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
智能建築是将傳統建築技術同先進的資訊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網絡與通訊技術) 相結合,建築一種舒适、高效的節能環境,為人們提高生産力創造條件,智能建築是綜合經濟實力 的象征。
智能建築的基礎有三部分組成:辦公自動化系統(OA),通訊自動化系統(CA),樓宇裝置自動化系統(BA)。

針對智能化系統的應用需求,注重從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和闡述。
A:系統的需求定位分析:為創新園大樓智能化系統的定位、設計提供多角度的分析,力求項目定位與應用貼近實際。
B:系統的結構定位分析:分析創新園大樓智能化系統由哪些系統組成,提供哪些服務,實作哪些功能,确定了系統的結構形式。結構定位分析以業主方的技術要求為主要依據,結合項目特點進行方案設計。
C:系統總體技術實作方式:系統的總體設計是從全局的角度考慮技術的架構實作方式,是智能化系統實作的基礎,決定了系統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D:子系統實作方式:子系統的實作是在總體架構基礎上如何建立的。
E:系統的管理模式:包括智能化系統的運作管理及系統的資訊管理。
項目定位
針對建設需求和目前建築智能化的發展方向,我司結合多年的智能化設計及施工經驗,遵循設計全面、适當超前的原則,在設計思路上着重從保證智能化系統的合理投資、長期穩定、易于擴容及樓内辦公人員的安全、友善使用的角度進行設計。
該智能化系統建設能滿足樓内業主辦公、物業管理的需要。智能化系統為該項目提供科學的現代化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以及舒适、安全的工作環境和高效、靈活、友善、快捷的工作條件。
設計目标
本項目智能化系統設計目标:安全、舒适、節能、人性化管理和服務。
安全:完善該大樓安全保衛工作,提高物業管理水準、降低管理人員勞動強度、節省運作能耗、物耗。
節能:将裝置節能工作落實到實處,充分發揮每台裝置的最高效率,同時延長裝置使用壽命,降低該項目的營運成本。
舒适:建設資訊服務平台,為使用者提供的友善、快捷的優質服務。
人性化管理和服務:創造人性化服務、辦公的環境,使使用者享受網絡化、數字化服務。
設計範圍
智能化系統是建立在以綜合布線為中樞,綜合了現代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通訊系統等資訊網絡的建設,實作資訊通訊的數字化和高效性;通過安全防範系統的建設及人防的有機結合,有效提高創新園的安全環境;通過建築裝置監控子系統、安全防範子系統、消防報警子系統的有效內建,提供一個安全、高效、便捷、節能、舒适的環境。
智能化大樓是在‘普通’大樓的基礎上,提升了建設智能化功能,按以下内容進行設計。
(1) 綜合布線系統
(2) 計算機網絡系統
(3) 視訊安防監控系統
(4) 門禁管理系統
(5) 電子巡更系統
(6) 停車場管理系統
(7) 有線電視系統
(8) 緊急廣播系統
(9) 多媒體會議系統
(10)樓宇裝置自動控制系統
(11)機房建設
(12) 數字多媒體資訊釋出系統
設計說明
建設目标
将建成以智能化和數字化為基礎的現代化大廈,為适應現代化高技術發展的需要,其智能化系統的建設必須提供可靠、高速和靈活開放的傳輸平台和實作途徑,為使用者提供一個安全、便捷、溫馨、功能齊全、工作及辦公環境,并且為物業管理提供高效、優質的技術手段,以有效地進行綜合管理。
為實作上述目标,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必須結合項目的實際特點和應用需求,依據相關标準進行設計,在充分滿足現代化大廈對資訊化的需求外,系統設計應适當超前,同時又應立足現在,面向未來,充分展示智能化系統在本大樓應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工程的智能化系統的使用功能、管理要求達到國家優質工程标準。其建設主要目标:
(1)提供創新園大樓資訊化的網絡平台;
(2)為業主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環境,提升物業服務價值和效率,提升物業、開放商口碑,提高樓房租售率;
(3)提供的裝置(或系統)、功能和資訊共享的智能管理環境,提高現代化管理水準,降低運作成本;
(4)提供未來發展所需的智能建築功能更新與擴充餘量。
(5)舒适:智能化系統的建設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創造一個高品質的環境空間。
(6)節能:完善的樓宇自控,使空調系統、機電裝置的節省達到最佳運作效果以及産生最高的經濟效益。
(7)安保:使整個大樓環境處于安全的保護之中,確定大樓内人員及财産的安全性。
(8)高效:通過建設高速的通訊網絡設施,提供自動化辦公及電話通訊等資訊通訊功能。
(9)以科學技術為基礎,依靠先進的裝置和科學管理,利用計算機及相關高新技術,将自然生态環境和建築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通訊與資訊處理技術等先進技術相結合,應用适度超前的先進、适用、優化內建的成套技術體系和裝置體系,将本大樓的智能化各子系統有效內建,提供一個安全、舒适、友善、快捷、開放的環境,最終實作節約能源,降低營運成本,保護環境和提高服務品質等目标。