到季度内每個操作的總工時,最後,每個操作的平均月工時和所有操作的彙總工時按算術平均值計算(與機關标準直接人工成本建立時計算的方法和結果相同)。
4、按照類似于工作成本的方法,将每個子賬戶的月平均标準制造費用配置設定給不同的業務(例如:生産間接人員的工資可以根據人事部提供的各個流程人員的工資直接确定;電費可以根據每個操作使用的每月功率比配置設定;工廠折舊可以按比例配置設定 占用面積等)。然後,将配置設定給每個操作的每月平均标準制造成本發生次數除以相應操作的平均每月工時,最後得出每個生産操作的标準工作制造費用率或配置設定率。
如果隻計算機關标準材料成本、機關工作标準直接人工成本、機關工作标準制造成本,如果要計算模型的成品标準制造成本(标準材料成本加标準直接人工成本加标準制造成本),則按以下步驟計算:
1、根據設計卡的标準材料使用量乘以機關标準成本的各種材料,可得到産品的标準材料成本;
2、将先前計算出的工作機關标準直接人工成本配置設定率乘以每個操作的标準生産工時,可得到産品各操作的标準直接人工成本,加上可得到的産品的标準直接人工成本合計;
3、将先前計算的機關工作機關标準制造費用配置設定率乘以每次操作的标準生産小時數,可以得到産品每次操作的标準制造成本,加上總和可以得到的産品的标準制造成本。
最後,通過不同的産品型号尺寸加上産品的總機關成本,得到每種産品的标準材料成本、标準直接人工成本和标準制造成本。
綜上所述,在計算出上述産品的機關标準制造成本後,根據産品型号清單進行反映,并且仍在實施标準成本比較,分析那些産品标準成本變化(通常設定的變動率在5%以上),不合理的原因需要及時糾正。該差異分析表由财務主任審查,并由财務主任準許給公司管理層,然後正式用作下一年的新産品标準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