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業農村部農業主推技術:中國對蝦“黃海2号”健康養殖技術

作者:中國水産養殖網

技術概述:

我國對蝦"黃海2号"海水養殖新品種自2008年通過國家水産地委員會以來,已在中國沿海省市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為了進一步加快"黃海2号"的良好播種程序,建立了适合中國對蝦"黃海2号"的健康育種技術。雖然該技術仍處于持續優化階段,但在幫助和促進漁民增加産量和收入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該技術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以"中國對蝦"黃海第2号"新品種養殖與推廣技術"為主體,并以"'黃海第2号'中國對蝦新品種多性複合育種及其推廣應用"為主體,榮獲國家海洋局科技成果進步一等獎。

提高生産率:

通過在各養殖區開展的示範育種推廣,不同程度地表明,我國"黃海2号"對蝦新品種生長速度快,具有一定的抗病特性,獲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進而産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為充分了解各養殖示範區的示範效果,2010年9月2日至20日,國家水産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王德芬參觀了各育種示範區,并組織相關專家對中國新型對蝦品種"黃海2号"養殖示範效果進行全面驗收。

9月2日山東省,即金口市示範點驗收,其養殖模式采用生态養殖,每畝成中國蝦苗2000-3000尾,苗種養殖預養殖的海藻鈎蝦、蛞蝓等生物餌料,蝦進後至體長6厘米,不喂餌, 蝦通過食用蝦池養殖的生物餌料作為食物。蝦6厘米後,通過投餌活餌,人工用飼料繁殖。現場驗收結果為"黃海2号"對蝦平均體長已達13.9厘米,平均體重33.7克,個體最大體可達16厘米。農夫周預測,在當年10月的收獲季節,部分養殖蝦預計達到20厘米左右,這将趕上春季對蝦規格。根據驗收結果,10月份,養殖蝦的平均重量至少出池50克,畝産量可達160公斤左右。

9月5日,河北省唐海縣威爾達紫田水産有限公司示範點驗收,其采用低密度健康養殖模式(單一養殖),每畝成中國蝦苗約3000尾,充分利用當地活餌——藍蛤作為中國蝦的主要養殖飼料,通過水色調整, 頻繁的水交換等方式,保證了中華對蝦的健康養殖環境。現場驗收結果為"黃海2号"對蝦平均體長已達13.5厘米和14.4厘米,平均體重為32.6克和36.7克,個體最大體長可達16.6厘米;

9月18日,在江蘇省宜縣驗收示範點,34畝池塘共投放"黃海2号"苗20萬尾(尾5880萬尾/畝),6月中旬和7月中旬共投放1200斤蝦。接受後,對蝦平均長度已達13.96厘米,平均重量為33.07克,個體最大體可達15.5厘米,據養殖戶預測,每英畝還可生産蝦100斤,每畝産值将達到5000-6000元,淨利潤可達3000-4000元/畝。

9月20日對遼甯省壯河市示範點驗收,驗收結果為全區"黃海2号"對蝦養殖和混養2種模式,對蝦混海參混,其中國對蝦體平均可達13.54厘米,平均重量為30.66克;

技術亮點:

中國對蝦"黃海2号"養生技術仍處于研發階段。根據"黃海2号"的特點,目前的養殖技術主要突出了病害防控和對蝦大規模生産兩個内容。前者的主要措施包括養殖前期的淤積和去污染、生物疾病預防等,而後者則包括自然(基本)餌料養殖、養殖密度控制等。設計畝産量為35-75公斤,規格對蝦平均20尾/公斤。通過兩年來中國對蝦新品種"黃海2号"的示範育種,我們發現,由于環境條件、養殖理念和市場需求等因素,其養殖生産模式不盡相同,主要分為:生态育種、單一養殖、集約化育種、混合育種。

(1)人工生态農業技術

池塘經過徹底清潔消毒後,可以人工連接配接蝦的天然餌料,包括動物餌料和植物餌料。使用的動物餌料通常包括僞天才雌性昆蟲、蛞蝓、藻鈎蝦、蛤蜊和沼澤等。餌料生物不需要經過特殊管理後換水,而是需要定期定量飼喂,以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選擇在3代"黃海2"種子内繁殖。中間未養殖的中國蝦苗應長0.7厘米以上,均需經過病毒檢測,體力無病,且計數準确。中間養殖後的對蝦苗體長達到3厘米以上,在育種前進行病毒檢測,選用無病毒的對蝦苗。根據具體情況,具體确定操作技術水準、餌料傳記片豐度等。中間不養殖的蝦每畝放約2000尾,中間養殖的蝦苗每畝放約1500尾。

(2)生物病害防治與育種技術

雖然"黃海2号"結合了抗病性,但它對白斑綜合征病毒的爆發還沒有100%的抵抗力。"黃海2号"耐藥性主要表現為發病晚、病輕等生物種,适宜與部分魚類混合或食用病蝦等生物種,可及時清除個體早發病,有效防止疾病大規模爆發。該種類的選擇标準可以有效地捕食弱小、病蠱的對蝦個體,但不能捕食健康、正常生活的個體,如紅旗東方蛞蝓、黑蛞蝓、真蛞蝓、蝦虎魚等混入池塘,根據當地蝦養殖病害前幾年适當調整魚苗數量。一般來說,不需要特殊的喂養和管理。東方紅旗不耐高溫、高水質要求,高溫期需要增加換水量、提高水位等措施。此外,當10月下旬氣溫下降時,蝦易受魚類攝食,建議在10月初捕撈混合魚。

(3)多樣化的混血模式

中國對蝦"黃海2号"具有明顯的抗病性、不發病、感染後緩慢死亡等特點,因感染死亡的時間延長了10%以上,且馴化特征明顯,運動緩慢,不易受驚吓,繁殖成活率高,利用"黃海2号"這一特點,實行多樣化的混合養殖模式, 包括三向混合養殖模式和蝦參混合養殖模式。近十年來,在科研人員和養殖戶的聯合探索和實驗下,我們打破了傳統的養殖觀念,改變了單一品種的養殖模式,建立了蝦蟹魚混合養殖模式,不僅降低了養殖風險,保護了養殖效益,而且提高了水産養殖投入的使用率,減少了環境污染, 考慮到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目前,比較适合的養殖模式是:黃海2、梭魚和貝類三元混合養殖模式,貝類根據底的不同類型的可選擇雜交蛤蜊或贻貝。2010年是遼甯省對蝦新品種"黃海2号"育種推廣試驗的第一年。雖然遼甯經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二大降雨年,給對蝦養殖業造成了巨大損失,但與其他養殖蝦相比,中國蝦"黃海2号"蝦苗養殖的對蝦的發生率要低得多,損失也相應小。

适用區域:

山東的主要養殖模式有:生态育種和單一養殖,河北的主要養殖模式有:單一養殖,遼甯的主要養殖模式有:集約化育種(播種量1000-1200萬尾/畝)和混養(混養海參、雜交蛤蜊、海獺);單一和混合(與其他蝦,贻貝,三疣梭蟹混合);福建的主要養殖模式是:混養,混合品種有蛤蜊、菲律賓蛤、蛤、贻貝、綠蟹、深色印東方蛞蝓、綠斑等,浙江的主要養殖模式是:混養,混種有蝦、蛤蜊、麝香、綠蟹等。

注意:

"黃海2"種子必須在3代内選擇繁殖。

幼苗數量根據具體情況、操作技術水準、餌料的生物學等确定。中間不養殖的蝦每畝放約2000尾,中間養殖的蝦苗每畝放約1500尾。

當蝦體長度超過6厘米時,中蝦應經常估算池記憶體池中的蝦數,并嚴格控制蝦池内的蝦飼喂情況。一般來說,餌料生物養殖好養殖池,人工飼料飼料系數控制在1-1.5左右。

技術支援機關:

中國水産科學院黃海水研究所(來源:農業農村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