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

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就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使用者、對産品、對企業價值鍊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态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網際網路思維的是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百度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産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讨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網際網路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網際網路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網際網路,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像網際網路的方式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網際網路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網際網路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網際網路産品、網際網路企業。這裡指的網際網路,不單指桌面網際網路或者移動網際網路,是泛網際網路,因為未來的網絡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裝置的,桌上型電腦、筆記本、平闆、手機、手表、眼鏡,等等。

2、網際網路時代

1)Web1.0,門戶時代。典型特點是資訊展示,基本上是一個單向的互動。從1997年中國網際網路正式進入商業時代,到2002年這段時間,代表産品有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

2)Web2.0,搜尋/社交時代。典型特點是UGC(使用者生産内容),實作了人與人之間雙向的互動。方興東創造了部落格中國,開啟了使用者生成内容的時代,典型産品如新浪微網誌、人人網等。

3)Web3.0,大互聯時代。典型特點是多對多互動,不僅包括人與人,還包括人機互動以及多個終端的互動。由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開端,在真正的物聯網時代将盛行。一開始僅僅是大互聯時代的初期,真正的3.0時代一定是基于物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的智能生活時代,實作了“每個個體、時刻聯網、各取所需、實時互動”的狀态,也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網際網路思維指引下的新商業文明時代。

中國網際網路元老、寬帶資本田溯甯說:未來的企業要網際網路化,每家企業都要有網際網路的思維。在未來不用網際網路方式來思考問題,就沒辦法在社會展開競争。

這裡說明一下:不是因為有了網際網路,才有了這些思維,而是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和發展,使得這些思維得以集中爆發。

2013年11月3日,新聞聯播釋出了專題報道:網際網路思維帶來了什麼[1],讓這個詞彙開始走紅。

網際網路的發展過程,本質是讓互動變得更加高效,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包括人機互動。

網際網路思維,更注重人的價值

網際網路思維是怎麼産生的?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網際網路技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在商業層面的邏輯。工業社會的構成單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構成網際網路世界的基本媒體則是無形的比特。這意味着,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網際網路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根據摩爾定律等理論,網際網路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伺服器都将無限指向免費。在網際網路經濟中,壟斷生産、銷售以及傳播将不再可能。

而且,一個網狀結構的網際網路,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它不是一個層級結構。雖然不同的點有不同的權重,但沒有一個點是絕對的權威。是以網際網路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網際網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

在一個網狀社會,一個“個人”跟一個“企業”的價值,是由連接配接點的廣度跟厚度決定的。你的連接配接越廣、連接配接越厚,你的價值越大,這也是純資訊社會的基本特征,你的資訊含量決定你的價值。是以開放變成一種生存的必須手段,你不開放,你就沒有辦法去獲得更多的連接配接。

是以,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開放基礎之上,網際網路思維也必然展現着平等、開放的特征。平等、開放意味着民主,意味着人性化。從這個意義上講,網際網路經濟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經濟。

農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資産是土地跟農民,工業時代最重要的資産是資本、機器(機器是固化的資本)、流水線上被異化了的人。工業時代早期考慮最多的是異化的人,因為人也被當作機器在處理。人隻是流水線當中的螺絲釘。

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資料,一個是知識工作者,就是德魯克在上個世紀末講的KnowledgeWorker。企業的管理也會從傳統的多層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網絡、更加生态的方式。讓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夠創造價值,變成任何一個組織和整個社會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3網際網路成為生活中的“水和電”

網際網路思維成為最根本的商業思維

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企業營運的整個鍊條中,從基礎應用(如Email發郵件、微信發通知、百度查資訊)到商務應用(如線上協同辦公、線上銷售、線上客服),乃至用聯網思維去優化整個企業經營的價值鍊條。

網際網路化将成為下一波商業浪潮中最關鍵的詞彙。在日經2013年全球ICT論壇(資訊與通訊技術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簡稱ICT)上,時任華為公司輪值CEO的胡厚昆說到:“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傳統企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基于網際網路的颠覆性挑戰。為了應對這種挑戰,傳統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改變思想觀念和商業理念。要敢于以終為始地站在未來看現在,發現更多的機會,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維想象未來,僅僅看到威脅。”

“網際網路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真正的基礎設施之一,就像電力和道路一樣。網際網路不僅僅是可以用來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建構未來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思維應該成為我們一切商業思維的起點。”

今天看一個産業有沒有潛力,就看它離網際網路有多遠。複星集團CEO梁信軍指出,網際網路在過去一年中出現根本性拐點,開始第一次正式影響實體經濟,這是一個重要轉變。投資人應快速擁抱高成長的網際網路行業,同時複星集團也會選擇性退出那些可能會被網際網路颠覆的行業,也會在可能受益于網際網路的發展的行業加大投資,比如說物流、資料這些行業。

4網際網路思維,堪比“文藝複興”

人類社會每次經曆的大飛躍,最關鍵的并不是物質催化,甚至不是技術催化,而本質是思維工具的疊代。一種技術從工具屬性到社會生活,再到群體價值觀的變化,往往需要經曆很長的過程。珍妮紡紗機從一項新技術到改變紡織行業,再到後來被定義為工業革命的肇始,影響東、西方經濟格局,其跨度至少需要幾十年,網際網路也同樣如此。

14世紀,随着工場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文藝複興思潮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之後擴充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提倡人文主義精神,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文藝複興運動帶來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曆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這場網際網路革命和其背後的網際網路思維,由“産品經理”這類人的思辨引發。最典型的産品經理,就是Apple的創始人喬布斯。他并非擁有真正偉大的物質發明,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都不是他原創,他的偉大是在于定義了“産品經理”這個角色,并把“網際網路思維”運用到了極緻。如今,這個思維已經不再局限于網際網路,與當初人類史上的“文藝複興”一樣,這種思維在逐漸擴散,開始對整個大時代帶來深遠的影響。不止産品經理或程式員,所有傳統商業都會被這場網際網路思維浪潮所影響、重塑乃至颠覆,這筆寶貴的思想财富将會造福人類熟知的各個行業。

當今時代正處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後工業化時代”,意味着工業時代,正在過渡為網際網路時代。工業化時代的标準思維模式是:大規模生産、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這三個“大”可以稱為工業化時代企業經營的“三位一體”。工業化時代稀缺的是資源和産品,資源和生産能力被當作企業的競争力。但是網際網路時代,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了。

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思維是一種民主化的思維。消費者同時成為媒介資訊和内容的生産者和傳播者,通過買通媒體單向廣播、制造熱門商品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不成立了,生産者和消費者的權力發生了轉變,消費者主權時代真正到來。

任何一個大型技術革命,早期大家總是高估它的影響,會有一輪一輪的泡沫;但是中期大家往往會低估它的影響,覺得這些不過是概念而已。當你覺得它是概念的時候,它已經開始生根發芽,開始茁壯成長。

5網際網路思維的5個關鍵詞

1、便捷

網際網路的資訊傳遞和擷取比傳統方式快了很多也更加豐富了。這也是為什麼PC取代了傳統的報紙電視而手機即将取代PC——資訊擷取更便捷。

2、表達(參與)

網際網路讓人們表達、表現自己成為可能。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願望,都有參與到一件事情的建立過程中的願望。讓一個人付出比給予他更能讓他有參與感。

3、免費

從沒有哪個時代讓我們享受如此之多的免費服務,是以免費必然是網際網路思維裡面的一個。

4、資料思維

網際網路讓資料的搜集和擷取更加便捷了,并且随着大資料時代的到來,資料分析預測對于提升使用者體驗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5、使用者體驗

使用者體驗就是讓使用者感覺爽,精神物質方面,也就是說,任何商業模式的根本都是使用者,都是讓使用者滿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